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程毅中丨小议宋元小说家话本断代问题

程毅中丨小议宋元小说家话本断代问题

程毅中丨小议宋元小说家话本断代问题全文详见《文学遗产》2023年第5期

话本小说百度百科_话本小说免费阅读_话本小说

话本小说_话本小说百度百科_话本小说免费阅读

话本小说免费阅读_话本小说百度百科_话本小说

程毅中,1930年生,江苏苏州人。195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次年考取中文系古代文学研究生,师从浦江清、吴组缃先生。1958年12月分配到中华书局文学组。历任中华书局编辑室主任、副总编辑,编审。中央文史研究馆资深馆员。出版专著《宋元话本》《古小说简目》《唐代小说史》《古体小说论要》《近体小说论要》《宋元小说研究》《程毅中文存》等,整理古籍《玄怪录·续玄怪录》《古体小说钞》《宋元小说家话本集》《清平山堂话本》《宣和遗事》等,主编《神怪情侠的艺术世界——中国古代小说流派漫话》,发表论文多篇。

话本小说_话本小说免费阅读_话本小说百度百科

话本小说免费阅读_话本小说_话本小说百度百科

长摘要

小议宋元小说家话本断代问题

宋元小说家话本的断代是一个老问题,我在辑注《宋元小说家话本集》时把一部分难以断代和残缺过甚的作品,编了一个《存目叙录》,附于书末。近日重校了一下,把《李元吴江救朱蛇》作为元前话本,补作校注,列为《重校话本小说札记》的“《李元吴江救朱蛇》与垂虹桥”一节。我对收在集里的几篇“入话”,又考察了出处和时代。如《拦路虎》的“入话”是一首集句诗,见拙作《〈拦路虎〉的入话诗及其时代》。由于宋元小说家话本的体制丰富多样,在流传中常有变异,明刻本又多有删改,现再加以分析考辨,期望对中国短篇白话小说发展史的研究有所补益。

首先,我们要把元刻本《红白蜘蛛》残页作为元代以前小说家话本的一个标本。第一,它是“小说”,尾题标明“新编红白蜘蛛小说”一行。第二,篇末有“话本说彻权做散场”八字,说明话本有“散场”的程序。洪楩《清平山堂话本》所收《陈巡检梅岭失妻记》与之完全相同。另有《简帖和尚》和《合同文字记》的结尾同样有“散场”的标志,从而更佐证了洪刻本的版本价值。明代熊龙峰刻本《张生彩鸾灯传》的格式也是前有“入话”,后有“散场”,可信为早期话本。第三,残页为第十页,约四百八十字,推算全篇约为四千八百字,在小说家话本里可说是篇幅较长的。估计篇首也应有“入话”部分。现存冯梦龙增改过的《郑节使立功神臂弓》,开端借用禅宗语录的布袋和尚诗,可能就是元本的“入话”,但无法证实。

《陈巡检梅岭失妻记》的“入话”为七律一首,有与“梅岭”相关的句子。收入冯梦龙《古今小说》卷二〇,改题“陈从善梅岭失浑家”,删去了“入话”和前四句诗,就和“梅岭”毫无关系了。但“烟波名利大家难”一句却屡见于元人杂剧,可见此诗已成新典。

《红白蜘蛛》仅存残页,篇首有无“入话”,不能确定,但其素材,似与宋初景焕《牧竖闲谈》中的红白大蟒蛇有渊源关系。我已写有《从〈红白蜘蛛〉到〈郑节使立功神臂弓〉》一文。这是冯梦龙对宋元小说家话本修改的一个典型案例。从文献史料的角度看,我们不能据以讨论话本的发展过程。

今存《古今小说》本的《宋四公大闹禁魂张》,学者多认为属于元代话本,可能即陆献之的《好儿赵正》,见锺嗣成《录鬼簿》卷上。《宋四公大闹禁魂张》前面讲述石崇救上江老龙王,射死下江小龙王,因而得宝致富的故事。《红白蜘蛛》也有相似的情节,我怀疑它是后人或冯梦龙所加的“头回”,中间引胡曾《咏史诗·金谷园》诗,或即正文《好儿赵正》的“入话”,但没说其上是“头回”。

《清平山堂话本》里最短的一篇《蓝桥记》,取自唐人《传奇·裴航》,前有“入话”诗一首,后有留文“正是:玉堂丹书著姓,长生不老人家”。但尾题只作“蓝桥记终”四字,没有“小说”或“新编小说”字样,因此留有一点疑问,它是不是话本,还有争议。

按洪刻本《清平山堂话本》里残存的二十七篇,其中二十三篇有“入话”标题,似为早期话本的常规。《死生交范张鸡黍》《汉李广世号飞将军》两篇因残缺无首页,《洛阳三怪记》没有标“入话”标题,但开头引了张元的诗和东坡先生的词,都以探春为题,应为“入话”。实际上张元的诗很可疑,宋罗大经《鹤林玉露》丙编卷六引作尼悟道诗,文字略异;元郭豫亨《梅花字字香》后集集句注引作王建诗。从内容看应是脱漏了“入话”两字。

