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讲要为大家介绍的是晋代干宝的《搜神记》。
《搜神记》,顾名思义,是一部搜罗和记载各种神仙鬼怪故事的书籍。作者干宝,字令升,河南新蔡人。干宝年少时即博览群书,尤其对阴阳术数、易卜占筮等典籍感兴趣。
西晋末年,因才能出众,干宝被朝廷召为佐著作郎,后因平定叛乱有功,被封为关内侯。东晋元帝时,经中书监王导的举荐,负责国史的编修。后因家贫,上书请求做山阴令,又迁始安太守。王导请他担任司徒右长史,后又做了散骑常侍。
干宝一生著述颇丰,除《搜神记》之外,还著有《晋纪》《春秋左氏义外传》,又注《周易》。《隋书·经籍志》还著录了他的《百志诗》九卷、《干宝集》四卷。不过,这些书大部分都已经散佚了。
关于《搜神记》的撰述缘由,《晋书·干宝传》中有两段较为离奇的记载。
其一是说,干宝的父亲生前宠幸一位婢女,引起他母亲的妒忌。父亲去世下葬时,母亲便借机把这位婢女推入墓中,为其父殉葬。十余年后,干宝母亲去世,干宝兄弟打开墓穴,准备将父母合葬时,发现被推入墓坑殉葬的婢女还伏在棺材上,容颜未改,栩栩如生。把婢女带回家后,她竟然又活了过来,而且自称在墓中时,他们的父亲经常为她取来饮食,恩宠如在世间那样。
另一则是说,干宝的哥哥曾经因病没了气息,但体温如常,数日不僵。几天后,哥哥又醒了过来,如同做了一场梦,声称自己看到天地间的各种鬼神。干宝受这两件事情的影响很深,因此对神仙鬼怪深信不疑。
今天看来,这两条记载很可能是干宝想象出来的,为的是给自己这部书一个写作的理由。文中记载的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
除了个人的经历外,《搜神记》的撰述更是作者受时代风气的影响,以良史之才,精心为神仙鬼怪立传的产物。从今本《搜神记》的四百六十余则故事来看,主要宣扬神仙术士之神通、精灵古怪之淫祀、妖怪变现之奇异,以及善恶因果报应等方面的思想,而这些都是汉代以来非常流行的黄老谶纬之学、民间淫祀之风、阴阳五行之理,以及佛教报应之说推波助澜、相互杂糅而形成的时代风习。干宝受此影响,闻见既广,乃以史家笔法,“考先志于载籍,收遗逸于当时”,突破《汉书·艺文志》的观念,将各种关于神仙鬼怪故事的“微说”,作为“七略”之外的第八略。
干宝完成此书后,曾将其献给当时的一位名士,这位名士阅读后,称他为“鬼之董狐”,意谓干宝是一位能够秉笔直书、如实记载神仙鬼怪之事的好史官。
《搜神记》,又名《搜神录》《搜神异记》《搜神传记》,原本有三十卷,大概在宋元时期已佚而不存。今存二十卷本的《搜神记》,一般认为是明代学者胡应麟从《法苑珠林》《太平广记》《太平御览》等类书中辑录出来的。辑录者在抄撮群书时难免有讹误,有些条目或文句明显不属于原书的文字。不过,整体而言,绝大部分还是与干宝原书相符合的。
今本《搜神记》少了十卷,体例也有所改变,不过,其内容依旧非常丰富。从所涉内容来看,其中既有神仙方士的神通,又有地方神祇的灵验;既有阴阳五行错乱所致的妖怪,又有符命谶纬所显示的天命;既有匪夷所思的灾异瑞应,又有自成系统的占梦解梦;既有德艺精诚的神奇境界,又有五气变化所致的反常人物;既有颇具灵性的奇物异产,又有闻所未闻的亦人亦怪;既有跨越生死、沟通人鬼的传闻,又有机智沉稳、降妖除怪的异事;更有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报应故事。这些千奇百怪的与“神”有关的异说,涵盖了各种与世俗生活有别的“古今怪异非常之事”,因此,本书被后人推为志怪小说的集大成之作。
说到《搜神记》的故事来源,一方面是“承于前载者”,即前代的经典史志,如《史记》《汉书》《后汉书》《淮南子》《神仙传》等,另一方面是“采访近世之事”,即干宝本人采录的奇闻异事。今本《搜神记》中,据前代典籍史志摘录的约有二百则,干宝本人采录的约有二百六十余则。
在具体的编排上,大致以类相从,每一类都有相应的叙言。如今本卷一至卷三即关于神仙术士的神变故事,类似于《后汉书·方士列传》。卷六、卷七收录各类妖怪故事,其开篇有一段文字用阴阳五行之消长来解释妖怪产生的原因,其体例与《汉书·五行志》非常接近。因此,有学者认为,原本《搜神记》很可能分作“感应”“神化”“变化”“妖怪”等不同的篇目或类别。
作为志怪的集大成之作,《搜神记》除了内容丰富、体例清晰之外,其叙事与文辞也颇受后人称许,被看作“直而能婉”,是兼具直笔实录与曲折幽雅的典范。比如,在叙事方面,增强了故事情节的完整性和丰富性,使志怪的篇幅与容量有所增加,卷一的“杜兰香与张传”“弦超与神女”诸条,都是情节完整、韵散结合、言辞清峻的优美故事。
