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了解古希腊文明的绝佳入门书

了解古希腊文明的绝佳入门书

了解古希腊文明的绝佳入门书了解古希腊文明的绝佳入门书

《希腊人:历史、文化和社会》(The Greeks: History, Culture, and Society)由培生教育出版集团(PEARSON EDUCATION)出版。两位作者分别是斯坦福大学古典学、历史学教授伊恩·莫里斯(Ian Morris)和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古典学教授巴里·鲍威尔(Barry Powell)。英文第一版问世于2006年,2010年更新第二版。

历史书籍_书籍历史的遗憾_书籍历史的拼图

英文第一版和第二版

中文版于2014年问世,选用原著第二版,纳入“格致人文读本”系列,全书725页,版权页显示字数为79.5万字。

《希腊人》在编写上的三个特点

一、资料丰富多样

在正文之外,本书大量引用古希腊和古罗马原始文献,既有历史作品,也有文学作品,甚至还有铭文和碑刻等具有历史价值的资料。引用较多的作者包括荷马、赫西俄德、埃斯库罗斯、品达、希罗多德、修昔底德、柏拉图、色诺芬、西西里的狄奥多洛斯、普鲁塔克等。这些两千年前的文献资料营造出极强的历史现场感,使读者能够借助古人的视角近距离观看历史,感受古希腊人的说话方式和看问题的角度,进而加深对古希腊历史和文化的理解。

历史书籍_书籍历史的遗憾_书籍历史的拼图

大量引用古代文献是本书一大特色

除大量引用文献之外,本书还有丰富的配图和地图,每章末尾有关键词列表和进一步阅读的书目,中文译本不但保留了索引,还把索引翻译为中文。

值得一提的是配图。作为一部通史类教材,此书为展示古希腊的历史、文化、社会风貌引用了大量古代文物的照片,尤其是含有绘画作品的古希腊陶器,配图数量之多甚至超过某些专门介绍古希腊艺术的书籍。

历史书籍_书籍历史的拼图_书籍历史的遗憾

全书配图丰富,数量堪比艺术史类图书

每章末尾的“进阶阅读”书单更是一座富矿,任何感兴趣的读者都不会忽视它。总之,千万别小看这些正文之外的附属内容,很多时候一本历史书受不受读者欢迎,关键就在于这些附属内容做得到不到位。

二、时空更加完整

传统的古希腊史一般写到亚历山大大帝去世,比如伯里的《希腊史》(History of Greece: To the Death of Alexander the Great),或者哈蒙德的《希腊史:迄至公元前322年》(A History of Greece to 322 B.C.)。

书籍历史的遗憾_书籍历史的拼图_历史书籍

市面上两本常见的古希腊史著作

本书与众不同,一直写到公元前30年最后一位重要的希腊化王国统治者克利奥帕特拉七世(也就是“埃及艳后”)去世。增加的这部分通常称作“希腊化时代”的内容在篇幅上占全书六分之一。

古典学家一般认为,希腊化时代的希腊文化没有古风时代、古典时代的希腊文化那样精彩纷呈、充满活力。但本书作者并不赞同,他们认为“希腊化时代并非一个日暮沉沉的时代”。“希腊化时期见证了希腊数学、自然科学以及新形式的哲学、诗歌和具象艺术的最高发展水平。”

举个例子,以往的古希腊史作品在讲到古希腊哲学时会忽略伊壁鸠鲁学派和斯多葛学派,因为这两个学派的思想家生活在希腊化时代。本书就避免了这种遗憾。当然,抛开作者强调的文化领域不谈,单从读者角度看,当你读完传统的古希腊史之后,一定想知道爱琴海地区以及西西里岛上的古希腊城邦在亚历山大大帝去世后经历了什么,后来又是如何被罗马征服的,而只有了解这段历史,才算完整地了解古希腊文明。

伴随时间范围的扩大,本书在空间范围上也进行了延伸。传统的古希腊史在不谈论战争的篇章里很少关注西西里和南意大利的希腊城邦,对波斯人、迦太基人等希腊外部民族的介绍也较少。

历史书籍_书籍历史的遗憾_书籍历史的拼图

西西里阿克拉加斯的神庙遗址,公元前5世纪

这本书在这方面做了不少补充,对波斯和迦太基的叙述大幅增加,甚至还介绍了希腊化时代的塞琉古王朝、托勒密王朝、皮洛士统治的伊庇鲁斯等。通过强调不同文明、民族之间的互动,本书力求呈现更完整的古希腊历史。

