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史 > 中国笔记文史 郑宪春 著(精装本 超厚 库存书未阅 定价68元)

中国笔记文史 郑宪春 著(精装本 超厚 库存书未阅 定价68元)

中国笔记文史 郑宪春 著(精装本 超厚 库存书未阅 定价68元)文学, 作者:郑宪春 著出版时间:2004-08-31装订:硬精装版次:一版两印印刷时间:2006-02定价:68

详情描述: 《中国笔记文史》由笔记绪论、先秦笔记、秦汉笔记、魏晋南北朝笔记、隋唐五代笔记、宋代笔记、金元笔记、明代笔记、清代笔记共九章组成,正本清源,考辨流变。《中国笔记文史》是由湖南大学出版社出版。

中文名 《中国笔记文史》 作 者 郑宪春 类 别 历史书籍 价 格 68.00元 语 种 中文 ISBN 9787810538381 出版社 湖南大学出版社 开 本 32 出版时间 2004年9月1日 装 帧 精装

内容简介编辑

《中国笔记文史》中国笔记源远流长,历代名家辈出,佳作如林,博大而精深。进入近现代,不断推陈出新,李伯元《南亭笔记》、徐珂《清稗类钞》、巴金《随想录》、梁实秋《雅舍随笔》等,享誉文坛。

但令人遗憾的是,2000多年来,中国笔记一直是有文而无史。这大概乃是因为这中国笔记甚为庞杂,内容无所不包,有若海纳百川;理清作家作品,殊为不易;体察发展源流,难上加难;而考据版本,辨析特征与风貌,在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同时,或恨高山不可仰,或临河而羡鱼,或作望洋而兴叹的缘故吧。

然而,湘人素有不甘人后而敢为人先的传统和精神。郑宪春同志积数年之努力,撰就《中国笔记文史》,洋洋八十二万余言,可惊可叹,可喜可贺,可志可传。一言以蔽之: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黑格尔指出:进步是从不完美的东西进展到比较完美的东西。

作者简介编辑

《中国笔记文史》出版,结束了2000余年中国笔记有文无史的历史,填补了一项重要的学术空白,学界从此无憾。

郑宪春同志撰写《中国笔记文史》立意已久。数年前,我已略知。数年来,郑宪春同志在行政单位和企业积极工作,利用业余时间东西访书、南北访学。孜孜不倦,锲而不舍,披览典籍以考据辨证,爬罗百家而勒成一家之言。其毅力之坚韧,其学力之渊博精核,我无惊无叹无喜无贺乎。

部份内容编辑

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制向封建制的历史转变时期。社会的动荡和巨变,是一个需要天才和产生天才的时代,其特征,与欧洲的文艺复兴时代有许多相似之点。构成春秋战国时代的特征,显要之点是各种天才——士的出现。士,在当时志高心屈,大多郁郁不得意,故大多发愤以立言,而士又多自视甚高,具有百折不回的毅力,加上他们对天下局势的“明察”,以及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安邦之策,依托他们的能言巧辨,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势。

士在春秋战国也确有排难解纷的能力,一言兴邦,一言丧邦,使统治阶级也不得不刮目相视,常有倒屣之迎。从而,礼贤下士也成为春秋战国人的风尚,成为一种殊荣。士以其本身的智与力赢得了天下的尊重,也同时为他们自己的晋升开通了一条坦途,“朝为白衣,暮为卿相”,已不再是历史的传闻。统治阶级对士的敬畏,促成了他们对士的礼奉和养士之风的兴起。燕昭王筑黄金台以招徕四方名士,曾使千年之后的陈子昂自视生不逢时,发出了“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的迟暮之感。余者如齐威王、魏文侯等,惟恐士之不来附。而秦王读了韩非子的书后,则有“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的感叹,得李斯挑明之后,大有相见恨晚之憾,发急兵而围韩,索韩非而归,用韩非之说而成一代霸业①。至于春秋“四公子”(孟尝君、信陵君、平原君、春申君),以及吕不韦门下食客号称三千,或冯骥弹铗,或击剑扛鼎,或鸡鸣狗盗,沸沸扬扬,自古传为佳话。

