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年十岁则诵古文。弱冠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夫子遗风,乡射邹峄;厄困蕃、薛、彭城,过梁、楚以归。于是迁仕为郎中,奉使西征巴、蜀以南,略邛、莋、昆明,还报命。
是岁,天子始建汉家之封,而太史公留滞周南,不得与从事,发愤且卒。而子迁适反,见父于河、洛之间。太史公执迁手而泣曰:“予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尝显功名虞、夏,典天官事。后世中衰,绝于予乎?汝复为太史,则续吾祖矣。今天子接千岁之统,封泰山,而予不得从行,是命也夫!命也夫!予死,尔必为太史;为太史,毋忘吾所欲论著矣。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也。夫天下称周公,言其能歌文、武之德,宣周、召之风,达大王、王季思虑,爰及公刘,以尊后稷也。幽、厉之后,王道缺,礼乐衰,孔子修旧起废,论《诗》《书》,作《春秋》,则学者至今则之。自获麟以来四百有余岁,而诸侯相兼,史记放绝。今汉兴,海内一统,明主贤君,忠臣义士,予为太史而不论载,废天下之文,予甚惧焉,尔其念哉!”迁俯首流涕曰:“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不敢阙。”卒三岁,而迁为太史令。
于是论次其文。十年而遭李陵之祸,幽于累绁①。乃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夫!身亏不用矣。”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自黄帝始。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论考之行事,略三代,录秦、汉,上记轩辕,下至于兹,著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凡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为《太史公书》。
迁既死后,其书稍出。宣帝时,迁外孙平通侯杨恽祖述其书,遂宣布焉。王莽时,求封迁后,为史通子。
赞曰:刘向、扬雄博极群书,皆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二)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①累绁:本意是捆绑人的绳索,引申为牢狱。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也
B.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也
C.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也
D.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A.弱冠,古代男子在二十岁时束发加冠,举行加冠礼,即戴上成人的帽子,表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
B.《诗》《书》,即《诗经》《尚书》,相传是孔子整理而成,与《论语》《孟子》《春秋》并称为儒家经典“五经”。
C.《太史公书》,后来被称为《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司马迁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
D.赞曰,相当于《史记》中的“太史公曰”,是《汉书》中用来表示作者对所记载的人和事的评价、议论的标志。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迁年轻时代周游天下,注重实地考查与学习,比如他曾在邹地学习乡射的礼节,为他以后著述史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B.司马迁子承父业,答应父亲全力编撰先人留下的史料,在父亲死后,服丧期满,司马迁就继任太史令,开始著述史书。
C.司马迁因为李陵一事,入狱受刑,一度觉得自己不能写史,后来受“诗”“书”的影响,发愤图强,成就史书巨著。
D.司马迁的史书记载的历史截止到汉武帝“获麟”一事,距离武帝“获麟”到司马迁开始写作史书中间有四百多年。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予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尝显功名虞、夏,典天官事。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5.选文(一)“赞曰”评价司马迁写作史书“不虚美,不隐恶”,请根据材料(二)相关内容对此作简要分析。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年十岁则诵古文。弱冠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夫子遗风,乡射邹峄;厄困蕃、薛、彭城,过梁、楚以归。于是迁仕为郎中,奉使西征巴、蜀以南,略邛、莋、昆明,还报命。
