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超长考证:如何在现存史料基础上,高举冬珠大旗自圆其说【四,沈氏对李豫是无可替代的存在】

超长考证:如何在现存史料基础上,高举冬珠大旗自圆其说【四,沈氏对李豫是无可替代的存在】

超长考证:如何在现存史料基础上,高举冬珠大旗自圆其说【四,沈氏对李豫是无可替代的存在】超长考证:如何在现存史料基础上,高举冬珠大旗自圆其说【四,沈氏对李豫是无可替代的存在】

第一篇:

李适是如何当上太子

第二篇:

独孤并非如史料记载中那么受宠

第三篇:

升平公主“恩宠冠诸主”

前面已经论证了阿广如何疼爱他和沈氏的儿女,论证了阿广对独孤极可能没那么看重。但由此就推出,在阿广心中沈氏非比寻常无可替代,现有论据仍有些间接了。有没有直接些的表明沈氏在李豫心中重要程度的证据呢?

私以为,有两点是可以互相佐证的

首先第一点,李豫登基后,即派人四处寻找沈氏。

一说到唐德宗李适的生母沈氏,“小适儿找妈妈”往往会被重点讲述。这个母子情深的故事感人至深,往往让人忽略了,李豫才是第一个公开寻找沈氏的人。

“永泰元年(756年)七月,有尼姑广澄诈称自己是太子母沈氏,经审查为假,被鞭杀”。列这条是为了说明,阿广是真找了的。

开篇已经说了,作为一国之君下旨找找人,这实在没什么了不起的。但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找到了该怎么处置呢?

我们回顾一下当时唐室的现状:李豫新皇登基,后位空悬,并且,他要立沈氏的儿子当太子。

说实话,当我琢磨到这一点的时候,有倒抽一口冷气的感觉。就算是对于高举冬珠官配cp大旗的本人,这个事情也有点夸张了。我们阿广,貌似是要干一件大事啊。

当时的沈氏是什么情况?两次落于叛军之手,流落民间已达八年之久!

这可不像当年武媚娘和杨玉环那样,在皇家庙宇里过的是吃斋念佛的单纯生活。一个弱质女流,在叛军手里(不说别的,史思明出了名的好色荒淫,手下的兵能好到哪去)、在民间会经历多少磨难,甚至何种凌辱……就算她沈氏运气实在太好,这些苦难折辱都成功避过了,可就如李泌先生所说,天下人是不会相信的。

就是这样一个沈氏,这个在众人心目中都饱经侮辱磨难的沈氏,李豫要在这个时候把她找回来,当……皇后吗?

或者退一步,就算找由头不给当皇后,李适——这个沈氏的儿子,可是李豫心目中毫无疑问的皇位继承人,这沈氏起码也是要当太后的呀。

难道,李唐王朝容不下一个有污点的皇后,就接纳得了一个有污点的太后了?

这个沈氏 ,如果不管她,让她渐渐被大家遗忘,怎样都好办。可一旦决定去寻她,这就成了一件开弓没有回头箭的事情。随着寻人项目启动地轰轰烈烈,声势浩大搞得人尽皆知,如果人找回来了却不能好好安置,到时候该如何收场?

都做到这个地步了,大家真的真的确信,历史上的阿广还会因为什么大唐颜面皇室清誉而妥协吗?对沈氏,他没有给自己留一点后路啊!

另外一点,沈氏最终和李豫合葬了。

元和元年(806年),李适的孙子宪宗即位,漫长的寻人工程终于终止。宪宗李纯将沈氏的袆衣送入元陵祠,放在阿广的的皇帝衮衣之右——他们终于死同穴了。

这自然是李适的意思。那李适此举,有没有可能是罔顾阿广的意思自作主张呢?

从孜孜不倦寻找母亲的部分,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适儿是个孝顺的好孩子(多像阿广!)。但这毕竟只是对母亲。那我们适儿对父亲怎么样呢?

