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史 > 隐之憾(散文)

隐之憾(散文)

隐之憾(散文)隐者,隐居不仕之人也,多以乡村山林为居。自古隐有真隐冲隐、实隐虚隐之分。真隐既有行动又有心境,而虚隐则不然。

隐之憾

文/刘培华

散文史话_中国散文史话_文史散文

隐者,隐居不仕之人也,多以乡村山林为居。自古隐有真隐冲隐、实隐虚隐之分。真隐既有行动又有心境,而虚隐则不然。

古人的隐居就是文人隐士能够超越官场生活繁文缛节所追求的一种生活方式,清静闲雅的心境;随着时代的发展,回归田园,拥抱自然,偏居一隅求安静,亦为隐。

鄙隐偏爱乡,源于乡音乡情,故微信昵称乡隐居士,亦为笔名。农村出身,生在农村,长在乡下,活在城市,求学离家在外闯荡打拼40余载。置身大千世界,碌碌无为,无条件、无能力、无机遇从“仕”,唯有“乡”浇愁、“隐”解忧。乡情难忘,曾经极力逃避开的贫穷乡村,时间凝成了魂牵梦绕的浓浓乡情;曾经向往的高楼大厦,抵不住自然回归的隐心作祟,家乡成了梦寐以求隐之首选地,想隐于生养自己的家乡是因为爱她入骨,故而为之。返璞归真,对家乡的依恋、怀旧、乡情,对老年生活幸福快乐的向往,退休后渐步暮年,此念甚浓。

本欲效法古人,伪作文人,归隐乡山,蛰居村野,守望田园,唯美存真,悠然自得,安逸恬淡,闲云野鹤,樵苏之乐,然今只是一种奢望、痴想。一者,离家数载,早已无鄙一席之地;再者,新农村改造,合村并居,庭院独居或将不存。因而乡隐无望。

乡隐只是愚人一种心境、心隐、意隐。未具隐之条件、隐之资本、隐之境界。无奈,此愿只好弃之作罢,故而谓“隐之憾”。

乡隐居士

岁次庚子金秋于黄河入海口鸣丁书屋

作者简介:刘培华,笔名:乡隐居士,57年生,利津人;清华大学MBA,高级工程师职称;中国散文学会、中国煤矿作协、东营市作协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优秀会员;《东营日报》特约记者,《利津商业史话》《百科拾珠》编委,《中国乡村》杂志特约编辑,中国乡村人才库认证作家,青年作家网签约作家。作品发表于各大报刊和网络平台。

文史散文_中国散文史话_散文史话

中国散文史话_散文史话_文史散文

壹点号 成之文苑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上一篇: 上海市文史研究馆
下一篇: 上海市政府举行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聘任仪式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