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将宋江起义演绎得轰轰烈烈,而一些有关的影视作品也将梁山好汉一百单八将栩栩如生地印在了人们的脑海中,但实际上宋江起义只是北宋时期的一场小规模民变,相比之下,方腊起义倒比它大多了。
两宋300多年间,大大小小的起义有300多次,宋江起义开始于北宋宣和元年(1119年),以梁山泊为根据地,转战于山东青、齐与河南、河北一带,到宣和三年(1121年)二月,宋江义军从江苏沭阳乘船进攻海州(今连云港),被海州知州张叔夜派伏兵包围,交战之后损失惨重,走投无路的情况下率众投降,由于朝廷对其宽大处理,他们接受了朝廷招安,成为了宋朝官军。
规模较小的宋江起义之所以出名,是因南宋时编印出版了《宣和遗事》,把宋江起义史事演义化、故事化,到了明初又出现小说《水浒传》将宋江起义故事描述得更加生动感人,因而使这次本来规模与影响都较小的农民起义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广泛流传于民间,以至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在宋江发生起义的一年之后,方腊也率众起义了,很明显,他比宋江更有眼光,在战略上就规划得很好,可以说比宋江的哥们一起打家劫舍强多了,方腊自称圣公,还建元永乐,并设置官吏将帅,俨然一个小政府状态,他的军队以头巾区别等级,从红巾往上分六等,并且用一些迷信的手段煽动诱逼良民加入起义军,不到十天就有数万人参加义军。
方腊起义军先在息坑打败并杀死宋将蔡遵,之后攻占青溪,十二月攻占睦、歙二州,南面攻克衢州,杀死郡守彭汝方;北面横扫新城、桐庐、富阳各县,接着占领杭州,杀制置使陈建、廉访使赵约,放火烧了六天,死者不计其数。可以说只在两三个月间,方腊起义军就占领了今浙江、上海,福建、江西、安徽和江苏等的一些地方,比宋江起义影响的范围大多了。
方腊起义军的杀人手段非常残忍,凡是抓住宋朝官吏,定要割其肉,断其体,取其肺肠,或者熬成膏油,目的就是想吓跑其他城市守城官吏。
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正月,方腊派大将方七佛率众六万进攻秀州(今嘉兴),秀州统军王子武固守城池,之后宋朝朝廷派来的援兵赶到,里应外合大败方腊起义军。那么是谁领导的这支援军呢,这是《水浒传》中认为的奸臣童贯,而且这支宋军中还有一名后来赫赫有名的大将——韩世忠。
宣和三年二月时,宋军包围杭州,宋徽宗想和招安宋江那样招安方腊,但是被方腊拒绝。
由于杭州城中缺粮,方腊在抵抗了宋军一段时间之后撤出了杭州城,然而不到一个月又来进攻杭州城,结果在城外被宋将王禀打败,之后方腊起义军的失败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形势急转直下,歙州、睦州、衢州先后失守,方腊率军从富阳、新城、桐庐一路退到青溪县,最后退守帮源洞,但是这个时候他的手下仍然有二十万人,不过兵无斗志,和宋军交手的时候常常是一战即溃。
宣和三年四月二十四日,宋军包围帮源洞。方腊在石洞中躲藏起来,时任宋军裨将的韩世忠(后来的抗金英雄)侦查到路径后进入方腊所藏洞中将其活捉,方腊起义彻底失败。
看好了,生擒方腊的并非我们看的电视剧中的行者武松单臂擒方腊,也不是小说中所写的鲁智深擒方腊,而是著名的抗金英雄韩世忠将军。
方腊被擒之后,藏匿在洞中的七万起义军被杀,方腊等人被押往汴京,宣和三年八月二十四日,方腊被处决。
那么宋江的起义军被招安之后,参与了征方腊的行动吗?史学界其实对这个还是有争论的,一些史料中记者的宋江起义被平定的时间晚于被活捉的时间,因为方娜被活捉的时间为宣和三年的四月份,但是宋江起义被张叔夜平定的时间为宣和三年的五月份,那么要是这样的话,宋江是不可能参与征方腊的行动的,更不会像《水浒传》中所讲的那样以主力部队的形式去平定方腊了,不过南宋一些野史中对宋江征方腊有所记载,所以至今尚无定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