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年前,李济深、沈钧儒、马叙伦、郭沫若等民主人士从香港等地辗转到达沈阳。
在这里,他们共襄国是,发表声明;在这里,他们携手北上,奔赴革命;
踏上了成立新政协、建立新中国的光明道路……
谋深虑远的一号工程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各地调研考察期间,多次赴历史纪念馆参观学习,重温初心使命,引领全党全社会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2012年9月21日,中国政协文史馆正式投入使用,率全国之先,开创了宣传和展示人民政协事业的崭新局面。
作为光辉足迹踏驻过的地方,沈阳,该如何永久铭记历史的铿锵足音?
履职之初,沈阳市政协十五届领导班子就在思索谋划。
时间回到2019年3月。
经过认真研究,时任市长姜有为在《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关于市政协办公室申请市政协文史馆改造资金的请示》上圈阅批示,文史馆改造项目正式获批立项。
为了完成好这一光荣而又神圣的任务,沈阳市政协党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征求相关部门单位意见。
现在回想起来,整个2019年,无论是政协领导、专委会主任还是政协委员,都在不同场合给出建议,可以说,建设文史馆已经成为一种共识,成为大家盼之念之的事情,大家一致认为,筹建沈阳市政协文史馆是地方政协的一件大事、实事、喜事、新事。
市委市政府的关怀支持、市政协领导班子的高度重视,给了文史馆的参建者们极大的鼓舞,大家纷纷表示,一定要发扬匠人精神,将沈阳市政协文史馆改造工程提升为一号工程来建设。
“把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政党制度宣传好,把人民政协卓有成效的工作展示好,把富有政协特点的文史资料工作开展好!”
市政协主席韩东太对文史馆建设工作高度重视,亲自谋划、亲切关怀,多次听取工作汇报,指明文史馆的意义和定位、功能和作用、内容和形式,为工作开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为了这一目的,领导小组和文史委的工作人员科学谋划、周密安排,有条不紊地推进各项工作:研究制订策划方案、召开筹建工作专家座谈会、完成初步方案、完成项目招标……
“ 尽管一直在和时间赛跑,但我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这句话语,说出了全体筹建组工作人员的心声。
为了拿出最合理的方案,他们到多地走访调研,学习考察知名博物馆、图书馆、展览馆,对筹建工作倾注了大量心血。
文史馆怎么建?建在哪 ?
在对地理位置、馆藏容量、周边环境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后,位于沈河区七纬路27号的市政协机关北院办公楼东侧办公区,进入选址视野 ——
这里,既是城市重点功能区,又与青年大街中轴线遥相呼应,一二六中学、沈阳市实验学校、沈河工人文化宫等机构比邻左右,文化氛围浓郁。
6月5日,2019年第21次党组(扩大)会议上,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吴迪向党组正式汇报文史馆规划及进展情况,经大会审议通过,项目启动建设。
作为展陈总设计,沈阳市政协委员李东第一个接到邀请。
“得知有机会参与这个重大政治任务,我特别兴奋,也倍感荣耀,迅速组织团队投入到紧张的设计工作中!”李东激动地说。
很快,张绪进、周斌等资深政协工作者陆续加入其中,一支党性强、业务精的思想库、智囊团迅速组建。
本届政协做了大量务实工作,多项经验举措叫响全国,全市各级政协和委员立足岗位、履职尽责,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效,选取哪些素材进行展示?成了工作难点。
几易其稿、深化设计,专家们反复研讨、推敲,最终形成了将近3万字的《沈阳政协文史馆展陈大纲》,确定以“建立新中国、建设新中国、探索改革路、走进新时代”四大部分作为整体思路,进行展示。
开弓没有回头箭。
工作难点干成了工作亮点,群策群力之下,雄奇壮观的光辉历史画卷逐渐铺陈开来……
协同攻关的精品工程
文史馆的建设是一项集合了政协委员智慧、社会各界关心支持、政协机关艰苦努力的系统工程。
每完成一个环节,每向前推进一步,都涉及到很多方面,取得进展十分不易。
在制订招标文件时,有关部门对参加投标单位的资质、技术实力、社会影响等方面都予以充分考虑,同时,对施工的各个方面、每个环节严格把关,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在陈展质量方面,不论是陈列内容大纲的撰写、还是陈列形式的设计,都广泛反复征求社会各界、有关领导和专家意见,集思广益,使之不断优化完善。
蓝图渐变实景,如何进一步精化细化?
筹建组决定,面向社会各界广泛征集相关史料、实物等藏品,充实丰富展品类型。
这个时候,给予活动高度关注的辽沈文献史料收藏家詹洪阁第一个站了出来!
