先秦文献分期分域研究之二实词篇(一)——《书》系、《雅》、《颂》部分中国先秦史网站2016本文将继续笔者在《先秦文献分期分域研究之一虚词篇》中所进行的分期分域探索。鉴于上篇并没有完全明确时间范围,这里说明一下,本文中的春秋时期,指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等分为四个时期:春秋初期、春秋前期、春秋后期、春秋末期。战国时期则是指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同样等分为四个时期:战国初期、战国前期、战国后期、战国末期。春秋、战国的每个时期,则各等分为四个时段:初段、前段、后段、末段。下面先给出综合了虚词和实词分析后的春秋初期、前期各文献成文时间分期表:春秋初期初段春秋初期前段《尚书》的《文侯之命》、《多士》、《多方》、《大诰》、《召春秋初期末段《尚书》的《顾命》、《君奭》、《西伯戡黎》、《高宗肜日》春秋前期初段《大雅》的《江汉》、《抑》、《下武》、《召旻》、《皇矣》春秋前期前段春秋前期后段《尚书》的《费誓》、《汤誓》、《微子》、《盘庚》春秋前期末段《尚书》的《秦誓》、《尧典》、《皋陶谟》、《洪范》车》、《楚茨》、《大田》、《甫田》、《六月》、《南山有台》、《桑扈》、《十月之交》、《黍苗》、《天保》、《小旻》、《小明》、《信南山》、《节南山》、《雨无正》、《蓼萧》众所周知,任何一个时代的词汇,都是由四种词构成的:1、承袭自之前的时段,并延续使用至此后时段的词汇。
2、承袭自之前的时段,但没有延续使用至此后时段的词汇。3、本时段新出现,并延续使用至此后时段的词汇。4、本时段新出现,但没有延续使用至此后时段的词汇。这四种词汇中,自然是只有后三种词汇对判断文献所属时段是重例如,现在的文章中,仍然会使用到诸如“天下”“山川”等在先秦时期即已出现的词汇,但显然不能因为某篇现代文章中有若干这样的词汇,就将其判定为是在先秦时期成型或成文的。同理,自然不能因为今本《尚书》、《周易》、清华简《书》系篇章等文献中的若干措辞较接近西周金文,就将《尚书》、《周易》和清华简的这些篇章判定为西周时期的文献,因为这样的论证方式明显是逻辑不严谨的。如果这样论证,那么就难免会出现将《封神演义》判定为西周作品、将《三国演义》判定为魏晋作品的情况,其结论自然非常缺乏可信度。故而,要分析一篇文献的所属时期,就要详细分析该文献中前文所列的后三种词汇。也只有这样,才有机会将所分析文献划入其原本所属于的时间范围内。在上一篇分析文章中,笔者曾在注文中提到“因为本文各表皆未将:都、比、合、何况、何乃、将必、得非、犹如……等等非先秦虚词的统计内容列入,故有效说明范围仅限于先秦文献。”也就是说,其分析结果并不能有效地用于区分先秦文献与非先秦文献,在本篇之中,这个情况是依然存在的。
本篇中所统计的词汇,虽以殷商甲骨文及西周金文中见或未见为分析起点,但并没有将秦汉时期出现的新词汇列入统计范围,因此,本篇的分析结果,仍不能提供对先秦文献与非先秦文献进行有效界定区分的使用效果。好在,本文中分析的文献内容,绝大部分可知确属先秦时期,因此这一点当不会对分析结果构成大的影响。本篇内容并不严格区分词、词组、短语,且虽然以实词为主,但仍会涉及少量《虚词篇》并未列举的虚词。另外,因为之前网友反馈,《虚词篇》的列表方式不易理解,因此本篇改用叙述方式举证。第一节承袭自商周,基本未延续使用至战国的词汇西周金文月相词的“霸”,传世文献作“魄”,月相“既生霸”、诰》、《顾命》则有“哉生魄”。各词见于《尚书》的《康诰》、《顾命》,《逸周书》的《世俘》、《大戒》、《大开》、《柔武》、《小开武》、《本典》、《程典》、《谥法》的序文部分,清华简《程寤》。“文母”习见于西周至春秋晚期金文,传世文献见于《诗经周“文考”习见于商代晚期至春秋晚期的金文,传世文献见于《尚书》的《康诰》、《大诰》,《礼记坊记》所引《大誓》,《逸周书》的语九》所载的卫太子祷词当同样不晚于春秋时期。指称先祖的“文人”习见于西周中晚期金文,传世文献见于《尚书》的《文侯之命》、《大诰》,《大雅江汉》,出土简帛见于清华简《周公之琴舞》。