这里有一个李适护送父亲灵车的故事(灵车……为什么都这么悲!) 。

代宗出殡,适儿亲自护送灵车的时候发现,灵车不是在路中间走,而是稍微偏向路外边。负责殡葬的人解释说,“陛下本命在午,指向正中,所以不敢冲犯”。这是怕冲着您,替您着想呢。我们适儿哭着说:“哪有委屈灵车来谋求自身好处的呢!”于是灵车改变方向,开始在路正中间行进。

这个故事往往被引用来说明,我们适儿跟迷信的爹爹阿广不同,是个不信鬼神的孩子。但看了这个故事,除了不信鬼神之外,难道你没看到适儿对爹爹浓浓的爱吗?

从李适的角度讲,作为如此孝顺的一个孩子,如果爹爹对生母确实没感情,或者表达一下不希望跟沈氏葬在一起的想法,相信适儿是不会违背爹爹的意愿做个不孝子的。

从阿广的角度看,他如此宠爱的这个儿子,心心念念着想要找到母亲,他一个当爹的会不明白吗?这个儿子希望父亲和母亲能够生同寝死同穴,他能想不到这层吗?

而且不要忘了,阿广很迷信的。他“喜好阴阳鬼神,无论事情大小,必定要求占问卜”。这样一个笃信鬼神的皇帝,如果他不想跟沈氏合葬,不愿意在死后和沈氏朝夕相对,他难道不会明确提出来?但他没有。

所以说,阿广是打从心里愿意和沈氏葬在一起的。沈氏真的很重要,她对阿广是其他后宫妻妾无可比拟的存在啊。

这也进一步证明,如果沈氏在阿广在位期间被找到,阿广是极有可能,把虚悬已久的后位心甘情愿用双手捧到她面前的——无论将要面临多么大的阻力。

有了上面的结论,让我们再回到安史之乱时期,重新看看这些文字:

至德二年(757年),李俶“收东都,见之”。

这个在皇室出逃最初就已被唐室所弃的女子,如果彼时率大军收复洛阳的天下兵马元帅李俶不想找她、不打算见她,就算她想尽办法与唐军交涉,两人也无法相见吧。然而他们见面了,并且在史书上留下了记录——她的夫君没有把夫妻重聚这件事偷偷摸摸遮掩起来,他不觉得她的遭遇如何有辱自己的颜面。

至于“留于宫中,方经略北征,未暇迎归长安”,看起来残酷,但谁能说所描述的不是实情呢?

当时战况紧急,肃宗未经玄宗许可在灵武称帝,“太子叛父”。为了求个名正言顺心理安慰,不顾实际情况急于收复两都,导致唐军在相当长时期都陷于被动挨打的局面。李俶作为皇长子天下兵马元帅,当时南北驱驰疲于为国家奔波,他真的很忙啊。

阿广在家的时间那么少,无论她在洛阳还是在长安,夫妻团圆的时日都多不到哪去吧。

况且沈氏被俘的经历,就算阿广不在意,唐室能也不在意吗?当时李家的老大可是那个为了自保主动与正室和离、听信张后和李辅国谗言就杀掉好儿子的凉薄皇帝李亨!后宫的老大是时刻把阿广当眼中钉肉中刺、想方设法拖阿广下水的张后!把她送回长安,真的比留她在远离皇室权利辐射的洛阳宫中更让人放心吗?

然而 “史思明再陷河洛。及朝义败,复收东都,失后所在,莫测存亡”。如此天不遂人愿,提前谁料想得到?

阿广一世为国,保不住自己的发妻,保不住爱子的母亲。

这难道是阿广薄情寡义冷酷渣男吗?不是啊。无情的是昏庸的李唐皇室,是那个悲怆的时代,是万恶的封!建!社!会!啊!(不小心扯远了……)

到阿广即位,“代宗遣使求访,十余年寂无所闻。”

这么算来,包括在洛阳两人最后的相见,阿广寻找自己挚爱的妻子,很可能超过两次啊。

阿广已经很努力了。

上一篇: 官方传说书页
下一篇: 1994年张学友演唱的歌曲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