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满文老档》汉译本比较研究--以新中国成立后大陆地区三个汉译本为研究对象.pdf

《满文老档》汉译本比较研究--以新中国成立后大陆地区三个汉译本为研究对象.pdf

《满文老档》汉译本比较研究--以新中国成立后大陆地区三个汉译本为研究对象.pdf《满文老档》是清初珍贵的满文档册,新中国成立后大陆地区先后出现三版《满文老档》的汉语译本。本文比较这三个汉译本的主要区别

满文老档》是清初珍贵的满文档册,新中国成立后大陆地区先后出现三版《满文老档》的汉语译本。本文比较这三个汉译本的主要区别,即对“原档残缺”部分的处理、对乾隆年间签注的处理、翻译的文风及语词,试证明三个汉译本不同 部分的利用价值各不相同,需要相互参考使用才能避免对史实的遗漏和误解。 [关键词]满文老档;原档残缺;签注 《满文老档》是后金官修的一系列历史档册的统称,记载了从 万历三十五年(1607 年)到清太宗崇德元年(1636 年)间建州女真 的崛起过程,是研究清代前期历史的重要资料。《满文老档》原文 系满文书写,其汉译工作从民国年间便已开始,建国以后,我国大 陆地区先后产生了三个《满文老档》的汉译本,第一版为辽宁大学 1978 年成书的《重译满文老档》(该版本只翻译了太祖朝部分,当 时未公开出版发行,仅作内部交流学习之用);第二版为中国第一 历史档案馆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合作翻译,由中华书局 于1990 年出版的《满文老档》(以下称中华书局版《满文老档》);第 三版为辽宁省民族事务委员会、辽宁民族出版社、中国第一历史档 案馆合作,于2010 年出版的《内阁藏本满文老档》(该书共20 前18册为《满文老档》原文影印和罗马字转写,最后两册是汉译 本)。

本文试从四方面对这三版译文做出比较,以期为其他研究者 选择译本提供参考。 一、对于“原档残缺”部分的处理 《满文老档》有原本与重抄本之分,通常所说的《满文老档》(以 下简称“老档”)指的是乾隆年间的重抄本。乾隆年间重抄之时,由 于原始档册保存不善,已出现了破损、丢失等情况,因此,当时的抄 写者在抄到原档中缺失的地方时,便写为“原档残缺”字样。《重译 满文老档》和中华书局《满文老档》都对一部分标注着“原档残缺” 之处做了修补,即从老档其他部分拣选文字填入,使得上下文连 贯。其填入部分在《重译满文老档》中用〔〕标出,在中华书局《满文 老档》中则是直接书写,然后在填入内容末尾用脚注加以注释,二 者所补充的残缺处和填入内容都是相同的。 例如,在太祖朝丁未年至庚戌年的档册中,有一段关于乌拉兵 进攻女真人的描写,在《重译满文老档》中表述为: 那天夜里,乌拉的一万【原档残缺】〔兵来到,看到那乌拉兵,淑 勒昆都仑汗的两个儿子策马愤怒地说:“从前,蒙古国汗任命大臣 杭古拜,去征敌国,招降后返回时,汗听信了弟弟的诬陷之言,要杀 杭古拜。彼招降的敌国,听到此事,又都叛变了。前来征伐蒙古汗 时,杭古拜所生的两个儿子,哈喇,察罕又把那些敌人击败,迫使投 降。

征伐我们诸申国的敌人,要使敌国投降。父汗在家居住吧,父汗 生的两个儿子,我们来了。我们的兵,你们不要忧虑,这布占泰与我 们作战时,曾被我们擒获,铁索系颈〕收养了。我们那样恩加收养, 谴回乌拉国当了国主。……” 在这段文字中,〔〕内的部分为老档原文没有而译者从别处摘补的,但关于摘补文字的来源,书中并未说明,只是在前言中表示, 翻译人员曾使用“原稿本的刊本”进行校勘,“凡是《满文老档》原稿 本上有的字句,而崇谟阁本所无的,都在方括号〔〕中补出。 此处的“原稿本的刊本”所指为何,书中并未说明,但我们已知《满文老 档》的原稿本在1948 年被国民政府运到了台湾,此前它仅有几张 照片为世人所见,1965 年,台湾学者广禄和李学智在其撰写的《老 满文原档与满文老档比较研究中》,将原稿本的照片150 页作为插 图放了进去,1969 年,台湾故宫博物院以《旧满洲档》的书名出版 发行了全部《满文老档》原刊本的照片 。根据《重译满文老档》的制作时间可知,译者所能够见到的《满文老档》原稿本的刊本只有以 上几种,可以推知这些照片便是其〔〕内补充文字的来源了。 在中华书局版《满文老档》中,同样一段内容的表述为: 是夜,乌拉之一万兵到来,见此到来之乌拉兵后,聪睿恭敬汗 二子策马怒曰:“昔日蒙古国汗,遣大臣杭古拜征讨敌国。