三、文化色彩突出

本书副标题“历史、文化与社会”表明了作者的叙事方法。全书25章,前3章为背景介绍,最后1章为“结语”,中间21章基本沿着古希腊文明的历史脉络讲述,也就是所谓“青铜时代”-“黑暗时代”-“古风时代”-“古典时代”-“马其顿征服时代”-“希腊化时代”。在这种历史叙述的基础上,本书更强调文化的重要性,如作者所说,正是希腊文化“使得这片狭小、遥远的土地变得如此重要。我们描述文学、艺术、哲学以及信仰,并把它们放在历史背景下考虑”。

事实上,在沿时间顺序推进的21章内容中,作者甚至专门拿出一章讲荷马,一章讲宗教与神话,一章讲公元前5世纪的戏剧。传统的希腊史著作通常都关注荷马史诗,但并不关注“荷马问题”,而且荷马史诗的内容往往和神话部分合在一起,但本书显然要详细得多。至于古希腊悲喜剧的起源、结构和情节,在传统的希腊史著作中更是一笔带过。

历史书籍_书籍历史的遗憾_书籍历史的拼图

专门有一章讲古典时代的古希腊戏剧

文化部分之外,作者还详细介绍了古希腊不同时期的社会制度和经济状况,目的也是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古希腊的文化。对于更熟悉古希腊政治史和战争史的读者来说,这些内容是很好的补充。

本书之所以强调文化,固然与两位作者的学术研究方向有关,但更重要的是本书寻求通过把握古希腊世界的精神内核来展示这段历史,这才是本书在底色上与同类作品最大的区别。这个精神内核是什么,请看下文。

“希腊问题”:从“神-人关系”看古希腊文明

在古希腊进入城邦时代之后,各个城邦虽然有不同的治理方式,但都反对建立在神权之上的政治权力。用作者的话说,“人们信神,建造神庙,并奉上祭品,但与古代近东文明不同,这里没有祭司阶层,也没有服务于国家、宗教的抄写人阶层。”于是产生了作者所说的“希腊问题”(the Greek problem)——如果没有神的指引,我们怎样才能管理社会?古希腊人认为,人的智慧和力量是通向真理的唯一途径。既然没有任何个人拥有神的授权,那么正确的决策一定来源于全体公民(注意,古希腊的“公民”指男性自由民,不含女性、儿童、外邦人和奴隶)。作者认为,各城邦对“希腊问题”的解答造成了两大结果,而这两大结果深刻地影响了古希腊文明的发展。

一、对“神-人关系”看法的演变

解答“希腊问题”造成的第一个结果是不同的政治体制以及随之而来的对“神-人关系”的不同看法。同样是建立不受神及其代理人统治的社会,雅典走向民主与多元化,斯巴达建立了军事化社会,而西西里的叙拉古则在民主与僭主统治之间交替变化。在古风时代(约公元前800—前500年)和古典时代(约公元前500—前350年),无论各城邦采用何种政体,它们都不接受神授权力,公民权和平等概念是社会运行的基础,即便贵族占据统治地位,他们的权力也绝非来自与神的亲密关系,而是来自对公共职位的控制。

历史书籍_书籍历史的遗憾_书籍历史的拼图

本书地图密度很大,需要查看的地方都为读者备好

然而,神与人之间的这种鸿沟在亚历山大大帝横扫整个近东和中东、摧毁曾经不可一世的波斯帝国之后遭到质疑。亚历山大相信,只有神才能取得他的成就,他也自称是神的后代。他在征服埃及后,被加冕为法老,埃及人将他歌颂为神。征服波斯后,他又接受了波斯严格的等级制度,包括匍匐跪拜之礼,而这种礼仪是希腊人无法接受的。

到了希腊化时代,神-人界限愈发模糊,帝国分裂后的几个王国的统治者都谋求获得神的地位或者自诩神的后代,要求民众像崇拜神一样崇拜自己。甚至一些贵族也将自己描述为半神的“英雄”。

在作者看来,一方面,平等主义意识形态的瓦解,源自城邦贫富分化以及乱世之中富人凭借其资产获得对公共事务的控制权,另一方面,“神-人关系”的转变是帝王功业的产物。但大家认真思考就会发现,这两者要联系在一起,逻辑上还缺少一环,那就是城邦与帝国的关系。

书籍历史的拼图_书籍历史的遗憾_历史书籍

旧书网上收购的1952年版古希腊挂图

伯里在《希腊史》中评价叙拉古僭主狄奥尼修斯一世时认为,狄奥尼修斯是未来统治广土众民的大国君主制的开拓者,他的经历反映出一个关键问题——从性质上看,希腊城邦的僭主制和民主制都不适合创立和维持一个大帝国。在这个意义上,亚历山大大帝和其后各个王国的统治者实现了古典时代城邦无法实现的开疆拓土的功业。

