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学史研究》第30期(2011年):460—47l细旷mmfsc话,“cV01.30No.4(2011)先秦文献中的“金"和金属概念(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北京100083)摘要对出土及传世先秦文献中“金”的含义进行了考察,表明至晚在西周早期“金”的广义含义已包含红铜、青铜、锡(或铅)等多种金属或金属材料在内,形成了古代的金属概念。随着冶金技术的发展和各种新金属或金属材料的使用,广义的“金”,即古代的金属概念的内涵也在扩展和变化。古代金属概念的形成及其内涵的嬗变反映了古人对物质世界认知的进步。关键词先秦文献金文冶金史金属中图分类号N092:TF.0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0224(2011)04.0460.12在现代,“金属”是指一类具有良好导电性、导热性和强烈反光性(即金属光泽)的不透明物质’2J。中国古代文献中“金属”一词最早见于东汉许慎编撰的字书《说文解字》:“鳔:金属,一日剥也。旧卜’,即说缫是(一种)金属,同时有动词剥的含义。此处“金属”的“金”指广义的金属,而非狭义的黄金。另外《说文》金部“凡金之属皆从金”中的“金之属”指与金属有关的字,包括金属名、金属器物、冶铸相关字等,与“金属”不同。
在“金属”一词出现之前,以至之后,中国古代表达金属含义的词主要是“金”(广义)。考察先秦文献中的“金”和以“金”为中心词的偏正式名词所指确切金属种类就能掌握这一时期“金”的广义含义以及各语境中的特指含义,从而为了解中国古代金属概念的起源和演变情况,以及对各种金属(材料)的认识水平提供实证。流传下来的先秦古籍对各种金属材料的记载不多或过于简略,未能通过它们窥见当时金属名称的伞貌。先秦古籍中唯一一部记载较多金属(矿产)名称的著作《山海经》,因其内容的怪诞特征、成书的复杂性使其不能被简单引用讨论,需要作深入的讨论才能揭示其作为科技史料的价值。金文、简帛等出土文献是原始文字资料,具有更高的可信度,特别是金文中与铸器相关的内容以及简牍中的遣策经常能与出土实物的材质及制作工艺相对应,为金属名称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可分析的语境背景和考古学实物证据。下面对先收稿日期:2011.04.23;修回日期:2011.08.12作者简介:李建西,1983年牛,浙江江IlJ人,2007级科学技术史专业博士研究牛,研究方向:冶金史与冶金考古。李延祥,1962年生,辽宁调兵山人,教授,博上生导师,研究方向:冶金史与冶金考古。
万方数据李建西等:先秦文献中的“金”和金属概念秦文献,特别是出土文献中“金”和以“金”为中心词的偏正式金属名称的含义进行一些考释,以揭示先秦时期“金”的语境含义和广义含义,并探讨古代金属概念的形成。甲骨文中有个别字被怀疑即“金”字。如《甲骨文台集》第23573号甲骨”。:“戊子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中曾多次出现作为人名的“曰”字,原报告隶定为“炅””1,黄天树隶定为“={=”,认为即“金”字”】。审查该字上部与“今”有别,仍以隶定作“炅”更为合理稳妥,不能明确释读为“金”字。胡厚宣辨识出山东博物馆所藏一片甲骨刻辞([4],36984)“辛卯h,在口贞:。审查拓片,“锅”字左旁下方正在断口处,“金”底部横笔可能只是断口或处在断口之上,虽然从整体字形看左旁为“金”的释读较可信,但也不排除为他字残缺的可能性。如果释读可信,甲骨文“锅”字可作为当时已有含义指金属(或铜)的“金”字的旁证。目前所见最早,含义明确指金属(或铜)的“金”字,见于西周初武王伐纣之年铸造的利簋铭文”“:“赐有吏(事)利金”(图1)。推想甲骨文有“金”字也在情理之中,但有待发现和确认。甲骨文中含义明确指金属料的名词是“吕””,“吕”是具象的个体名词,指铜锭,其含义是否包含其他金属锭无法判断。
金文中早期的“金”字所从两点上下排列置于一侧,即“吕”字,表明“金”字的字源和“吕”字有关.其西周以前或更早的原始字义是否包含铜及其合金之外的铅、锡等金属也不得而知。借助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编著的《金文引得青铜器铭文释文引得》”、张亚初编著的《殷周金文集成引得》“40等书,结合金文释读研究的一些新成果,对西周金文中的“金”字的字义及用法进行初步的考察。初步统计西周金文中出100多例,其中大多都用为金属之名,只见少数几例为量词和姓氏人名。张亚初指出公臣簋([11],8.4184—4187)“赐汝马乘、钟五尊盈四、鼎七”与师默簋([11],8.4311)的“钟一散五金”中的“五金”、“六金”皆应与上文连读,是表示钟的数量值,“金”系钟的代称”“。“金”作为量词,西周金文中目前只见此例,且都用于表示钟的数量。“金”字用为姓氏人名者见于段金簋([11],6.3586—3587)等几件器物铭文。除少数几例特殊用法之外,“金”字或独立成词或与他字组合成词,用为金属之名,具体可分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作为名词性修饰词与器物名构成“金某器”形式的偏正万方数据自然科学史研究30式名词或短语,有30余例。