是岁,天子始建汉家之封,而太史公留滞周南,不得与从事,发愤且卒。而子迁适反,见父于河、洛之间。太史公执迁手而泣曰:“予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尝显功名虞、夏,典天官事。后世中衰,绝于予乎?汝复为太史,则续吾祖矣。今天子接千岁之统,封泰山,而予不得从行,是命也夫!命也夫!予死,尔必为太史;为太史,毋忘吾所欲论著矣。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也。夫天下称周公,言其能歌文、武之德,宣周、召之风,达大王、王季思虑,爰及公刘,以尊后稷也。幽、厉之后,王道缺,礼乐衰,孔子修旧起废,论《诗》《书》,作《春秋》,则学者至今则之。自获麟以来四百有余岁,而诸侯相兼,史记放绝。今汉兴,海内一统,明主贤君,忠臣义士,予为太史而不论载,废天下之文,予甚惧焉,尔其念哉!”迁俯首流涕曰:“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不敢阙。”卒三岁,而迁为太史令。
于是论次其文。十年而遭李陵之祸,幽于累绁①。乃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夫!身亏不用矣。”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自黄帝始。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论考之行事,略三代,录秦、汉,上记轩辕,下至于兹,著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凡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为《太史公书》。
迁既死后,其书稍出。宣帝时,迁外孙平通侯杨恽祖述其书,遂宣布焉。王莽时,求封迁后,为史通子。
赞曰:刘向、扬雄博极群书,皆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节选自《汉书·司马迁传》)
(二)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①累绁:本意是捆绑人的绳索,引申为牢狱。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也
B.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也
C.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也
D.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A.弱冠,古代男子在二十岁时束发加冠,举行加冠礼,即戴上成人的帽子,表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
B.《诗》《书》,即《诗经》《尚书》,相传是孔子整理而成,与《论语》《孟子》《春秋》并称为儒家经典“五经”。
C.《太史公书》,后来被称为《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司马迁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
D.赞曰,相当于《史记》中的“太史公曰”,是《汉书》中用来表示作者对所记载的人和事的评价、议论的标志。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迁年轻时代周游天下,注重实地考查与学习,比如他曾在邹地学习乡射的礼节,为他以后著述史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B.司马迁子承父业,答应父亲全力编撰先人留下的史料,在父亲死后,服丧期满,司马迁就继任太史令,开始著述史书。
C.司马迁因为李陵一事,入狱受刑,一度觉得自己不能写史,后来受“诗”“书”的影响,发愤图强,成就史书巨著。
D.司马迁的史书记载的历史截止到汉武帝“获麟”一事,距离武帝“获麟”到司马迁开始写作史书中间有四百多年。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予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尝显功名虞、夏,典天官事。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5.选文(一)“赞曰”评价司马迁写作史书“不虚美,不隐恶”,请根据材料(二)相关内容对此作简要分析。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霍去病,年十八为侍中。善骑射,再从大将军。大将军受诏,予壮士,为票姚校尉,与轻勇骑八百直弃大军数百里赴利,斩捕首虏过当。于是上曰:“票姚校尉去病斩首捕虏二千二十八级,得相国、当户,斩单于大父行籍若侯产,捕季父罗姑比,再冠军,以二千五百户封去病为冠军侯。”去病侯三岁,元狩二年春为骠骑将军,将万骑出陇西,有功。其夏,去病与合骑侯敖俱出北地,异道。博望侯张骞、郎中令李广俱出右北平,异道。广将四千骑先至,骞将万骑后。匈奴左贤王将数万骑围广,广与战二日,死者过半,所杀亦过当。骞至,匈奴引兵去。骞坐行留,当斩,赎为庶人。而去病出北地,遂深入,合骑侯失道,不相得。去病至祁连山,捕首虏甚多。合骑侯敖坐行留不与骠骑将军会,当斩,赎为庶人。诸宿将所将士马兵亦不如去病。去病所将常选,然亦敢深入,常与壮骑先其大军,军亦有天幸,未尝困绝也。由此去病日以亲贵,比大将军。其后,单于怒浑邪王居西方数为汉所破,亡数万人,以骠骑之兵也,欲召诛浑邪王。浑邪王与休屠王等谋欲降汉,使人先要道边。是时,大行李息将城河上,得浑邪王使,即驰传以闻。上恐其以诈降而袭边,乃令去病将兵往迎之。去病既渡河,与浑邪众相望。浑邪裨王将见汉军而多欲不降者,颇遁去。去病乃驰入,得与浑邪王相见,斩其欲亡者八千人,遂独遗浑邪王乘传先诣行在所,尽将其众渡河,降者数万人。去病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往。上为治第,令视之,对曰:“匈奴不灭,无以家为也。”由此上益重爱之。然少而侍中贵不省士其从军上为遣太官赍数十乘既还重车余弃粱肉而士有饥者事多此类。元狩六年薨。