本书作者也说,在希腊化时代,“这些城邦事实上太小了,以至于它们根本不能与新兴的王国抗衡”,“在庞大的新王国中,城邦变得更无足轻重”。由此可见,“神-人关系”的演变与从民主城邦到专制帝国的政体演变是同步的。

二、科学与哲学的诞生

解决“希腊问题”的第二个结果是古希腊科学与哲学的诞生。承认“希腊问题”也就意味着承认世界是独立于神祇运行的。于是,古希腊的思想家在那样早的年代就尝试解释自然和宇宙的运行机制。这也是为什么科学史和哲学史常常从古希腊写起——尽管从时间上看,古埃及和古巴比伦在数学和天文学上的思考要早得多。

无论是通俗读物《苏菲的世界》,还是名家撰写的各种《西方哲学史》,都要从一个叫泰勒斯的古希腊哲学家和以他为代表的米利都学派讲起。他们对宇宙是由什么构成的、又是如何运行的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比如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地球是漂浮在水上的。他的学生阿那克西曼德认为,物质是从不断运动的apeiron(中文译为“无限”或“无定”)中产生的,而在apeiron内部有冷、热、干、湿四种特质,这四种特质相互竞争,由此产生万物的变化。他还提出地球的形状像圆柱。阿那克西米尼则把apeiron确定为气,气的稀释和浓缩构成万物的转化。这些朴素的见解在今人看来大多是错误的,甚至是可笑的。但与更早的人类智慧相比,这些思想家的的确确迈出了里程碑式的一步,因为他们“把神移走了”。

正如罗伯特·所罗门在《大问题:简明哲学导论》中所写的:

他们现在正试图以一种系统的方式解释这个显现给他们的日常世界,而不是诉诸看不见的神所发的脾气或一时的兴致。由于这些哲学家的努力,这个杂乱无章的日常现象世界就被另一个能够对它做出解释的世界取代了。

简而言之,人类文明在这一刻的最重大进展就是理性的出现,而理性一旦出现,就不会只停留在哲学和科学层面,必将渗透到其他文化领域。从这个视角出发,我们看到了希罗多德的《历史》与远古神话和史诗的区别。诚如作者所言:

“希罗多德广泛游历,他像一个调查报告员一样询问自己的问题,衡量自己看到和听到的一切,并按照自己的理解来解释事件。确实,在第一个系统研究人类事件的人为根源的意义上,他是历史之父。”

历史书籍_书籍历史的拼图_书籍历史的遗憾

本书地图较多,手头的古代地图集派不上用场

结语

两年前,我在阅读完伯里的《希腊史》之后曾写过一篇读后感,标题叫《人类文明的一周目》。我对古希腊史的第一印象就是,后世历史中的很多发展过程都是在重复古希腊人的路径。我当时从书中提炼出很多例子,比如奥运会的政治化,比如革命热情失控会导致无谓的屠杀,比如随着贫富分化加剧商人阶层会逐渐获取政治权力,比如民主程度的加深伴随着贵族政治家向粗俗政客的转变,比如修昔底德陷阱……

我当时的总结是,古希腊的历史体现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某些基本规律,只不过古希腊人用最基础、最有限的物质条件演示了这些规律,而后世用新的形式、新的条件重复着这些规律。在读过《希腊人》之后,我的论据又增加了一项,那就是“神-人关系”的演变。比如,用自然主义取代宗教来解释宇宙,用理性和科学取代信仰和神学,这种演变在古希腊的米利都和启蒙运动时期的欧洲先后发生了两次。再比如,在古典时代,希腊的壁画创作者主要为大型公共建筑服务,而到了古典时代末期,一些富裕的个人开始雇用艺术家装饰自己的住宅,这种由为神创作向为人创作的转变,在文艺复兴时期又上演了一遍。

也许这里可以引用据说是马克·吐温的一句名言:

History does not repeat itself, but it does rhyme.

历史当然不会简单地重复,但它所谓的“押韵”绝非巧合,而是某种规律的体现。古典学在西方长盛不衰,每个时代都有无数的专家学者投身古希腊和古罗马研究事业,仿佛那里有无尽的宝藏等待挖掘,而我猜想这些历史规律就是宝藏之一吧。

上一篇: 要了解三国历史,十本必读的三国历史书籍推荐
下一篇: 正史上方腊的结局是什么?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