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80岁《新闻周刊》最后一本纸质杂志
近日,美国著名时事刊物《新闻周刊》了创刊80年来的最后一本纸质杂志,封面采用前《新闻周刊》在纽约大厦的黑白老照片,并用醒目大字告诉读者,那是其“最后一期纸质发行”。早在2012年10月,《新闻周刊》就已宣布告别纸质版本转向全数字发行。这也是美国老牌刊物中较早完成全数字化的一家。无独有偶,2012年上半年,走过244年的《大英百科全书》宣布告别纸版,一心经营电子版“全书”。
如今纸质出版及发行所面临的经济挑战日渐加剧。《新闻周刊》这位与《时代》和《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比肩的“巨头”,在经历了接连亏损、转型失败、低价出售、终结纸质版的跌宕历程后,终于放下身姿开始改变。希望亡羊补牢,犹未为晚。
2.周有光读书笔记《拾贝集》出版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透露,百岁学人周有光的读书笔记《拾贝集》将由该社出版。本书收录了周有光的92篇文章,共分三辑:清流拾贝、浊浪淘沙、以史为鉴,是这位106岁的语言文字学家最新心得体会的结集,包括他常年积累的读书笔记和摘抄。此外,附录中收有几篇亲友的介绍和回忆性文章,读者能够更近距离地了解这位老人。
如今,这位笑称自己“被上帝遗忘”的百岁老人秉持着他自己的“学而不思则盲,思而不学则聋”的态度,将自己的读书感受汇集成书,使得我们终于有机会走近这位百岁老人,分享体悟他关于学习、关于思考、关于人生的一些心得感想。
3.诺贝尔文学奖解密50年前评奖档案 胡适曾获提名
按照诺奖将被保密50年原则,到2013年,截至1962年所有关于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提名和选择信息已达到可以公开的时限。日前诺贝尔官网透露,中国哲学家、文学学者胡适曾于1939年被地理学家、探险家、瑞典学院成员斯文·赫定提名;1940年,作家林语堂被193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作家赛珍珠和斯文·赫定同时提名;1950年,赛珍珠再次提名林语堂作为候选人。
距离莫言获奖已经过去了几个月,然而关于诺贝尔奖的讨论仍然热闹非凡。人们“史海钩沉”,终于翻出了中国作家与诺贝尔奖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提名也罢,获奖也罢,正如人们用来形容爱情的那句话所言:“太认真了,你就输了。”
4.畅销书潜规则:每类3本上榜 作家名字很重要
美国作家尼古拉斯·斯帕克斯用了很长时间去观察《今日美国》的前50名畅销书榜,得出了两个结论:一是上榜的重要原因是作家的名字,二是每个图书类型细分为次类型,比如惊悚小说可细分为法律惊悚、科技惊悚等。同样“写什么”比“写得好”更重要。例如,冯小刚和姜文都是知名导演,但前者的《我把青春献给你》卖了60多万册,后者的《骑驴找马》和《长天过大云》的销量连前者的零头都赶不上。此外策划营销功力也不容忽视。
了解了畅销书潜规则之后,你以为自己就可以写出畅销书了吗?这个时代的游戏规则已经告诉了我们一个真理,那就是永远不能太相信游戏规则。
5.新闻联播点名表扬多部贺岁档国产电影
2013年1月13日晚7点播出的《新闻联播》点名表扬了多部贺岁档国产电影,其中,《人再囧途之泰囧》得到重点表扬,强调其“创造了票房奇迹,突破十二亿的总票房使之成为电影史上最卖座的国产电影”。此外,电影《一九四二》《王的盛宴》《十二生肖》《大上海》也获得了点名表扬的殊荣,电影《一代宗师》《寒战》和《画皮2》的片段也在该期《新闻联播》中出现。
近年来,《新闻联播》一直在“严肃认真”与“亲民路线”上左右徘徊,迟疑不定。如今,人们终于看到了可喜的变化。新年改版之后的《新闻联播》用自己的收视率已经向人们证明了它作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新闻类栏目,既可以“阳春白雪”,也可以“下里巴人”。
6.媒体界更迭交替 历史刊物引发舆论
岁末年初,三份历史刊物成为舆论热点:有着较高美誉度的在学界、媒体界、公共历史界有较强的聚合和动员能力的历史杂志《看历史》主编因杂志未能盈利离职;自2013年1月1日起,《文史参考》更名《国家人文历史》;知名媒体人许知远任主编,多位专家参与编辑的《东方历史评论》于2013年春节后创刊。
在商业化愈演愈烈的今天,媒体界的“新陈代谢率”已经快到经常让人们措手不及。这三份历史刊物,无论是“你方唱罢我登场”,还是“改旗易帜”,都只是自身为了适应市场而做出的调整。而这些变化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了市场对于专业性较强的杂志还是有着较高的挑剔度的。
7.《哈尔的移动城堡》“三部曲”原著中文版上市
日前英国幻想文学大师黛安娜·韦恩·琼斯的《哈尔的移动城堡》三部的原著简体中文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和上海九久读书人联合推出。《哈尔的移动城堡》“三部曲”包括《哈尔的移动城堡》《空中城堡》和《迷宫之屋》。宫崎骏的同名影片改编自第一部。与电影“人该活在和平与爱之中”和“反战”的故事主题不同,小说则更为侧重人的自我成长、自我认同与自我改变。
大多数人认识《哈尔的移动城堡》是通过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的电影,如今原著的正式出版得以让很多有“原著情结”的文学爱好者们一饱眼福。当然无论是看电影还是看书,我们都不是奔着热闹而去的,能从中得出点生活的道理才是最终的目的。
8.马尔克斯处女作中国出版 《百年孤独》雏形现身
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处女作《枯枝败叶》日前由新经典文化公司出版,《枯枝败叶》也被认为是《百年孤独》的雏形和续篇。此次中文单行本首次授权出版,采用了原广播电视部副部长、中国翻译协会会长、著名西班牙语翻译家刘习良先生及其夫人合译的译本。1955年,马尔克斯出版了这部处女作《枯枝败叶》,而在去年,马尔克斯家人对外宣布,作家本人已经罹患老年痴呆症,将无法再写作。
如今的马尔克斯真的已经是孤独一人了,这对于广大喜欢他的读者来说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情,但对于他自己来说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还好,我们还有《枯枝败叶》,还有《霍乱时期的爱情》,感谢马尔克斯,给了我们所有人一个最合理最浪漫的孤独理由。
9.童话作家林一苇新作面世 坦言:最美爱情是童话
童话作家林一苇新作《我也曾如你般天真》日前面世。谈起创作这本爱情散文集的初衷,林一苇坦承,这与他一直将自己置身于爱情中有关。因为对爱情的执着,林一苇对书名流露出稍许遗憾,他说自己不是“曾经”,而是“一直”天真,天真就是他对付世界的武器。林一苇说,书中的童话故事是成人童话,融入了他对爱情的思考。
在纷杂的世界里怎样保持一颗天真善良的心,或许这本书会给你指一个方向。当然,希望你读罢此书以后,不要变成只活在童话世界里的孩童,也不要一味追求纯洁的爱情。它只是想告诉我们,怎样活才能更加简单、快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