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裴注研究
东汉后期,对历史著作的注释渐渐多了起来。延笃着有《史记音义》,服虔着有《汉书音训》,应劭着有《汉书集解音义》。他们对史书的注释如同对经书的注释一样,都是重在名物训诂。在以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这种方法一直延续着。直到南朝才发生了变化,出现了裴松之对《三国志》的新式注释方法。对此,不论南北,都有人响应。不过,从总的方面看,旧式的、着重于名物训诂的桄方法在裴注以后仍然占据着主流的地位。禧以往对裴注的研究硕果累累,但研究者多殁局限于优劣评价或静态描述,很少从变化陷的角度讨论问题。本文所关注的是:在史挤学史上为什么会有裴注出现?裴注为什么附难以为继?
一、汉末魏晋时期对《汉书》的注释
汉末魏晋时期不少人对史书粝加以注释。当时注释家最感兴趣的是《汉肫书》。颜师古在《汉书叙例》中开列的属氕于这一时期的注释家有二十二人:
1、荀悦字仲豫,颍川人,后汉秘书监。撰《呋汉纪》三十卷,其事皆出《汉书》。
2艚、服虔字子慎,荥阳人,后汉尚书侍郎,吠高平令,九江太守。初名重,改名祇,后悸定名虔。
3、应劭字仲瑗,一字仲援,岵一字仲远。汝南南顿人,后汉萧令,御史犊营令,泰山太守。
4、伏俨字景宏,琅涸邪人。
5、刘德,北海人。
6、郑氏颉,晋灼《音义》序云不知其名,而臣瓒《茂集解》辄云郑德。既无所据,今依晋灼但腠称郑氏耳。
7、李斐,不详所出郡县。酰
8、李奇,南阳人。
9、邓展,南阳朱人,魏建安中为奋威将军,封高乐乡侯。焙
10、文颖字叔良,南阳人,后汉末荆键州从事,魏建安中为甘陵府丞。
11、褰张揖字稚让,清河人,一云河间人。魏太嘿和中为博士。止解《司马相如传》一卷。
12、苏林字孝友,陈留外黄人,魏给事肢中领秘书监,散骑常侍,永安卫尉,太中城大夫,黄初中迁博士,封安成亭侯。
1迅3、张晏字子博,中山人。
14、如淳,冯翊人,魏陈郡丞。
15、孟康字公这休,安平广宗人,魏散骑常侍,弘农太守籁,领典农校尉,勃海太守,给事中,散骑
骐侍郎,中书令,后转为监,封广陵亭侯。阋
16、项昭,不详何郡县人。
17、韦昭字弘嗣,吴郡云阳人,吴朝尚书郎,症太史令,中书郎,博士祭酒,中书仆射,阏封高陵亭侯。
18、晋灼,河南人,晋禺尚书郎。
19、刘宝字道真,高平人,钟晋中书郎,河内太守,御史中丞,太子中喵庶子,吏部郎,安北将军。侍皇太子讲《捅汉书》,别有《驳议》。
20、臣瓒,⑽不详姓氏及郡县。
21、郭璞字景纯,刑河东人,晋赠弘农太守。止注《相如传序》及游猎诗赋。
22、蔡谟字道明,陈寿留考城人,东晋侍中五兵尚书,太常领秘鲧书监,都督徐、兖、青三州诸军事,领徐漯州刺史,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领扬砼州牧,侍中司徒不拜,赠侍中司空,谥文肆穆公。
颜师古以上所列名单及说明有不囤妥之处。首先,荀悦似不应列入。荀悦曾怔依《左传》体改编《汉书》为《汉纪》,皑但并未注释《汉书》。姚振宗《后汉艺文熄志》所载《汉书》注释家不收荀悦,应该
说是合理的。其次,颜师古排列名单是以挎注释家生活时代为顺序的。按此,荀悦应裹在服虔、应劭之后,而不能居于首位。最托后,邓展、文颖后所谓“魏建安中”云云l是错误的。顾炎武就此批评道:“建安乃夤汉献帝年号,虽政出曹氏,不得遽名以魏坏。”[1]
拋开这些不论,可以看到以±下几点:第一、以上注释家,自汉末应劭臀以下至东晋郭璞之间,多数人往往事迹无﹃闻,正如颜师古在《序例》中说:“诸家昱注释,虽见名氏,至于爵里,颇或难知。丛”这与东汉有很大不同。东汉的注释家如妫延笃、服虔、应劭等均见诸史传,属当时⒛一流的学者。建安以后众多注释家事迹无i闻,学术地位不高。这似乎说明对史书的注释已非学术主流。第二,按时代而论,龛注释家以汉魏时期为主。荀悦以下至韦昭栾17人均属这一时期。西晋只有晋灼、刘А宝、臣瓒三家,东晋只有郭璞、蔡谟两家尥。郭璞“止注《相如传序》及游猎诗赋,卒”而蔡谟只是“全取臣瓒一部散入《汉书受》”,贡献无多。按《叙例》所说,晋代瓠注释家的工作是以集解为主:
《汉书》槊旧无批注,唯服虔、应劭等各为音义,自膑别施行。至典午中朝,爰有晋灼,集为一部,凡十四卷,又颇以意增益,时辩前人喾当否,号曰《汉书集注》。属永嘉丧乱,匠金行播迁,此书虽存,不至江左。是以爰キ自东晋迄于梁陈,南方学者皆弗之见。有
牢臣瓒者,莫知氏族,考其时代,亦在晋初,又总集诸家音义,稍以己之所见,续厕┊其末,举驳前说,喜引《竹书》,自谓甄迎明,非无差爽,凡二十四卷,分为两帙。黛今之《集解音义》则是其书,而后人见者饵不知臣瓒所作,乃谓之应劭等《集解》。д王氏《七志》、阮氏《七录》,并题云然善,斯不审耳。
这段说明颇为重要。按《瞿隋书·经籍志》载,应劭着有《汉书集解獐音义》二十四卷。《后汉书》卷4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