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作者凯瑞欧文001独家原创,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晚唐骈文家多追慕徐庾等人,这个时期的骈文呈现出句式整齐精工、用典繁复、饰丰富的特点尹恭弘的《文》一书(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第二章《历史视角:骈体文文体的演变过程》通论骈文史,其中第四节《变异:体文实用化的趋向一唐宋时期骄体文演变情况概观》合论唐宋骈文,认为作为晚唐骈文的代表,李商隐的骈体文以用典精切、工巧,语言工丽,巧妙夹以散句为主要特色,并用“典丽化”来概括其整体特征。
李商隐画像
钟涛《六朝文形式及其文化意蕴》(东方出版社,1997)虽不专论唐代骈文,然其《六朝骈文形式的地位和流变》有《中晚唐以后文形式的流变》一节,认为以李商隐为代表的晚唐骈文,更为直接地继承了六朝文的风格,并将骈文诸形式特征极端化,这种极端化也预示了骈文艺术的终结阶段。论文方面,莫道才的《试论唐代骈文的流变》(《古典文学新探》,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中指出:“唐代的骈文在骈文史上是一个转折时期,总的趋向是由盛向衰转变。”董乃斌的《论樊南文》(《文学遗产》1983年第1期,后收入王蒙、刘学错主编的《李商隐研究论集》1949-1997,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王蒙作家
从“樊南文多骈体说明什么”、“关于樊南四六的思想内容”和“樊南四六的艺术评价”三个方面对李商隐的骈文作了较为深入详细的研究,认为李商隐的独特生活道路造成骈文创作数量较多,樊南四六中较好作品的真正优点,在于通过某些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使文章既具有一般的辞章之美,又增强了形象性和含蓄性从而超越一般应用文的水平面进入艺术的境界。周振甫在《李商隐选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的《前言》中指出:“商隐的骈文,清新而不浮靡,挺拔而不纤弱,华藻而不淫荡,虽称四六而骈散兼行,托体较尊,有情韵之美。”“调谐声律,有气势善写景物,感情激昂而强烈,能感动人。”
周振甫先生照片
吴在庆《樊南四六刍议》一文(《中州学刊》1995年第2期)首先结合唐代古文运动、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实况及宋代理学精神进行分析,认为浮华、繁缛、丽靡的艺术风貌与崇尚儒家道统、文以载道的主张背道而驰,是樊南四六文长期受到冷落的重要历史原因。此文进而重点就史学认识价值和艺术价值两个方面肯定了樊南四六文的积极意义,旨在强调增进研究的必要。刘学错的《樊南文的诗情诗境》(《文学遗产》1997年第2期)和余恕诚的《樊南文与玉溪诗》(《文学遗产》2003年第4期)则从诗歌、骈文艺术交融互渗的角度分别探讨了李商隐诗歌对骈文的影响、骈文对诗歌的影响。
吴在庆教授照片
总起来看,近百年以来的晚唐骈文研究取得了不小的进展。有的论著能够联系晚唐以前以及之后的骈文发展状况和艺术特征作出综合性的阐述,通过对比来凸显晚唐骈文艺术上的独特之处,在宏观上对晚唐骈文的总体艺术特征的把握是比较准确的。晚近的一些研究,一反过去简单否定的做法,对晚唐骈文的艺术成就开始给予高度的重视,并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研究果。其中最突出的部分,一是对骈文艺术特质的分析,再就是对骈文和诗歌艺术特质的互动关系所作的精彩论述。
晚唐骈文配图
以往的研究论述多是以古文为主体和立足点,骈文则处于属和被动的地位。唐、宋两次古文运动往往是研究者关注的重点,对于两次运动之间复古运动的低潮时期普遍比较轻视,轻视这一点,也就轻视了骈文、古文对峙、消长历史发展线索上的一个有机构成环节,自然难以对发展线索的整体有全面、真切的认识。比如钱冬父先生认为,经过韩柳的毕生努力和奋斗,从理论和创作上,终于打垮了当时骈文的统治地位,树立了古文在文坛上的权威,而且骈文在晚唐谋求保存自身所起的变化和挣扎,也反映了古文运动的威力。
唐、宋两次古文运动领导者之一画像
古文运动改变了数百年来骈俪文体一统文坛的局面,有力地打击了风靡已久的绮靡浮艳的文风,开创了中国古代文章发展的新传统,但如果认为唐代古文运动使古文取得了完全的优势,则不免夸大了它的成果,将文体发展问题简单化了;唐代古文运动之后,骈文并没有从文坛上消失,骈文仍然占有巨大的市场,并且非古文所能轻易取代,这是当时的历史事实,对于古文市场的扩大和骈文的领地的保持,需要有客观、具体的分析。
参考资料:
·《文学遗产》
·《李商隐选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