他向文史馆捐赠了包括记载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会议》内容的重要文献,捐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文件》《周恩来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的政治报告》等多份重要史实刊物。
据征集者回忆:“在征集的过程中,很多政协委员慷慨捐赠了宝贵的文献资料和实物展品,充分体现了他们对政协事业的热爱和传承弘扬政协事业的赤诚之情。”
一抬眼,又是一场大雪纷飞,沈阳防疫警报再次拉响。
此时,距离党的百年华诞不到半年时间,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文史馆建设,对于所有参建者来说都是严峻考验。
关键时刻,筹建组加大统筹力度,指导和督促工程管理团队一手抓防疫、一手抓建设,通过全员核酸检测、严格封闭管理、划分区域减少接触,将疫情影响降到最低。
在此期间,为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和进度,许多同志放弃休息时间,奋战在工程一线,坚守到凌晨五点 ,以实际行动诠释忠诚本色。
从组织到协调,从设计到施工,从安装到呈现,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了攻坚克难的强大合力。
一线进展情况,始终牵动着韩东太的心,他多次听取工程建设和展览情况工作汇报,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秘书长姜军多次深入施工现场,研究推动重点工作,现场协调解决重大事项,有力指导推动了工作开展。
现场工人回忆说,以名人墙为例,每一位人物的筛选、排列,都要展开热烈讨论,经过反复设计,以期呈现出最好的效果。
还有一个细节,足见精益求精 ——
考虑到东北冬天墙体潮湿渗水,所有展板及时调整钉子材料,确保达到干净、整洁的展示效果。
按照计划,展馆落成时,要同步实现讲解。
“没有什么捷径,只有每天泡在文史馆里、扎进史料堆里,不断熟悉、消化,”讲解员说,当戴上党徽那一刻,他所代表的就不是自己,而是人民政协历史的讲述者“我的职责使命,就是带着意气风发的精神面貌,在新时代赋予的精神属性下,讲好咱们的政协故事。”
寒来暑往,日夜兼程。
不计得失、不辱使命,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把对政协工作的热爱化作了强大工作动力。
1315张图片的搜集、百余件实物的挖掘,大家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施工纪录。
创立文史馆,意义非凡,想要真正发挥作用离不开专业支撑,谁可担此重任?
2021年6月21日,市政协常态化开展政协文史馆工作迈出重要一步!
在南院主席会客室,韩东太亲自为初国卿、卢林颁发文史馆馆长、书画院院长聘书,勉励他们旗开得胜、行稳致远。
恩泽千秋的灵魂工程
暮色落下沈阳城,深灰的芝麻灰石材外立面泛着历史的浓郁,彰显出中华建筑方正端庄、质朴大气的磅礴景象,金色灯光照在墙面上,交相辉映,宛若一条金色隧道,辐照当下的静思与美,引得路人驻足流连。
一进门,毛主席挺拔站立的立体浮雕,拉开了“伟大的开端”的历史大幕。
拾阶而上,百余幅书画作品点缀厅廊,演绎着市政协委员们新时代下别样的家国情怀。
在文史馆二层,电子展柜中的一份报纸,吸引了记者的目光。
这是一份2020年10月14日的《人民日报》,刊载了沈阳市政协主席韩东太重要理论文章《推动形成新发展格局 新发展阶段的重大战略部署》,那些激扬文字,给思想插上腾飞的翅膀,汇聚起振兴发展的磅礴力量。
“ 我们有时每天只睡几个小时,次日一大早还要起来一对一登门拜访 ”征集者告诉记者,他们发动了区县、党派、工商联帮忙征集相关史料,此外,还组成工作组,查阅档案馆、党史馆、图书馆等档案材料,积极推进文史资料征集工作。
虽然史料征集者讲得很平静,听来也有些平淡,但征集史料的路上却充满艰辛。
随着时间的推移,对政协历史知情的相关人物越来越少,相关史料的收集也将越来越困难,一些故事只是零散出现在当事人的讲述中,这将为后人回顾和书写人民政协的历史,留下遗憾。
值得欣慰的是,在沈阳市政协文史馆史料搜集过程中,通过对政协历史的深度挖掘,极大丰富了政协文史馆的典藏,不仅具有抢救重大史料的意义,而且填补了党史研究和文史资料的一些空白。
“政协人应该了解政协的历史!”
作为首批进行体验观展的市政协青年干部,大家无不发出这样的感慨。
回望过去,那些留在过往道路上的足迹,能让每一位政协人看清来时的路,继续在正确的方向上昂首向前。
《共同走过七十周年》文史书籍、见证历届全会的政协会徽、焦若愚的书画题识印章、韩东太主席手稿…… 今天,这些影响历史的物件,终于有了自己的“家”—— 沈阳市政协文史馆。
“几代政协人的夙愿,今日梦圆!”
一位年近六旬的政协人,伫立门外,含泪感慨。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座谈会成功召开、《沈阳市政协志》正式出版、《焦若愚在沈工作年谱》(文史资料)编纂完成、沈阳市政协文史馆开馆、沈阳市政协书画院落成、全市政协系统庆祝建党100周年书画摄影展开展、一批协商成果落地开花…… 以今日为界,沈阳市政协喜迎党的百年华诞“七个一”主题系列活动,圆满礼成!
毫无疑问,沈阳市政协文史馆已经成为一座新的文化地标,成为披荆斩棘一百年的完美注释。
作为沈阳市提升文化品牌影响力、展现文化自信的一项重大工程,未来,沈阳市政协文史馆有望成为对外展示政协文化精神的窗口、研究创作的高地、艺术学术交流的殿堂,凝聚更多力量,发挥更好作用,作出更大贡献。
天,何其广阔,地,何其深远。
如果你愿意把目光投向更广袤的空间,你会发现,文史馆是一座天然馆藏 ——
从空中俯瞰,她藏身于低矮楼群之间,不远处,众商云集的青年大街,一幢幢大厦拔地而起,一静一动,一收一放,宛如时光隧道的两端,入口是厚重的历史,出口是绚烂的未来!
沈阳市政协全媒体工作室出品
文字 / 王晶 视频 / 薄霖 图片 / 孙佳妮 靳军
改造初期图片由文史委方芳提供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