招降后归 来时,汗信其弟之大谗言,杀杭古拜。闻此,降附之敌国皆复叛,兴 师来征伐蒙古汗。【原档残缺】杭古拜之子哈喇、察罕二人,击败此 敌,复招降之。今征讨我诸申国敌招降各国之父汗,安居于家中。父 汗之二子,我等前来也。尔等兵士无虑之,此布占泰曾与我交战,为 我生擒,以铁索系颈 ,而收养之。乃经我如此豢养谴归,主乌拉国之人。……” 由‘到来。见此到来之乌拉兵后……’至此一段,系由本书第十函天命年不全档第七十四 册倒数第二段抽出补上的。见720 页。”笔者按此索引在该书第十函 “太祖皇帝天命年月不全档”中的第七十四册中找到了译者所指的 那段话,该段内容为“到来,【原档残缺】见此到来之乌拉兵后…… 以铁索系颈【原档残缺】” 当中部分与第一册中的译文字字吻合。可见,不全档这段文字前后都是残缺的,若将其填入第一册第一段 那处【原档残缺】的部分中,则可将文字衔接上,但不全档中间部分 的残缺(即“杭古拜之子”之前那部分残缺),则是无法弥补了。 在《内阁藏本满文老档》中,译文对残缺处未做摘补,仍拿同样 内容举例,在这一版本的译文中,读者只能看到“是夜,乌拉之万兵 [原档残缺]收养之。” 而在本版的第十函“太祖皇帝天命朝记注年月不全档”的第七十四册中,可以找到中华书局版《满文老档》摘补 所用的文字,在这段文字后,则以脚注的形式标注:“在1990 年中 华书局出版的满文老档内,‘的到来……以铁索系其颈’,此段文 字,经考证编入第一册第一段中。

” 比较三个版本对于“原档残缺”部分做的处理,《重译满文老档》使用〔〕标注所补充的文字,一目了然,但未交代〔〕内文字的确 切来源,读者仅能够通过前言得知这些文字来源于“原稿本的刊 本”,不方便查验。中华书局版《满文老档》将摘补后的文字直接书 写,后加脚注进行注释,尽管查阅起来比较麻烦,但可以做到每段 文字都有来源可考。《内阁藏本满文老档》并未在正文中对原档残 《满文老档》汉译本比较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北京 100875) 356 缺处做出处理,忠实于老档原貌,仅通过在不全档中进行注释的方 式辅助读者阅读和理解,这样可能导致的结果是,如果读者仅阅读 《内阁藏本满文老档》,在阅读到不全档之前,对于一些原档残缺的 部分可能会产生阅读困难,此时可比照另外两个版本阅读,或随时 查阅不全档,则可以弥补这个缺憾。 二、对于乾隆年间签注的处理 中华书局版《满文老档》和《内阁藏本满文老档》翻译时所采用 的蓝本乃是原档的音写本和照写本(乾隆四十三年存入内阁大库, 现存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这两个抄本重抄于乾隆四十年 (1775 年),其中音写本将原档的老满文及部分蒙文以新满文进行 了转写,并将转写过程中需要注释的问题贴黄签于书眉,予以标 注。

音写本附这样的满文签注406 条,其中太祖朝236 条,太宗朝 170 条。对于这些签注,中华书局《满文老档》选译了其中96 凡例中如是说:“原转写本附有清乾隆时期的满文签注。本书将其中大部分有参考价值者译出,并收入译文注释中,以供读者参考。” 例如该版本第六册“天命三年正月至闰四月”中有这样一段:“时有 自明山东、山西、河东、河西、苏州、杭州、易州等八省 来抚顺城贸易之人,选出十六人,厚给路费,即以七大帐之书付之释选耳。” 与中华书局翻译时的选96条译之不同,《内阁藏本满文老档》 翻译了全部的406 条签注,同样在正文中用脚注标注。不但如此, 该版还将全部签注以满汉文对译(满文为罗马字转写)的形式列于 书后。其中太祖朝的236 条以“太祖朝签注满汉文对译”的标题列 于19 卷的译文之后,太宗朝的170 条以“太宗朝签注满汉文对译” 的标题列于20 卷的译文之后。例如: “fe manju gisun bithede,albalame serengge, uthai ergeleme sere gisun de adami sehebi.二五一 查《旧清语》一书,albalame,意同胁迫。