这里不妨举一例来说明。
比如“杜兰香与张传”的故事。汉代有个叫杜兰香的人,自称是南康人氏。在蜀后主建兴四年春,多次去张传那里。张传当时十七岁,看见她的车子在大门外,婢女来通报说:“母亲生下我,派我来这里嫁给你,怎么能不遵从她的命令呢?”张传,曾改名叫张硕。张硕叫杜兰香上前,看她,大约有十六七岁,说的事情似乎十分久远。她有两个婢女,大的叫萱支,小的叫松支。乘坐的是青牛拉的金车,上面饮食都齐备。她作诗说:“母亲居住在灵山,时时漫游云霄间。众位侍女举羽旌,不到仙境墉宫外。飘飘轮车送我来,难道嫌弃人世秽?与我共处福寿多,如若嫌我灾祸降。”那一年八月的一天早晨,她又来了,作诗说:“本在天河逍遥自在,呼吸之间来到九嶷山。你流连于飘忽不定的人间,为什么不渡弱水而成仙?”于是拿出三个山药,像鸡蛋大小,说:“吃了它,可以使你不怕风波,免除寒凉热病。”张硕吃了两个,想留下一个,她不同意,让张硕全吃了。说:“本来我是给你做妻子的,感情不会疏远。因为年命不相合,怕有小小的不和谐。太岁在东方卯的时候,我定当回来找你。”杜兰香降临时,张硕问:“祷告祭祀怎么样?”杜兰香说:“消魔就能治好疾病,祭祀太多没有益处。”杜兰香把药称为消魔。
这个故事非常完整,颇具传奇色彩。从中我们可见古人的想象能力以及思想。
需要说明的是,《搜神记》这本书体现的因果报应、神怪迷信等思想,都是我们应该批判的;但这部书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却不容忽视。
《搜神记》不仅是志怪小说的典范,更是唐宋传奇、宋元话本、明清戏曲与小说取材的渊薮,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例如本书卷十一东海孝妇遭枉杀而其血倒流、大旱三年的故事,就是关汉卿创作《窦娥冤》的蓝本;扬州刺史严遵因“道旁女子哭声不哀”而智断铁椎疑案的故事在后世被不断演绎;干将、莫邪铸剑被杀,其子复仇的故事,最后变成鲁迅笔下的《铸剑》。
我们熟知的董永和七仙女的故事,也出自其中,说的是:汉代的董永是千乘人。小时候丧母,和父亲一起居住。到田里干活时,他用小车拉着父亲。父亲死了,他没有钱安葬,于是卖身为奴来安葬父亲。主人知道他很贤良,给他一万文钱让他回家。董永守丧三年期满,打算回到主人家,尽其做奴仆的职责。在路上,他遇到一个女子,女子说:“我愿意做你的妻子。”董永于是带着她到了主人家。主人对董永说:“那钱我送给你了。”董永说:“承蒙您的恩惠,得以把我父亲埋藏。董永虽然是个卑贱之人,但一定要尽力干活,来报答您的大恩大德。”主人说:“你的妻子能做些什么?”董永说:“她会织布。”主人说:“那就让你的妻子给我织一百匹双丝细绢吧。”于是董永的妻子给主人家织绢,十天就织完了。女子和董永离开了主人家,出门时,女子跟董永说:“我是天上的织女,因为你非常孝顺,天帝让我帮助你偿还欠债。”话说完,凌空飞去,不知到哪里去了。
清代的蒲松龄更把《搜神记》作为自己学习的素材,他曾说:“才非干宝,雅爱搜神。”一些蒙学教材也收入了不少书中的故事,作为孩子的启蒙,比如王乔飞舄(xì),舄就是鞋子。这个故事说的是:汉明帝时,尚书郎河东人王乔任邺县令。王乔有神术,每月初一,他从县里来到朝廷。皇帝奇怪他来得频繁却不见随行车马,秘密命令太史去守候观望。太史报告说,他来的时候,有一对野鸭从东南方飞来。于是皇帝派人埋伏等候,看见野鸭,就举起罗去捕捉,捕到的却只是一双鞋。让人来辨认,原来是永平四年皇帝赐给尚书官属的鞋子。又如贾谊作《鵩鸟赋》的故事,说的是贾谊任长沙王太傅,四月庚子那一天,有只鵩鸟即猫头鹰飞进了他的屋子,停在座位的角落上,很久才飞走。贾谊打开符书占卜,说:“野鸟飞进屋,主人将要死去。”贾谊对此很忌讳,于是作了《鵩鸟赋》,以此表达舍弃生命坚定志向的心愿。
书中还有关于孝的故事,比如王祥卧冰求鲤,说的是琅邪人王祥,生性非常孝顺。他早年死了母亲,继母朱氏不慈爱,多次说他的坏话,因此他又失去了父爱,每次都叫他去打扫牛棚。但父母生病,王祥日夜服侍,顾不上睡觉。继母想吃活鱼,当时天气寒冷,河水冻冰。王祥脱下衣服准备破冰去捉鱼,冰忽然自动破开,跳出两条鲤鱼,王祥拿着它们回家了。继母又想吃烤熟的黄雀肉,又有几十只黄雀飞进他的帐子,他又拿去供奉母亲。同乡人都十分惊叹,认为这是他的孝心感动上天的结果。
当然,各种以“搜神”命名的续作、仿作更是层出不穷,如托名陶潜的《搜神后记》、唐人勾道兴的《搜神记》、焦璐的《搜神录》等。“搜神”的故事,就这样由干宝而起,至今仍在流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