该书目录编辑

第一章史钩沉:笔记绪论

一、笔记正名及探源

二、中国笔记本色

三、笔记演变及分类

(一)尊经对笔记的影响

(二)笔记的演变轨迹

(三)笔记的文史分类

四、中国笔记的学术地位

(一)笔记——中国历史的另一半

(二)笔记——中国人的心史丛碑

(三)笔记——中国文学的推陈出新

(四)笔记——中国文化的继往开来

第二章沌初开:先秦笔记

一、左史记言与右史记事

二、诸子语录体与中国笔记

三、《山海经》与《穆天子传》

四、吕不韦及其《吕氏春秋》

第三章开月朗:秦汉笔记

一、李斯与秦代笔记

二、西汉笔记

(一)西汉笔记尺牍

(二)刘安与《淮南子》

(三)刘向及其笔记

三、东汉笔记

(一)东汉前期笔记

(二)东汉后期笔记

(三)应劭与《风俗通义》

(四)蔡邕及其《独断》

第四章声玉振:魏晋南北朝笔记

一、魏晋南北朝时代精神与笔记风貌

二、魏晋南北朝笔记小说的勃兴

(一)以志怪为特征的笔记小说

(二)以志事为特征的笔记小说

三、魏晋南北朝笔记小品的出现

四、魏晋南北朝山水笔记

(一)郦道元及其《水经注》

(二)杨衍之及其《洛阳伽蓝记》

五、魏晋南北朝学术笔记

第五章蒸霞蔚:隋唐五代笔记

一、隋唐文学的复古与笔记的特色

二、隋朝笔记的承上启下

三、唐传奇与笔记小说的分野

(一)唐传奇的兴起

(二)唐传奇与明清小说的异同

(三)唐传奇与笔记的分合

……

第六章百花争艳:宁代笔记

第七章承前启后:金元笔记 [1]

独辟蹊径的鸿篇巨著---读郑宪春《中国笔记文史》

我多年的同事、好友,现为湖南商学院文学院院长、教授郑宪春先生在2004年3月出版了《中国笔记文史》。该书由当代国学大师季羡林题写书名,湖南省委原副书记、文史学者文选德作序。我用“十年磨一剑”来形容郑先生写此书的艰难历程一点都不为过。他为此书博览群书和研究的时间何止十年。10多年来,我和他同在省旅游局做些比较繁琐的行政管理工作,主要精力应付上班和出差。而郑夫子(我和同事们经常这样称呼他)在业余时间几乎都用来写作他的笔记文史。我亲眼看到过他在炎夏的夜晚一人呆在办公室赤膊上阵。这位农家子弟出身的知识分子拿出能吃苦耐劳的看家本领。

中国笔记文源远流长,几千年来却有文无史。郑夫子敢为人先,用湘人的霸蛮精神,独辟蹊径,甘于寂寞,也不在乎流言蜚语,亦不图出人头地,走上艰难的学术之路。

此书刚出版发行,郑夫子就送给我一本,还签名曰请我“雅正”。我一看,洋洋90万字的鸿篇巨著,我那时哪有时间读,一看目录,更傻了,这种学术性的著作,我能看懂就不错了。就把书放在书柜的显著位置,借以炫耀“这是我朋友写的”而已。

近年来,我有了闲,有了闲心,就作古正经读起了郑夫子的书。

虽是学术专著的《中国笔记文史》,读起来并非如同嚼蜡。好似郑夫子平时与我闲谈,他把笔记文体的来龙去脉娓娓道来:

第六章,“百花争艳:宋代笔记”有如此诗性的文字。

宋代人是不幸的人,他们一直生活在“飞鸣镝”的环境中;但宋代人又是勤奋而又务实的人,他们一方面尽情享受世俗的生活,另一方面却专注于哲学思想和文学艺术,创造了精神世界的崇高境界。