再看明万历年间熊龙峰刻本的《张生彩鸾灯传》与《苏长公章台柳传》,也都有“入话”诗一首。可见早期刻本的小说家话本,都是有“入话”的。冯梦龙编刻的“三言”却把“入话”都删了,又往往加上了新的故事。如把《柳耆卿诗酒玩江楼记》改写为《众名妓风流吊柳七》,前面加了孟浩然的故事,但没说是“头回”。兼善堂本《警世通言》把《风月瑞仙亭》加在《俞仲举题诗遇上皇》的前面,也没说是“头回”。又把原来的“入话”移到中间,说是“有诗为证”。

“头回”一词初见于《东京梦华录》卷五的“头回小杂剧”,可能指杂剧的艳段,如《都城纪胜》所说:“先做寻常熟事一段,名曰艳段;次做正杂剧,通名为两段。”但宋代的“杂剧”形式繁多,不断变异。按耐得翁《都城纪胜》所记的“瓦舍众伎”,“杂剧”有多种形式,又有“杂剧之散段”,或名杂扮,又名钮元子,又名技和,很难界定。“瓦舍众伎”中就包括了傀儡和说话、合生、商谜等等。现存的《东坡问答录》就是一个早期的合生、商谜、说话、说参请、说诨话等融合在一起的话本。似乎北宋时还没有“说话四家”之说。

在小说家话本里所见“头回”,只有《刎颈鸳鸯会》在前半段讲赵象、步非烟故事后说“权做个笑耍头回”。《史弘肇传》现存的是冯梦龙《古今小说》所收《史弘肇龙虎君臣会》,其中“你因甚的头回说这《八难龙笛词》”,还不能确定是宋代原话所有。

我们应该注意到,《清平山堂话本》里有三篇说唱体的作品,即《刎颈鸳鸯会》《快嘴李翠莲记》和《张子房慕道记》,这三篇都是以唱词作为正文的。《刎颈鸳鸯会》完全模拟逍遥子的《元微之崔莺莺【商调·蝶恋花】词》鼓子词,见赵令畤《侯鲭录》卷五。话中有“奉劳歌伴”的标志,说明有音乐伴奏。逍遥子不是赵令畤,可能是潘阆。至晚欧阳修也有《采桑子》鼓子词,但没有说白。《刎颈鸳鸯会》也属“新编小说”,插入了十篇《醋葫芦》,其实应称为《蒋淑珍【商调·醋葫芦】》,但没有题作鼓子词或词话。南宋的官本杂剧名目里有许多在曲牌上加故事人名的,见周密《武林旧事》卷一〇《官本杂剧段数》,大概是大曲,而鼓子词却是小令加故事,恐怕也可视为杂剧的一种。《快嘴李翠莲记》以主角人物的唱词作对话,而且全用仄声韵的诗赞体,很像现代的数来宝,没有题作词话或诗话。《张子房慕道记》则以主要人物的诗作对话,也没有题作诗话或词话。而这三篇唱词,都有尾题作“新编小说”或“小说”,统属于小说家的话本。可见小说家可以兼收并蓄,包容很广。

《刎颈鸳鸯会》所引的“入话”诗实为唐人韩偓的《青春》诗,见《全唐诗》卷六八三,与正文故事并无直接联系。小说的“入话”一般是随意借用前人的诗词,不一定与正文有联系。

关于“新编小说”,《清平山堂话本》在尾题上有题作“小说”的,只有九篇,其中《阴骘积善》有缺字,应为“新编小说阴”五字。

无“小说”两字的,原本无尾题,或有缺页,即《柳耆卿诗酒玩江楼记》等十八篇。《风月瑞仙亭》《戒指儿记》《羊角哀死战荆轲》有缺页,《汉李广世号飞将军》《李元吴江救朱蛇》无尾题。这五篇暂列为无“小说”标题的。其余《柳耆卿诗酒玩江楼记》《简帖和尚》《西湖三塔记》《合同文字记》《洛阳三怪记》《蓝桥记》《花灯轿莲女成佛记》《董永遇仙传》《死生交范张鸡黍》《老冯唐直谏汉文帝》《汉李广世号飞将军》《夔关姚卞吊诸葛》《霅川萧琛贬霸王》等,共十三篇,只标某某记终,不说是“小说”,留下了一点疑问。令人困惑的是,有唱词的三篇作品,都有标明“小说”的尾题,而显然具备话本特征的《简帖和尚》等几篇却没有尾题,有待深入研究。

我们可以认定有“小说”两字的是元代以前话本的常规,没有的可能有缺页脱字,也可能是明代的作品,如《风月相思》;或为明人的改本,如《郑节使立功神臂弓》是冯改本的典型案例,可据以鉴定一部分出于修订的后印本。

另外,原无“小说”字样的作品多见于《欹枕集》。因此,美国汉学家韩南认为《欹枕集》是明代人所作,也可理解。但没有“小说”字样的不仅是《欹枕集》,原日本内阁文库所藏《清平山堂话本》残本的第一卷就没有标明“小说”的尾题,其中《风月瑞仙亭》有缺页;第三卷则都有标明“小说”的尾题。《欹枕集》里的作品,我已试论《夔关姚卞吊诸葛》《李元吴江救朱蛇》两篇为元代之前的话本,恐尚待求证。

话本小说免费阅读_话本小说_话本小说百度百科

全文详见《文学遗产》2023年第5期

上一篇: 逸事的造句
下一篇: 盗墓贼与《古本竹书纪年》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