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史 > 中青报发文抨击韩寒是当代文坛丑闻 作者肖鹰:不是有感而发,是研究成果

中青报发文抨击韩寒是当代文坛丑闻 作者肖鹰:不是有感而发,是研究成果

中青报发文抨击韩寒是当代文坛丑闻 作者肖鹰:不是有感而发,是研究成果昨日上午,中青报官方微信推送的文章中,肖鹰教授批评韩寒的文章位于头条。随后成都商报记者发现,中青报官方微博则将《“天才韩寒”是当代文坛的最大丑闻

昨日上午,中青报官方微信推送的文章中,肖鹰教授批评韩寒的文章位于头条。随后成都商报记者发现,中青报官方微博则将《“天才韩寒”是当代文坛的最大丑闻》《不要用大字报的方式来倒韩》两篇针锋相对的文章全部予以转载,并在转载后一篇文章时特意加了“争鸣!”。在大家为此事各抒己见的时候,处于争论中心的韩寒方面却表现得十分平淡,只回应“随他去吧”。

成都商报记者 张世豪 实习生 戴米怡

核心

提示

韩寒新片《后会无期》目前票房已成功冲破6亿大关。 昨天,一篇刊登在《中国青年报》(简称中青报)上的名为《“天才韩寒”是当代文坛的最大丑闻》的倒韩檄文在互联网上引起轩然大波。该文的作者是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肖鹰,他狠批韩寒《后会无期》是烂片,并称韩寒本人为“虚假文化偶像”。

这篇文章很快席卷各大门户网站和微博,成为昨日的热门话题。

昨日中午,《中国青年报》旗下的中青在线又刊发了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储殷的署名文章《不要用大字报的方式来倒韩》,事件又迎来新的转折。

批评

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肖鹰:

韩寒缺少必备的社会道德观念

刊发在昨天中青报文化周刊的这篇文章标题为《“天才韩寒”是当代文坛的最大丑闻》,文章作者系现任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肖鹰,这并非是他第一次发表批评的声音。 2011年2月,肖鹰在报纸发表了题为《春晚导演莫学“苏紫紫”》的评论文章,文风泼辣,其中点名对兔年春晚语言类节目总导演马东提出质疑。之后,肖鹰又和收藏家马未都在博客上针对“希腊男性雕像睾丸左低右高说”展开艺术讨论。他还曾对冯小刚、孔庆东、路遥文学奖评审条例等提出批评。

《“天才韩寒”是当代文坛的最大丑闻》从韩寒近期的电影到文学作品再到个人都进行了质疑。肖鹰在文章中说:我以为,郭片恶俗,韩片猥琐。与《小时代3》赤裸裸地张扬物质主义的“青春梦想”不同,《后会无期》是用看似散淡随性、实则觊觎名利之术,裱新着上世纪后期以来的陈腐的“青春叛逆”。《后会无期》是一部名不副实、逻辑混乱、没有诚意的电影。

文章的第一部分说电影,但后两部分几乎已经超出对电影的评论,变成针对韩寒个人的评价了:“综合韩寒回应质疑的公开表现可证明,已年届30岁的作家韩寒,缺少合格高中毕业生应备的文史知识,缺少一个当代成熟青年应有的语言表达能力,更加缺少一个有教养的当代青年必备的社会道德观念。”

从电影叙事看,《后会无期》是一部十足的烂片。这部“作家、赛车手韩寒”的导演处女作,虽被韩自称为“一部很有诚意的电影”,但从情节到对白都充斥着对他人创作的仿袭,是一部毫无诚意的“电影杂攒”

现实中韩寒从一个因学业极差被迫辍学的高一学生跳转为“文学天才”。2012年,现实中的韩寒面对被质疑作品代笔,不能自证清白,与之“后会有期”的是,一段“仙人跳”式的空白。

已年届30岁的作家韩寒,缺少合格高中毕业生应备的文史知识,缺少一个当代成熟青年应有的语言表达能力,更加缺少一个有教养的当代青年必备的社会道德观念。“不读书的天才韩寒”和“自由意见领袖韩寒”,只是当代媒体联手文学界打造的一个虚假文化偶像。

争鸣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储殷:

肖教授在批评中夹带私货

昨天中午,《中国青年报》旗下的中青在线又刊发了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储殷的署名文章《不要用大字报的方式来倒韩》。

文章中,储殷写道,“看了清华教授肖鹰在中青报上发表的倒韩檄文,非常惊讶。不是惊讶于他一贯的倒韩风格,而是惊讶于一个人在自己强烈情感地支配下,可以如此无视法律,如此对他人进行近乎于诽谤的人身攻击。” 储殷说,如果从高大上的角度出发来批评韩寒,其实无可厚非。问题在于肖教授在批评中夹带私货,他试图将至今无法证明的“韩寒代笔”做为一个公认的事实引入他的批评当中。

在文章结尾,储殷说,评价一部电影,用“猥琐”“低级”这样的词汇最多只是刻薄,但是评价一个人是“骗子”却涉及很严肃的法律问题,以人身攻击的方式来进行观念之争是鄙俗的,以观念之争的面目来进行人身攻击是卑劣的。“韩寒的风格很多人有理由不喜欢,韩寒也未必不是代笔,但是在这个年代,请不要用运动的方式来搞臭一个人。一位大学的资深教授,更不要用大鸣大放大字报的老套路来批斗一个人。一部商业化的电影,有赞有黑本是常态,但是由此折射出我们的社会在公共对话中‘对人不对事’的老传统,却让人担忧。”储殷写道。最后,储殷规劝肖鹰:“作为高校教授,我们有义务在讨论问题的时候,做得更体面一些。”