“匍有四方”习见于西周早期至春秋中期的金文,传世文献见于《尚书金縢》,与此类似的“奄有四方”则见于《周颂执竞》《大“三事”(参有司)指司徒、司马、司空三司,西周金文习见,传世文献见于《尚书立政》、《逸周书武穆》(不包括《武穆》旧)、《大雅常武》、《小雅》的《雨无正》,《小雅十月之交》则称“三有事”。《逸周书》中多有旧注,即数字式内容后详列的部分,如《武穆》篇中“敬惟三事”文后的“三事:一倡德,二和乱,三终齐。”当即属旧注,而非原文。此类旧注的时间往往会晚于原文,故本文中皆单独以某篇旧注的方式提及,而不视为原篇正文。“永令”(永命),西周金文习见,传世文献见于《尚书召诰》。“穆考”见于西周晚期《伯克尊》,又见于《尚书酒诰》。“亡竞”(无竞)见于西周早期《高卣盖》、西周晚期《宗周钟》,传世文献见于《逸周书》的《和寤》、《文匡》“小大邦”见于西周早期的《中甗》、西周晚期的《驹父盨》,传世文献见于《尚书》的《多士》、《酒诰》。“王家”习见于西周中晚期的金文,传世文献见于《尚书》的《多,由于“王子朝使告于诸侯”一段可以明确是春秋末期的材料,这也就决定了《尚书》公》篇皆不晚于春秋时期。“邦冢君”见于西周早期《班簋》,传世文献见于《尚书》的《召“烈祖”习见于西周中晚期金文,又见于春秋中晚期的《郑太子与兵壶》,传世文献见于《逸周书》的《祭公》、《世俘》,《鲁颂泮与《左传》中的人物对话不同,《左传》中所引用的公开性外交文件内容往往颇为可靠,因此可以作为春秋时期断代材料的标准。
雅江汉》,《小雅》的《信南山》、《南山有台》、《天保》、《楚茨》、《甫田》,《豳风七月》,出土简帛则见于清华简的《说命下》、《耆“柔远能迩”见于西周晚期的《大克鼎》和《番生簋》,传世文献见于《尚书》的《文侯之命》、《顾命》、《尧典》,《大雅民劳》,出土简帛则见于清华简《说命下》。“永念”见于西周晚期的《大克鼎》,传世文献见于《尚书》的《大诰》、《君奭》、《无逸》,《穆天子传卷六》。“虎臣”习见于西周中晚期金文,传世文献见于《尚书顾命》、“降丧”见于西周晚期的《师訇簋》,传世文献见于《尚书》的《多士》、《多方》、《酒诰》、《君奭》,《大雅》的《云汉》、《召旻》、《小开武》、《宝典》、《酆保》。“陟降”见于西周中晚期金文,传世文献见于《周颂》的《访落》、《闵予小子》、《敬之》,《大雅》的《文王》,清华简《周公之琴舞》。“疾畏”见于西周晚期的《师訇簋》、《毛公鼎》,传世文献作“疾威”,见于《逸周书祭公》及《大雅》的《荡》、《召旻》,《小雅》“纯嘏”见于西周晚期的《克钟》,传世文献见于《周颂载见》、《鲁颂閟宫》、《大雅卷阿》、《小雅宾之初筵》。“黄耇”习见于西周早期至春秋早期金文,传世文献见于《商颂列祖》、《大雅行苇》、《小雅南山有台》、清华简《周公之琴“敃天疾畏”见于西周晚期的《毛公鼎》,传世文献作“旻天疾威”或“昊天疾威”,见于《大雅》的《召旻》,《小雅》的《小旻》、 《雨无正》,出土简帛见于清华简《祭公》。
“献民”见于西周晚期的《胡簋》,传世文献则见于《尚书》的 《洛诰》,《逸周书》的《度邑》、《商誓》、《作洛》第一部分 “桓桓”叠称于金文可见于西周晚期的《禹鼎》、《虢季子白盘》及春秋前期的《秦公钟》、《秦公簋》等器,于传世文献中则可见于《尚 中已指出。“商邑”见于西周早期 簋,传世文献见于《尚书》的《酒诰》、 出土简帛见于清华简《封许之命》和《系年》第一章、第三章。“沈子”见于西周早期《壴卣》、《沈子它簋》,传世文献作“冲 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 46_.html,2015 ,传世文献见于《尚书》的《召诰》、《洛诰》、《君奭》、《世俘》。相关词汇“沈人”(冲人),传世文献见于《尚书》的《大诰》、《盘庚》、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