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讲要为大家介绍的是《太平广记》。
北宋初年,海内初定,武功歇而文治兴。北宋的第二位皇帝宋太宗下诏编修类书,有史实、典故一千卷名为《太平御览》,野史小说五百卷名为《太平广记》,诗文一千卷名为《文苑英华》。太宗死后,其子真宗继位,又以“历代群臣事迹”一千卷名为《册府元龟》。后人称以上四部书为宋代四大书。这四大书中最先完成的就是《太平广记》,由李昉、扈蒙等于太平兴国二年,即公元977奉旨编纂,历时约一年半的时间而修成。书名中的“太平”二字缘于此书成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
纵观《太平广记》全书,其特点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门目清楚。该书按题材分为92个大类,附以150余个细目。编入的每一个故事,均标出小标题,并摘抄原书中的一段或数段,还注明所摘引的书名,这样极便于读者核查。对每个大类,又视内容的多少,以定卷数之多寡。如“神仙”类共55卷,“山类”“石类”各1卷。这种编纂方法,使读者开卷之初,就能对其内容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其次,注重故事的完整性。李昉等主编《太平广记》时,力求故事的完整性,“卷帙轻者,往往全部收入”。最具代表性的是卷四八四到卷四九二所编“杂传记”类,共收录《长恨歌》《莺莺传》等14种唐代传奇,多数长达数千言,《太平广记》皆全文编录。这为保存唐代传奇这朵文学奇葩的原貌,以及促进宋元话本、杂剧和明清小说、戏剧的发展,做了贡献。
第三,征引广博。据近代学者邓嗣禹《太平广记篇目及引书引得》统计,该书共征引书籍475种。这些书籍,集先秦至宋初野史小说之大成。因而,《太平广记》被四库馆臣誉为“小说家之渊海”。其中所存留的野史小说,其单行本今天半数以上都已经散佚了,就是流传下来的也有不少残阙和错讹之处,现在只能依据《太平广记》来做辑佚和校勘的工作了。
《太平广记》既然被誉为“小说家之渊海”,那么其价值首先体现在小说方面。
一是此书的编纂和刊行,促进了中国古代小说作品的传播,提高了小说的地位。我们都知道,在古人眼里,小说和小说家都被视为末流,一直不受重视。但《太平广记》的修纂,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这个趋势。因为这部书和《太平御览》《文苑英华》一样都是由政府出面“诏诸儒”修纂的,这意味着在官方意识中,“小说”可以与“故事”“文章”平起平坐,也同样可以发挥资政治、助教化的功能。这代表了官方对小说这一文体的认可,以及对其地位的肯定。正如有学者指出的那样:《太平广记》的编纂,客观上是对当时宋人关于小说认识的一次全面检验和实践,而通过这样大规模的对前代文献到底何者为“小说”、何者为“故事”、何者为“文章”的判断甄别,也自然使得“小说”文体观念进一步明确化了。
二是《太平广记》所收集的小说文献,为艺人和作家所取资,促进了小说创作的繁荣。此书所记录的一些故事,因其内容精彩、情节生动而深受民间艺人和小说作家的喜爱和青睐,经常被他们习诵和取用,并作为自己艺术创作的一种源头活水。宋代以后,小说的创作也多有取材于《太平广记》的。像明代小说集“三言二拍”中的作品,有一些就是根据《太平广记》的材料加工而成的。由此看来,说《太平广记》是古代小说的一座宝库也不为过,它促使中国古代小说的创作走向繁盛。
除了在小说方面,《太平广记》对我们研究古代社会史也有一定价值。这里试举一例:《太平广记》卷二四三“何明远”条引《朝野佥载》所记“定州何明远大富主,……家有绫机五百张”,这是说明唐代私营手工业的典型资料。如果能对这些资料善加利用,对中国古代社会史的研究是大有裨益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