接着,他从宋代人的忧患意识,文人的地位与追求,道统和文统,笔记的正名与分化等几方面阐述了宋代笔记的时代特征。

再读他介绍宋代笔记大家有欧阳修、司马光、苏轼兄弟、陆游、洪迈。

洪迈的《容斋随笔》以前我读了一点。这本书是从我的朋友黄理民处借来的,书上还有“省委纪检会图书资料”的蓝色印章。英年早逝的黄理民当时任省纪委常委,他推荐这本书给我。说毛泽东很喜欢这书。

《中国笔记文史》对洪迈有精彩的点评:

洪迈的《容斋随笔》是一部实实在在的学术笔记。其中的许多独创性见解,及一些令人沉思的结论,为后代治学者所折服···《容斋随笔》作为一部有影响的学术笔记,如同《红楼梦》对后世的影响一样,因其博大精深,也就势必出现见仁见智。

在郑夫子的指引下,近来我把洪迈的《容斋随笔》放在枕边,时而读读。

容斋五笔卷第一《昏主弃功臣》里,列举襄王、苻坚、恒温、德宗等事例,曰“自古昏主不明,轻弃功臣如此,真可叹也”。昏主还可理解,因为他昏。也有不昏的君主,也要弃,甚至杀功臣。接着,有《人臣震主》篇。“人臣立社稷大功,复海宇重望,久在君側,为所敬畏,其究必至于招疑毁”。举了汉高祖与韩信,汉景帝与周亚夫、唐宣宗与李德裕等史事。汉高祖、汉景帝、唐宣宗并非昏主。洪迈没说缘由,读后自明,震了主,有好日子过么?这是历来统治者之术。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单位,“二把手”、“三把手”切忌锋芒毕露,民众如欢呼、敬畏之,“一把手”就会要考虑要除掉你了。

读《陶潜去彭泽》。晋书及南史都说陶潜辞去彭泽县令不愿见上司督邮,有句“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名句。而陶潜在《归来去》自序中明明说了是“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这些读书笔记,皆用心之作,不甚枚举。

郑夫子在他的著作中写道;洪迈的《容斋随笔》“考证典籍,指陈失误”···近于百科全书,其文字简洁,可读性与趣味性、再加上学术性,使之名垂不朽”(317页)

。据说洪迈“谢绝外事,聚天下之书遍阅之···值言之最者必札之,遇事之奇者必摘之”。

中国笔记文浩如烟海,郑夫子就像一个导游,带我们从先秦一直游到了清代。由于受他的影响,我在旧书店淘书时,见有“笔记”二字辄收下。如《古今笔记精华录(上、下卷)》、《世说新语》、《齐东野语》、《剪灯新话》、《剪灯余话》、《笑林广记》等。

顺便说说,郑夫子除潜心研究笔记文史以外,1996年12月,他出版了《国际悲歌—世纪绝症艾滋幽灵》由省旅游局长游碧竹和湖南医科大学教授李麓芸作序,副局长曹其明题写书名。这本书穿越了人类学、历史学、医学。是我国最早系统介绍和研究艾滋之专著。10多年后,海外出版社再版。他多年研习中国古代医药学,案头摆着一大堆中医学的书。有次我与他出差,途中在一路边店吃饭,我在吃鱼时被鱼刺卡了,痛疼难受。郑夫子从厨房端来一碗凉水,要我吞下。我一饮而尽,果然好了。他说在乡下学的“打磁”,我也听说过是一种巫术。郑先生的家乡在常德市桃源县一个叫瓦儿岗的美丽山村,上大学前他还当过生产队长。

郑先生前几年从公务员队伍重归大学校园,完成了人生的华丽转身。期待他今后的硕果累累,有更辉煌的成就!

拉拉杂杂的写了这些,权当一篇读书笔记罢。

2014年1月12日

上一篇: [视频]李克强向新聘国务院参事、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颁发聘书并强调 服务发展大局反
下一篇: 中央文史馆馆员、民俗专家陶思炎向南京市档案馆捐赠档案资料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