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篇文章《老照片:你敢相信吗?这是120年前武汉江滩?消失的老江汉关大楼》错误突出却影响不小,必须纠正避免误传!
为此,将武汉文史研究专家章辉、王汗吾等纠正其错误的论述和观点给大家公布如下:
一、关于江汉关的历史
章辉指出:老江汉关在王家巷,1862年建立。
王汗吾补充:1862年1月1日正式开关之前在“汉关”(江边合作路口)。1866年在花楼巷旁的青龙巷,根据是3月6日官文奏折:遵于青龙巷购得地基一段,庀材鸠工,陆续兴造,现已一律工竣,计用银一万三千八百五十八两四钱四分六厘。委因现造衙署系道关两处办公之所,不能不略为宽敞,已力求撙节,并无丝毫冒滥。(道与关合署?)
王汗吾:江汉关监督署约于70年代在三义街。1914年《申报》:汉口江汉关监督署于辛亥革命时,付之一炬。
章辉:江汉关、江海关、粤海关、津海关,是英国人赫德控制的四大海关。清政府手中还有一个非常大的海关,张家口海关,每天的收入也是白银万两的。詹天佑为啥受命修建京张铁路?就是为了张家口海关的白银啊。
王汗吾:《汉口日报》1907年6月28日:本镇江汉关自设立以来已40余年,所有房屋木料多半腐败,久欲改造,因欠项支绌不果。兹忽于昨日大公事房倒塌一处,幸在白昼,尚未伤人。(王汗吾:1908年1月8日,江汉关税务司迁入工部局大楼。下图1908)
章辉:那篇文章(见文首)中发的照片中这栋大楼不是江汉关,是英租界警察局!!错在这里啦。
记住一个时间:1862年1月1日,大清总理衙门批准建立江汉关。
王汗吾:1861年11月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说:“至汉口地方,据该督奏称必须设海关,自应准其建立,查验出进各货。……汉口关仅征子税,又盘验货物等事,应即由汉黄德道管理,……其汉口建关一切事宜,即由该督督同汉黄德道妥议章程,实力办理。所有建关经费及应设书吏人役工食等项,既系仅收子税,则均力求撙节。”
咸丰十一年十月二十七日湖广总督官文奏折:
查洋商往来长江、进出船货,均应由管关道员发给运照、税票以昭符信而杜伪冒,除暂由奴才衙门刊颁钤记分别办理外,请旨饬下部臣铸刊监督湖北江汉关税务兼办通商事宜关防一颗,迅速由驿颁发来楚,以使转给管关官员领用,俾昭信守。
章辉:而且啊,江汉关不仅仅是海关!这一点务必记住。
江汉关承担了航道、航务、港务、气象、水文、邮政、税收等多重业务,是汉口的现代化起点。
王汗吾:对,多重业务。海关代办邮政
章辉:武汉第一个现代邮局就是江汉关建立的,当时叫做“汉口书信馆”,江汉关侧面长期是邮政大楼。建国后改为邮电医院。
王汗吾:书信馆不是海关代办邮政,也不是各国在华邮政(“客邮”),是私人民信局性质。
章:汉口的第一个水文站、第一个邮局、第一个气象台、第一个航务管理制度、第一个航道局都是江汉关承担的。
一直到今天,江汉关旁边还有一个水文站!
大清邮政建立前,江汉关发行的邮票
这是大清邮政建立前,江汉关发行的邮票
实际上,在大清邮政建立以后,因为长期没有加入万国邮联,中国无法与外国通邮。江汉关邮政业务还是存在了非常长的一段时间。
本文插入引用一段武汉文史网友范榕的考证和叙述:
在英国国家档案馆(The National Archives)内,找到了1861年英国驻汉口首位领事金执尔(William Raymond Gingell)写给时任英国驻华公使卜鲁士(Frederick Bruce)的49封报告信和25封卜鲁士的回信, 这些信件被装订成四册。金执尔从汉口发出的第40号至第49号报告信在最后一册中,有关设立江汉关的记载就在其中……上写着:1861年,来自汉口,第40至49号报告
金执尔在给卜鲁士的第46号报告信中写道:
“在过去的几个星期里,我已经收到了好几封从这个商埠政府发来有关在当地开设海关的照会,他们想在当地征收进出口税和子口税。对于这些照会我都答复道,还没有收到任何废止《扬子江通商暂定章程》的指示,我没有权利配合你们这样的安排。10月22日湖广总督发给我的照会中还附上了他上奏朝廷折子的副本,他非常不满意我的答复。11月17日他们再一次发照会给我,照会中提到阴历11月1日开始征收进出口关税,这份由官文和李巡抚联合签署的照会提到要在汉口设立江汉关,我还是给予他们同样的答复。
今天(11月22日)Wei Yuen以湖广总督的名义通知我,已经安排好了江汉关将于阴历11月1日开关,我再次向他解释道,我现在没有权利帮助你们开关。”(笔者查阅有关资料,金执尔提到的“李巡抚”即接任湖北巡抚胡林翼的李续宜;而Wei Yuen则未查到其中文姓名。)
我在英国看到的英文原始资料记载,1861年12月2日(阴历11月1日)在一条停泊在江汉关附近的一条大帆船上举行了第一次江汉关开关典礼,中外高官都来参加了典礼。”
所以江汉关成立的时间,还应该以官方文件为准,业余考察出来的时间也不否认,作为一个辅助资料而已。如果期间正好爆发了战争,大清不批准成立江汉关呢?
