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的院线新片,只能用一个“惨”字来形容。唯一让人有兴趣的《环太平洋2》,把前作那点情怀毁得一点不剩。其余那几部,我不提,大家可能连名字都没听说过。
对《环太平洋2》这样的大片,有时真有点恨铁不成钢的感觉,手握这么好的资源,院线给这么多排片,最后就给我们看这个?
与此同时,还有一些非常不错的电影,却被排挤到缝隙和边缘。
今天想推荐给大家的这部电影,是一部难得一见的华语佳作。有些去年看过的朋友,大多把它选入了自己的华语十佳。一部华语片,豆瓣有8.2的高分,大家也知道有多难得。
现在,这部电影在全国范围内,正在以点映的形式在与观众见面。一部这么出色的电影,却只能靠零星的一些点映来与观众交流,实在是一种遗憾。
我相信,看过它的人,一定也会把它选入你的年度华语十佳。
By 烂总
《村戏》
《村戏》根据山西作家贾大山的短片小说改编。故事发生在1982年,“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前夕,一个北方村子的村民们为分田排练一出村戏《打金枝》。这出戏的戏种是山西的梆子,属于非常地域化的文化产物。
排《打金枝》是电影里的一条明线,而抢九亩半则是这场台上戏背后真正的“戏”。村里人为了这亩高产花生的肥沃之地,勾心斗角,心怀鬼胎。
片中最悲情的角色,是一个叫“王奎生”的疯子,然而这样一个为村民清理粪土的王疯子居然被分到九亩半的地,这是为什么?导演随后用闪回的方式讲述了这个疯子背后的一段陈年旧事。
原来当年奎疯子的女儿意外死亡,但为了全村拿到国家救济金,疯子选择了“舍弃小我,以大局为重”。
女儿死亡这件事于是被粉饰成了一桩大义灭亲严惩偷花生女儿的光荣事迹。
疯子因此疯了。王支书“体恤民生”就在包产到户之际想方设法给他多分几亩地,以求平息这段往事。
《村戏》故事所发生的背景年代,恰是中国当代历史和社会文化转折的关头,过去那个宣扬雷锋精神,却往往因公废私的年代正在结束,个人的主体性和差异性被唤起,私欲急剧膨胀的时代正在到来。
影片的主人公王奎生可以说是一面在时代交替中被碾碎的镜子。
他的悲剧无疑是集体创伤的个体呈现,也是一代历史穿照过去未来的两面镜。
他曾两次被逼疯,一次是十年动乱中的人伦惨剧居然被包装成先进事迹。第二次是包产到户时期,村民你争我夺这九亩半地,路老鹤一句恶言又把他逼疯了。
看上去,《村戏》说的是这个人,但我们都心知肚明,它说的其实是一个时代。
更有意思的是,整部影片原本是黑白色调,唯独在描述关于奎疯子WG时期的记忆的时候,点抹上了“红”和“绿”。
红是女儿身上的背心和高高扬起的旗帜,绿是地里的花生叶和抖擞的军装。
高饱和度的红绿在纯粹明朗的黑白之间显得格外刺痛和扎眼。
有别于一般用现实主义来表现乡村题材的影片,《村戏》带有强烈的表现主义色彩。甚至有些黑色幽默和荒诞闹剧的影子,这可能源于郑大圣导演多年来形成的个人风格。
正如早年在《天津闲人》和《王勃之死》里的戏剧表现手法,他极擅长将舞台的元素和戏剧冲突的张力糅杂在背负着沉重历史的故事素材里。
郑大圣导演
可能许多人并不知道,郑大圣诞生于一个电影世家,母亲是第四代著名导演黄蜀芹,代表作品有电视剧《围城》和《人·鬼·情》等等。
这样的成长背景和文化氛围给从小学习电影的郑大圣带来了匠人式的创作思维方式和技巧磨炼。他的叙事工整、绝不乏味、鲜少拖沓,风格化也极强。
更难得的是,他始终在努力用电影去记录和反思中国的历史,甚至是像《村戏》这样略嫌敏感的中国当代史。
去年在浙江双栖影展,我曾有幸采访过郑大圣导演本人。当时曾问他为何喜欢喜欢拍历史故事,他的回答是,“因为讲述历史更自由,但绝不是为了讲述历史而讲述,而是更多把它当做幕布、背景来进行对当代有意义的讨论。”
《村戏》正是如此。
他过去的作品,无论是《廉吏于成龙》《危城之恋》还是《古玩》,都不求影片能大红大紫,为大众所追捧,甚至不求影片能走进院线。精而有魂的创作似乎更符合他当导演多年来的追求。
不过好在,这几年来日趋多元的国内电影市场和民间电影节展,使得《村戏》有了更多和观众见面的机会。
早在去年它获得金马最佳改编剧本后,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地就有了小范围的展映,如今大象点映也在多个城市发起点映,为影片找到更多对的观众和知音——“对电影有好奇心,对现实处境有问号的人”。
虽然数量依然很少,但是却弥足珍贵。
其实这几年,拿过大奖、口碑上佳的艺术独立影片在公映的时候往往遇冷,票房惨淡的状况屡见不鲜。一方面是受众群体优先,普通观众往往感觉影片内容过于曲高和寡,另一方面也在于商业与艺术电影的发行放映模式本身就有差异。
郑大圣导演对这方面其实也很清楚,用他自己的话说,“这就好比,打网球的怎么能进足球场比赛?”
即使是在海外成熟的电影市场,商业片与艺术片的发行也是两种不同模式:商业电影往往选择集中密集周期短排片多的院线上映,以求高效率回报票房,而艺术电影往往会走散点状、周期长排片量低的巡映或特定院线方式,以求长线补进。
现在的一个好趋势是,国内已经成立了艺术院线联盟,尝试把更多优质的艺术片带给更多观众。月初引进了《三块广告牌》,接下来会是是枝裕和导演的《第三度嫌疑人》。
至于《村戏》,在即将到来的北影节,也会做展映。目前,依然只能在大象点映看到,如果你所在的城市正好有场次,千万别错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