(选自《汉书•卫青霍去病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然少而侍/中贵不省士/其从军/上为遣太官赍数十乘/既还/重车余弃粱肉/而士有饥者/事多此类/
B.然少而侍中/贵不省士/其从军上/为遣太官赍数十乘/既还/重车余弃粱肉/而士有饥者/事多此类/
C.然少而侍中/贵不省士/其从军/上为遣太官赍数十乘/既还/重车余弃/粱肉而士有饥者/事多此类/
D.然少而侍中/贵不省士/其从军/上为遣太官赍数十乘/既还/重车余弃粱肉/而士有饥者/事多此类/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骑射”意思是骑马射箭,“骑射”与《苏武传》“单于弟於靬王弋射海上”的“弋射”含义相同。
B.“失道”意思是走错道路,“失道”与《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失道”含义不同。
C.“遁去”意思是隐身逃走,“遁”与《始得西山宴游记》“莫得遁隐”的“遁”含义相同。
D.“亡者”意思是逃跑的人,“亡者”与《六国论》“与战败而亡者”的“亡者”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霍去病能征善战,多次立下战功。他在征战中活捉相国、当户,杀死单于祖父辈的籍若侯产,生擒单于叔父罗姑比,功劳两次勇冠全军。
B.霍去病身先士卒,深入敌区作战。他深入匈奴地区,率军到达祁连山,杀敌甚多。常和精壮士卒奔驰在大军前面,从没遭遇过大的危险。
C.霍去病平定叛乱,临阵机智应变。浑邪王和休屠王等商量降汉,霍去病奉命前去迎接,不料休屠王反悔,霍去病冲入匈奴军营奋勇杀敌。
D.霍去病志向远大,受到皇帝宠爱。皇帝替他修建了一座宅第,让他查看,他发誓说不消灭匈奴,就无以为家,因此皇帝更加重视和宠爱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骞至,匈奴引兵去。骞坐行留,当斩,赎为庶人。
(2)大行李息将城河上,得浑邪王使,即驰传以闻。
5.霍去病出北地后,哪些做法受到了汉武帝的认可?请简要归纳。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朱买臣字翁子,吴人也。家贫,好读书,不治产业,常艾薪樵,卖以给食,担束薪,行且诵书。妻羞之,求去,买臣不能留,即听去。其后,买臣独行歌道中,负薪墓间。
后数岁,买臣随上计吏为卒,将重车至长安,待诏公车,粮用乏,上计吏卒更乞丐之。会邑子严助贵幸,荐买臣,召见,说《春秋》,言《楚词》,帝甚说之,拜为中大夫,与严助俱侍中。后坐事免,久之,召待诏。
是时,东越数反覆,买臣因言:“故东越王居保泉山,一人守险,千人不得上。今闻东越王更徙处南行,去泉山五百里,居大泽中。今发兵浮海,席卷南行,可破灭也。”上拜买臣会稽太守。入吴界,见其故妻、妻夫治道,呼令后车载其夫妻,到太守舍,置园中,给食之。居一月,妻自经死,买臣乞其夫钱,令葬。悉召见故人与饮食诸尝有恩者,皆报复焉。
居岁余,买臣受诏将兵,与横海将军韩说等俱击破东越,有功。征入为主爵都尉,列于九卿。
数年,坐法免官,复为丞相长史。张汤为御史大夫。始买臣与严助俱侍中,贵用事,汤尚为小吏,趋走买臣等前。及买臣为长史,汤数行丞相事,知买臣素贵,故陵折之。买臣后遂告汤阴事,汤自杀,上亦诛买臣。
(选自《汉书·朱买臣传》,有删改)
主父偃者,齐临淄人也。学长短纵横之术,晚乃学《易》《春秋》、百家言。游齐诸子间,诸儒生相与排傧,不容于齐。家贫,假贷无所得,北游燕、赵、中山,皆莫能遇,客甚困,乃西入关见卫将军。卫将军数言上,上不省。资用乏,留久,诸侯宾客多厌之,乃上书阙下。朝奏,暮召入见。偃数上疏言事。迁谒者,中郎,中大夫,岁中四迁。
偃说上曰:“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今以法割削之,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嫡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地之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必削自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尊立卫皇后,及发燕王定国阴事,盖偃有功焉。大臣皆畏其口,赂遗累千金。或说偃曰:“大横!”偃曰:“臣结发游学四十余年。身不得遂,亲不以为子,昆弟不收,宾客弃我,我厄日久矣。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则五鼎烹耳,故倒行逆施之。”
元朔中,偃言齐王内有淫失之行,上拜偃为齐相。至齐,乃使人以王与姊奸事动王。王以为终不得脱,恐效燕王论死,乃自杀。上闻之大怒,乃征下吏治。偃服受诸侯之金,实不劫齐王令自杀。上欲勿诛,公孙弘争曰:“齐王自杀无后,国除为郡,入汉,偃本首恶,非诛偃无以谢天下。”乃遂族偃。
(选自《汉书·主父偃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嫡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地之/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
