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除了荀勖、和峤,在晋朝,还有几名为古本《竹书纪年》作释的重量级人物:
司马彪,高阳王司马睦的长子。他“不交人事,而专精学习”,是个沉默寡言的学霸。
(图/司马彪 来源于网络)
司马彪曾写过二十五篇《古史考》,依据的,就是古本《竹书纪年》的文义。这件事,被记载于《晋书》。
续咸,杜预的弟子。在人均寿命52岁的西晋,他竟然活到了97岁高龄。
(图/续咸 来源于网络)
续咸在研究《左传》《郑氏易》上造诣很深。通过老师杜预,他接触到了古本《竹书纪年》,并写下了十卷《汲冢古文释》。
还有一位叫束晳。他长期在西晋朝廷担任文书类工作,也见证了古本《竹书纪年》从出土到流传的全过程。
(图/束晳 来源于网络)
《晋书·束晳传》中提到,汲郡的盗墓贼不(biāo)準(zhǔn)盗掘了魏襄王墓,最终使得十三篇《竹书纪年》重见天日。
书中记载着“夏年多殷”“益干启位,启杀之”“太甲杀伊尹”“文丁杀季历”,以及周幽王、周厉王死后, 共伯和摄行天子权力等与“经传大异”之事。
根据流传的文献记载,当时的人们一致认为:西周天子——周穆王活过了百岁。但束晳在研究过《竹书纪年》后告诉世人,其实是从周朝建立,到周穆王即位,共历超过百年,而非穆王活过了百岁。
其中经传大异,则云夏年多殷;益干启位,启杀之;太甲杀伊尹;文丁杀季历;自周受命,至穆王百年,非穆王寿百岁也;幽王既亡,有共伯和者摄行天子事,非二相共和也。
——《晋书·束晳传》
五胡内迁,西晋灭亡,历经战火后,古本《竹书纪年》的残缺更多了。
到了唐朝,遭遇依旧如此。
宋朝时,人们想要重新辑录它,只可惜“屡访不得”。
据统计,古本《竹书纪年》在北魏散佚条目9个,在唐代又散佚19个,北宋散佚18个,南宋又散佚11个。
(图/来源于网络)
今天,我们也许不能凭借手中的残卷,结束关于“疑古”和“走出疑古”的讨论,但《竹书纪年》的流传让我们相信,上古渺远的历史真相,并不是无迹可寻的。
刚才,我们专门提到古本《竹书纪年》对周穆王年过百岁的传说作了纠正,是因为下一讲,我们要聊聊这位周朝的第五位天子、曾被误传活了104岁的周穆王。
他的事迹,被写在了与古本《竹书纪年》同时出土的一本书里,还记得是什么吗?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答案。
特别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