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品读中华经典》系列音频 | 拾遗记

《品读中华经典》系列音频 | 拾遗记

《品读中华经典》系列音频 | 拾遗记本讲要为大家介绍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志怪小说的代表作,王嘉的《拾遗记》。王嘉一生的著述不多,《拾遗记》是其中重要的一部。而且,《拾遗记》在成书后短短的几十年间也散佚了

本讲要为大家介绍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志怪小说的代表作,王嘉的《拾遗记》。

王嘉一生的著述不多,《拾遗记》是其中重要的一部。而且,《拾遗记》在成书后短短的几十年间也散佚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拾遗记》十卷本是南朝梁代的萧绮搜集整理而成的。萧绮在《拾遗记序》中说:“《拾遗记》,凡十九卷,二百二十篇,皆为残缺。……今搜检残遗,合为一部,凡一十卷,序而录焉。”

作为结合地理博物和杂史杂传两派的一部作品,《拾遗记》既具有杂史杂传的体例,又具有地理博物体志怪小说的内容。从整体结构上看,除第十卷外,《拾遗记》上自伏羲,下至晋代时事,以历史年代为经,俨然就是一部纪传体通史。就每卷而言,《拾遗记》在每一卷内容、每一朝事迹记述的前后顺序上,也体现出“史”的体例:以时间先后为序,先记帝王以及与帝王有关的琐事,最后再记述一些名人逸事。司马迁的《史记》在记述一个历史人物时,往往将其生平事迹、历史事件的始末,分散在数篇之中,参错互见,彼此相补,这种记述人物的方法,后代学者称之为“互见法”。《拾遗记》中也有这一手法的运用。如对秦始皇的记述,主要集中在卷四“秦始皇”部分,写了秦始皇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帝王享受各国贡品,希求长生之术以及耗巨资建“子午台”等逸闻趣事,反映出秦始皇穷奢极欲追求享乐的一面。而在卷五“前汉上”则记述了秦始皇怕泄露秘密,把为自己修建陵墓的工人活埋在墓中的故事,反映出了秦始皇残暴的一面。只有将两卷中有关秦始皇的记录连在一起,展现给读者的才是一个较为完整的秦始皇形象。这种记述人物的“互见法”,也是《拾遗记》所具有的“史体特征”的反映。

《拾遗记》独特的史体结构,还表现在萧绮的“录”上。我们知道,正史中每一篇传记之后,大多有撰者的“赞”或“论”,而《拾遗记》中,萧绮在一些人物的杂传之后或者他有感而发之处,都以“录”的形式记下了他对王嘉所述人物或所记事件的观点和态度,与正史人物传记后的论、赞如出一辙。现当代研究小说的学者把萧绮的“录”看作是《拾遗记》在结构上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

《拾遗记》具有丰富的内容,集杂史、博物于一体,语言华丽,具有很高的文学成就和艺术成就。

作为一部杂史杂传体的志怪小说,《拾遗记》记述了帝王后妃、文人名士等各个阶层历史人物的异闻逸事。其中,最为人注意的就是圣人的出生神话,也叫作“感生神话”。如简狄吞燕卵而生契等。这些神话的共同特点是女子感外物而孕,显然是“民知有其母而不知有父”的母系社会的产物。

特别要值得注意的是,《拾遗记》对秦始皇、汉武帝、汉成帝、汉灵帝、魏明帝等帝王劳民伤财、大肆建造宫室苑囿以及骄奢淫逸的生活进行了记述。秦始皇为建云明台“穷四方之珍木,搜天下之巧工”;汉武帝为一睹已逝宠妃李夫人的芳容,竟然派“楼船百艘”“巨力千人”,耗费十年时间到暗海取潜英之石。王嘉对这些劳民伤财之举明显是持批判态度的,认为这是国家衰落的主要原因,应该引以为鉴。

《拾遗记》还记述了很多历代文人名士的传闻逸事。王嘉对孔子出生的神异传说的记述,充满了浓郁的仙道色彩,表现了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孔子地位的提升,其中孔子之母感水精而生孔子的传说则是天人感应思想的反映。除此之外,王嘉对刘向、何休等文人名士异闻传说的记述,也都或称颂他们勤奋好学的精神,或对他们的忠义气节表现出由衷的赞扬。

《拾遗记》对异国民俗风情的记载也有很多。全书涉及的国名有四十多个,其中有详细记载的有三十多个。相比较而言,《拾遗记》对远方各国的记述,虽然不脱神仙怪异之事,但已完全改变了《山海经》荒幻无稽的特点,而多是西域诸国的传说化,对民情风俗的述写也并非纯粹虚构,而是有一些真情实事的。

在语言方面,《拾遗记》文辞艳丽,具有鲜明的赋体特征。除此之外,诗文的大量融合以及语言的形象化,都使得《拾遗记》在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大放异彩,成为这一时期杂史杂传体志怪小说的代表之作,也直接影响了后世小说的创作,具有深远的意义。

上一篇: 史官的职责地位及记言记事制度的建立
下一篇: 重磅官宣!第二届寻找“蓉城红领巾小史官”暨第七届红领巾故事会正式开启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