B.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嫡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地之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
C.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嫡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地之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
D.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嫡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地之/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计,指地方官员在年终将户口、赋税、狱讼等编造计簿,呈送朝廷考核。
B.九卿,是中国古代中央部分行政长官的总称,历代均分别由九位臣子担任。
C.结发,古代男子自成童开始束发为髻;也可指男女成婚之夕共髻束发的礼俗。
D.五鼎食,古代行祭礼时,大夫用五鼎分盛五种供品,后形容高官显贵的生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买臣出身贫苦,不改读书之志。他不置办经营产业,只靠砍柴来维持生计;他经常在负薪路上高声吟诵,妻子感到羞耻,离他而去,他依然不改这一习惯。
B.朱买臣博学多智,受到皇上恩宠。他在皇上面前论说《春秋》《楚词》,被任命为中大夫;后来又抓住东越王南徙的时机,进言乘势攻打,并因战功位列九卿。
C.主父偃谋略高明,巧解朝廷困境。他剖析了诸侯国或骄奢淫乱或恃强反叛的形势,认为晁错的做法是正确的,应改以法削藩为推恩分国,皇帝采纳了他的策略。
D.主父偃飞扬跋扈,讥讽世态炎凉。他得志后收受重金,面对他人指责,他直言自己做事就是要倒行逆施;他衣锦还乡时,羞辱了前倨后恭之人并与之断交。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悉召见故人与饮食诸尝有恩者,皆报复焉。
5.同为汉朝名臣的主父偃和朱买臣,二者的人生经历有何共同点?请结合节选语段,简要概括。
1 . 语段一: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张胜。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复欲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节选自《苏武传》)
语段二:
孙叔敖为婴儿之时,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归而泣,其母问其故,叔敖对曰:“闻见两头之蛇者死,向者吾见之,恐去母而死也。”其母曰:“蛇今安在?”曰:“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其母曰:“吾闻有阴德者天报以福,汝不死也。”及长,为楚令尹,未治而国人信其仁也。
(选自《新序·杂事一》刘向)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当:应当
B.副有罪,当相坐坐:治罪,获罪
C.反欲斗两主斗:使……争斗
D.虞常果引张胜引:招供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何谓相坐何:副词,么
B.空以身膏草野以:介词,凭借
C.后虽欲复见我虽:连词,即使
D.匈奴之祸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第一、二段写由于苏武副使张胜的唆使,匈奴产生内讧,从而也累及苏武。
B.苏武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他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匈奴的所有人,连单于也对他佩服不已。
C.从文章内容看,卫律原是汉朝官员,后投降匈奴,但一直有归汉之心。
D.本文主要叙述苏武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的经过,通过人物的行动和语言来刻画苏武的浩然正气。
4.下列对文言文相关知识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语段二作者刘向,西汉人,编订有国别体史书《战国策》,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策略。
B.语段一作者班固,编写《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C.单于,古代匈奴人对他们部落联盟首领的专称,阏氏,是汉代匈奴君主及诸王正妻的统称。
D.苏武,字子卿,汉武帝时出使匈奴,被扣留19年始终不投降,成为中国历史上坚守民族气节的爱国典范。
5.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
(2)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3)及长,为楚令尹,未治而国人信其仁也。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