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裴注研究[标签:来源]东汉后期对历史著作的注释渐渐多了起来。延笃着有《史记音义》,服虔着有《汉书音训》 应劭着有《汉书集解音义》 。他们对史书的注释如同对经书的注释一样都是重在名物训诂。在以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这种方法一直延续着。直到南朝才发生了变化出现了裴松之对《三国志》的新式注释方法。对此不论南北都有人响应。不过从总的方面看旧式的、着重于名物训诂的方法在裴注以后仍然占据着主流的地位。以往对裴注的研究硕果累累但研究者多局限于优劣评价或静态描述很少从变化的角度讨论问题。本文所关注的是在史学史上为什么会有裴注出现裴注为什么难以为继 一、汉末魏晋时期对《汉书》的注释汉末魏晋时期不少人对史书加以注释。当时注释家最感兴趣的是《汉书》 。颜师古在《汉书叙例》中开列的属于这一时期的注释家有二十二人: 1、荀悦字仲豫,颍川人,后汉秘书监。撰《汉纪》三十卷其事皆出《汉书》 。 2、服虔字子慎,荥阳人,后汉尚书侍郎,高平令,九江太守。初名重改名祇后定名虔。 3、应劭字仲瑗一字仲援一字仲远。汝南南顿人,后汉萧令,御史营令,泰山太守。 4、伏俨字景宏,琅邪人。 5、刘德,北海人。 6、郑氏,晋灼《音义》序云不知其名,而臣瓒《集解》辄云郑德。既无所据,今依晋灼但称郑氏耳。 7、李斐,不详所出郡县。 8、李奇,南阳人。 9、邓展,南阳人,魏建安中为奋威将军,封高乐乡侯。 10、文颖字叔良,南阳人,后汉末荆州从事,魏建安中为甘陵府丞。 11、张揖字稚让,清河人,一云河间人。魏太和中为博士。止解《司马相如传》一卷。 12、苏林字孝友,陈留外黄人,魏给事中领秘书监,散骑常侍,永安卫尉,太中大夫,黄初中迁博士,封安成亭侯。 13、张晏字子博,中山人。 14、如淳,冯翊人,魏陈郡丞。 15、 孟康字公休,安平广宗人,魏散骑常侍,弘农太守,领典农校尉,勃海太守,给事中,散骑
《三国志》裴注研究
《三国志》裴注研究《三国志》裴注研究[标签:来源]东汉后期对历史著作的注释渐渐多了起来。延笃着有《史记音义》服虔着有《汉书音训》应劭着有《汉书集解音义》。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