西周金文中的“金某器”均为青铜器自名或指其他青铜“金某器”之“金”皆指青铜。第二种情况足独立成词或作为偏正式名词的中心词构成物质名词,如“金”、“占金”、“赤会”、“白金”等,用为金属统称或某种金属的专70例左右,其中又以独立成词单称“金”占多数。前文沦及金文中称青铜器为“金某器”,“金”字作为器物名之前的修饰词表示其材料属性,“金”字前又可冠以颜色修饰词表示不同的金属,如西周早期金文中就开始出现的“赤金”、“白金”等。这些构词方式蜕明“金”已经是一个抽象的物质名词。指示金属(或铜)的宁词,从商晚期甲骨文和西周早期金文数见的“吕”到西周早期以后金文中常用的“金”,即从具象的个体名词到抽象的物质名词的转变,表明了抽象物质概念的形成,是古人对物质世界认知进步狂文字材料小的反映。西周早期之后两周金文中“金”常出现在战获、赏赐、铸器等}己载内容中,通常在不同铭文语境中有不同的特指含义。青铜是先秦时期最重要的金属材料。大到庙堂礼器。小到服饰带钩,青铜都以其优良的机械、加工性能.以及金黄的灿烂光泽成为制作材料的最佳选择,在生产、生活、交通、军事、礼仪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也理所当然地成为当时人们最熟悉的金属材料。
在很多情况下先秦文献中的“金”往往特指青铜或红铜。西周金文中常有战胜“孚金”的记载。如西周早期过伯簋([11],7.3907)铭文:“过伯从王伐反荆,俘金,用作宗室宝尊彝”。这些战获的“金”(金属)应以青铜器为主,“金”指青铜。西周中晚期的师同鼎铭文([11],52779)则具体列出了战获青铜器的名称和数指青铜。保存大量商周之际原始资料的《易》关于射猎损耗箭镞或者在猎物肉中发现箭镞的叙述。黄金质软、珍贵,不可能用来制作消耗性武器箭镞。“黄矢”即“金矢”,也就是青又有“鼎黄耳,金铉”的描述。铉是举鼎用的钩子。黄金质软,不适于制作承重的举鼎用具。“金铉”应与鼎本身一样是青铜的,此处之“金”也指青铜。青铜器由于表面的氧化其金黄色泽会变晦暗,鼎耳由于经常摩擦而能 保持其金黄色泽,故言“鼎黄耳”。 先秦青铜器每每称为“金某器”。见于金 文与战围楚简,前文已述及仅西周时期金文 中就有 30 余例,以下举出几例。1976 扶风县云塘铜器窖藏出土两件西周连铭青铜 万方数据 李建西等:先秦文献中的“金”和金属概念463 节”。包山战国楚简遣策记录随葬的青铜器等器物。“食室之金器”(简251)即指 椁室内 东室中盛放食物的青铜器。
“金比(匕)”(简 253、254)即青铜勺。“大兆之金 266)即一件附青铜足的食几” 。青铜器称为“金某器”,此类之“金”都指青 铜,这也是先秦文 献中可通过语境分析确认的“金”的最常见含义。 1.1.2 礼玉譬喻君子之美德。“金”、“锡”并称,其中之“金”应是与锡调配铸造青铜的红铜。春秋早期曾伯盂簧铭文([11],9 4631—4632)提到征服淮夷、打通金属运输要道之 3)。“金道”、“锡行”并称,说明铭文中的“金”、“锡”是不同来源的青铜铸造原料,此处“金”也应指红铜。《周礼》卷十六:“廿 煎铭文1.1.3 战国晚期秦国吕不韦主持编撰的《吕氏春秋怀宠》:“分府库之金,散仓廪之粟。”高诱注:“金,铁也,可以为田器”” 。高诱注不一定正确,“府库之金”也可能指铜,甚至黄 金,但至少说明汉代人认为战国文献中的“金”是可以指铁的。更晚的三国魏时张揖编撰 1。《史记六国年表》记载秦献公十七年(公元前 368 年)“栎阳雨金,四月至八月””“。栎阳为秦献公二年(公元前 383 所迁都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北渭水北岸武屯镇关庄村一带。“雨金”就是对陨铁降落 过程的形象描述。司马迁编撰《史记六国年表》应取材于战国文献档案,对于文献中的 万方数据 自然科学史研究 30 事物不会随意篡改,“阿金”应足战同文献原文,此处之“金”指陨铁。据以上文献可见战围 时以铁为“金”之一种,可能早至西周晚期刚出现的人_T-冶铁或 者更早的只有少量应用的陨铁就已经被视为“金”的一种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