肖教授在批评中夹带私货,他试图将至今无法证明的“韩寒代笔”作为一个公认的事实引入他的批评当中。他完全没有提及、论证韩寒代笔的最得力证据不过是个别专家的个人分析。

在倒韩的过程中,质疑者们宣称自己使用了“接力质疑”的办法,其实这个办法说白了,你就是你一句我一句,密集攻击。它的好处是一旦一个质疑被证明无效,质疑者们迅速就可以转移焦点,用其他的质疑来逼迫被质疑者交代新问题。

评价一部电影,用“猥琐”“低级”这样的词汇最多只是刻薄,但是评价一个人是“骗子”却涉及很严肃的法律问题,以人身攻击的方式来进行观念之争是鄙俗的,以观念之争的面目来进行人身攻击是卑劣的。

成都商报记者对话肖鹰

“天才韩寒”背后是一系列文坛腐败

成都商报:你写这篇文章的初衷是什么?

肖鹰:我的初衷就是对当前的电影现状很不满意,低俗化,烂片走红。这种状况既是对电影的伤害也是对文化的伤害。韩寒和郭敬明的电影就是烂片走红的代表,所以我对他们进行批评。韩寒是中国文学团体,媒体和市场打造的一个虚假的文学偶像,在他背后应该牵扯着一系列的文坛腐败,所以我认为应该彻底清查。

成都商报:有业内人士说,你对《后会无期》的批评整个上升到丑闻的角度太严重了,对此你怎么看?

肖鹰:我要表达的是韩寒是当代文坛的丑闻,而不是当代电影的丑闻。从1999年新概念作文比赛《杯中窥人》开始,还有他的成名代表作《三重门》,一直是造假过来的,我指的是韩寒是当代文坛的丑闻。

成都商报:很多网友在微博骂你,你介意或是受到影响了吗?

肖鹰:我不是第一次在公共媒体对一些我认为的错误甚至是丑恶的现象发言,我遭受围攻也不是第一次,而且我批评韩寒也不是第一次,2012年我就介入了对韩寒的批评,也遭到了大量的围攻,甚至我在清华大学演讲现场就遭到了围攻。对于这些围攻,我自己也是有预计的,有心理准备的,甚至可以说是欢迎的。

成都商报:这篇文章是你有感而发还是中青报的约稿?

肖鹰:这个不是我自己有感而发,也不是中青报约稿,是我这几年对韩寒现象关注,研究、批评的有机延续。只不过,今年韩寒以《后会无期》为噱头重新在娱乐市场高调招摇,我觉得我需要进一步对他研究和批评。所以这个是我的独立研究,自由表达。不是中青报的约稿,也不只是我的有感而发,而是我的研究成果。

成都商报:你为何选择中青报这个平台来发稿呢?

肖鹰:并不是中青报选择我的文章,而是我主动投稿,被他们接受了。我有完全彻底的文字自由。

韩寒方面

这种事儿 随他去吧

肖鹰的这篇文章很快席卷了各大门户和微博,成为昨天的热门话题。影评人李星文在接受成都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过了。文艺批评不能这么写。不喜欢这部电影,但也不愿意看见骂街。”

知名作家“十年砍柴”称,对肖鹰发在中青报的文章,说实话我忧大于喜。我一直希望对韩寒现象的批评限定在民间。

其实,2012年,肖鹰就在学术期刊上发表名为《韩寒神话与当代反智主义》一文,在阅览以网络为主要载体的公共媒体发布的可靠资料和举证的基础上,对“韩寒神话”做一个文化背景的梳理,认定韩寒的作品为人代笔。

昨天成都商报记者致电韩寒身边工作人员,他表示:“这种事儿没什么好回应的,随他去吧。”《后会无期》片方也表示,一部电影有批评很正常,对此事不做回应。

新闻链接

炮轰韩寒典型案例

2010年

李敖向韩寒“开炮”

2010年,李敖儿子李戡说:“韩寒算老几?连大学都考不上。”之后李敖又登上《杨澜访谈录》,向韩寒“开炮”,称韩寒的书是“臭鸡蛋”。他称:“韩寒就是长得蛮好看的,蛮体面的,人也很活泼,他知道媒体要什么东西,所以他给出来的就是媒体所要的肤浅的那一面。”他还认为,韩寒是在投机取巧,是靠明星的光环让自己获得名利双收,社会不需要这么多韩寒这种人。韩寒在新书《我所理解的生活》 中说“以前我经常在博客上打笔仗,后来我给自己制定了一个规则,七十岁以上老人、二十岁以下小孩与全年龄段的女人,一概不动手。李敖、陈文茜、李敖的儿子正好卡在这三个原则之中,所以我选择不说话。”

2012年

方舟子质疑韩寒“代笔”

2012年初,“打假斗士”、知名科普作家方舟子加入“代笔门”战局持续质疑,于1月19日到28日间在自己的微博上连续发表《造谣者韩寒》《天才韩寒的文史水平》《韩寒的悬赏闹剧》等文章,明确指出韩寒作品系“代笔”“水军”“包装”。

对此,韩寒不断在博客中发文回应,并称谁找到他“代笔”证据将奖励2000万元。韩寒好友、影视红星范冰冰又追加2000万元以示支持。韩寒自行整理了1997年~2000年间的手稿、通信、素材本等资料,合计约1000页,称将对这些资料进行公证和真实性司法鉴定,包括纸张的年份鉴定、笔迹鉴定。韩寒认为这些资料足以证明自己无“代笔”“作弊”行为。

上一篇: 【戴建业】“神来之笔”与“天纵之才”——方韩之争随感之十一
下一篇: 专升本需要考些什么科目 30省统招专升本考试科目汇总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