” (10) 此处的数字“二五一”指的是《内阁藏本满文老档》原文影音部 分页码。 辽宁大学版的《重译满文老档》在翻译时选择的蓝本是乾隆四 十三年重抄的副本(副本是照正本抄写,正本是照草写本抄写),当 时完成后送盛京(沈阳)崇谟阁收藏(现存于辽宁省历史档案馆), 因此也称为崇谟阁本,该藏本没有附签注,因此《重译满文老档》的 翻译也不包括签注。 乾隆年间重抄满文老档时为老档做的签注可以归纳为两类。 一类是对词汇的说明,这类签注大体可以分为三种,一种是对难解 词句的标注;一种是原档用蒙文记叙的,签注标明“此段文字,老档 系以蒙文书写,今译为满文”;一种是对蒙文词语的译注。另一类则 是对老档所记载内容的说明。对词汇的说明唯有对照满文原文考 察才有意义,也仅限于懂满语及蒙语之人研究;对内容的说明则是 任何读者都需要了解也能够了解的。中华书局版《满文老档》是一 部翻译作品,并不包含老档的满语原文,因此签注中对于原文词汇 的考证也并不需要展示给读者,况且如果读者不懂满语,即使翻译 了这些签注对读者也并无用处,因此该版仅附了与内容有关的签 注96 条。《内阁藏本满文老档》不仅包括汉译,更包含了用新满文 所写的音写本的影印本及其罗马字转写,因此它不仅可供读者研 究满文老档记载的内容,同时也是研究满语的好资料,这样的使命 决定了它必须翻译全部签注。

现在,满语学习者可以通过这些签注 看到乾隆朝人对老满文及蒙文的考证,看到新老满文的碰撞,从而 更好地研究这种古老的文字。 三、文风及语词比较 不同译者翻译的文字风格各异,笔者认为三版译文的语言表 述各有所长。总体而言,中华书局版《满文老档》和《内阁藏本满文 老档》的译文系一脉相承,文字风格大体类似,《重译满文老档》则 独具一格。现摘抄几个译本的相同部分做一比较。 在太祖朝辛亥年到癸丑年的档册中,有一段说的是努尔哈赤 分发毛青布给无妻者娶妻,这一段在《重译满文老档》中表述为: 辛亥年淑勒昆都仑汗五十二岁二月,汗调查各路各村没有妻 子的人,应给妻子的有数千人。由于女子不足,从库中拨出财物,使 买娶妻子,一个人给二十匹或三十匹毛青布。 (11) 中华书局版《满文老档》的表述是: 辛亥年,聪睿恭敬汗五十三岁。二月,聪睿恭敬汗命查本国各 路各村无妻者,计有数千人,若悉配以妻子,则女子不足,遂拨库 财,各赐毛青布二三十尺,以买娶妻室。 (12) 《内阁藏本满文老档》的表述为: 辛亥年,聪睿恭敬汗五十三岁。二月,聪睿恭敬汗命查本国各 路各村无妻者,计有数千人,若悉配妻室,则女子不足,故拨库帑, 各赐毛青布二三十匹,用以买妻。

(13) 三段文字表达的是同样的内容,需要说明的是《重译满文老 赤,只不过前者是满语surekundulen han 的音译,后者是意译。三 版译文内容上的区别在于辛亥年努尔哈赤的年龄到底是五十二岁 还是五十三岁,根据台湾学者广禄和李学智编写的《清太祖朝老满 文原档(第一册荒字老满文档册)》中记载的原档满文原文可知,那 一年努尔哈赤是susai ilanse (14) ,即五十三岁,所以《重译满文老档》 的五十二岁乃是翻译或录入错误所致。比较三个版本的译文,《重 译满文老档》采用的是现代汉语,其特点是通俗易懂、相对字数较 多,但由于行文不太注意语法,出现了缺少主语等错误,导致句子 不够通顺。中华书局版《满文老档》和《内阁藏本满文老档》使用的 都是文言,都具有文法通顺、语言洗练的特点。 尽管中华书局版《满文老档》和《内阁藏本满文老档》的表述具 有高度相似性,仅有个别字词有所差别,但细微的差别仍会导致文 字含义的不同,在此仅举一例论之。 在这两个版本的第三册“癸丑年至甲寅年”中,有努尔哈赤对 其长子褚英的评价之辞。中华书局版《满文老档》是这样表述的: 若令长子(褚英)当政,而长子自幼心胸狭窄,并无治国宽大之 心怀。倘令其弟当政,但焉能弃其兄而令其弟执政?为父我若荐用 长子,使之专主大国,执掌大政,或可弃其偏心而存公诚之心耳。 (15) 《内阁藏本满文老档》是这样表述的: 若令长子当政,长子自幼心胸狭窄,并无治国之雄心。倘令其 弟当政,又焉能弃兄令其弟执政耶?为父我若荐用长子,使之专主 大国,执掌大政,或可弃其鄙陋之心而存雄心壮志耳。

上一篇: 关于《满文老档》
下一篇: 喜欢读"克苏鲁的呼唤"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