二、江汉关从来就是中国的海关
下面继续引用章辉同志的叙述:
关于江汉关,大家可能有误解!江汉关虽然由英国人把持,但江汉关是中国的海关,江汉关的外籍人员,其实是中国政府的雇员,由大清或北洋政府给他们发工资。
江汉关既然是中国的海关,那自然是建在华界,而不是建在英租界。
老江汉关在王家巷附近,不是照片上的那栋楼。
其实,历史的误传不止一次,又是变本加厉:
有部在汉口拍摄的老电影《大浪淘沙》,里面有收回英租界的镜头。共产党员赵老师在江汉关台阶上面斥一群洋人,宣布收回英租界,并赶走了洋人。
这里面有错误:
1、江汉关本来就是中国政府的财产,不能作为收回英租界的象征。
2、英租界收回后,包括江汉关在内的中国海关依旧由英国人主持工作,不存在赶走洋人自主办海关的事。江汉关虽然是英式建筑,里面的负责人也是英国人,但其实与英国政府无关。
为什么呢?因为江汉关的上级单位是大清海关,大清海关的最高职位叫做“总税务司”,不是叫做“关长”哦!而是叫做“司”,也就是通常说的有司衙门。
江汉关、江海关、粤海关这类机构虽然是洋人把持的,但依旧是中国的一级政府机关,但是中国海关的自主权被大清政府典当给外国银行的组织。一直到1949年,无论是北洋政府还是国民政府,都没有能够收回中国海关的自主权。
江汉关只是名义上的中国政府一级机关,实际控制权还是在外国银行手中。1949年以前的历任海关总税务司都是英国人。
所以电影《大浪淘沙》中有一个收回江汉关的镜头是错误的,国民政府收回了英租界,但是不存在收回江汉关。因为江汉关本来就是中国政府的一级机构,理论上不存在收回一说。
那么还有一个问题:一元路上的“江汉关监督公署“”是一个什么性质的单位,它凭什么能够监督江汉关?
首先我们要明白一个道理,一元路上的江汉关监督公署大楼建于1905年,这栋大楼在建造时不属于德租界,而是建造在汉口城墙外侧的官地上,是建在华界上的。
1895年德国《汉口租界合同》规定:“惟通济门外附近官地系为保护堡垣之用,不得列入租界以内”。
下面继续谈到《武汉地方志》必须纠正的错误:
武汉的地方志中有这样一句话来描述江汉关监督公署的职能:“1862年,武汉成立江汉关,但江汉关税务司由外国人掌控,地方当局只设江汉关监督。虽为国人所建,却仍然记录了一段屈辱的历史。”
这句话是完全错误的!
不能为了政治正确而故意改写了历史。
前面我们说过,江汉关的上级单位是大清海关或者是后来的民国海关,无论是大清海关还是民国海关都没有派出一个机构来监视江汉关。
也就是说,江汉关监督公署不是上级海关的派出机构,也没有监督地方海关的权力。武汉市志这一点写错了!
江汉关监督公署的上级单位在大清时是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在民国时是外交部。江汉关监督公署是外交部派驻在汉口的一个分支机构,协助外交部就地处理外交事务。
江汉关监督公署与江汉关属于完全不同的政府部门,也不监督江汉关的任何事务。主要职责是管理外国侨民、协调与各国租界的外事工作。
除汉口有江汉关监督公署以外,上海有江海关监督公署、重庆有渝海关监督公署等等,只要是有洋人或者有租界的城市,往往会设立一个海关监督公署,作为外交部的派出机构执行外交事务。
但是,注意一个小知识:从大清成立海关起,到1949年国民党逃出中国大陆,历任海关总税务司都是英国人担任。
1、李泰国 1860年1月20日~1863年11月15日
2、罗伯特.赫德 1863年11月30日-1911年9月20日
3、安格联 1911年10月25日~1927年1月
4、梅乐和 1929年—1943年5月
5、李度 1943年—1948年
直到新中国成立,才于1949年10月派出孔原担任中国海关总署署长一职。
回顾历史:一次大战、二次大战中国虽都是战胜国,但是都没有能够实现海关自主。
武汉市志中,关于江汉关监督公署的职能写错了。请务必纠正!
前面谈到江汉关监督公署与江汉关没有直接关系,也不是监督江汉关的单位,就是外交部的一个派出机构。这种方式被历届中国政府沿用。
所以,武汉市志关于江汉关监督公署的职能解释需要重新编写,不能望文生义。
江汉关监督公署与江汉关没有直接关系,也不是监督江汉关的单位,就是外交部的一个派出机构。这种方式也被后来的中国政府沿用。
王汗吾:工部局地盘先是英租界的。1908年江汉关税务司迁入后,甚至未迁入前的90年代就在打主意,经过二十几年协商(中间有中断和反复),太古洋行让出一些土地,使江汉关地盘扩大,招商局补偿太古洋行一些土地。可以说,原来英租界工部局的地盘置换给中国了,1924建成江汉关新楼,就成了华界地盘。
汉口的地标-江汉关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