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之我见

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之我见

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之我见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之我见..docx

PAGE PAGE #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之我见上虞春晖中学 何亚波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它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 础,要求学生借助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并综合运用知识创 造性地解决问题。时下,研究性学习,已成了中国基础教育的热门话题,历史 教育界也不例外。教育部作出的课程改革,明确规定在中学课程中设置研究性 学习课程。并在新制定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中,列出了与 学习中外历史相关的 16 个研究性课题,作为在教学实际中开展历史研习时选题 的参考。为此,我们学校也作了课程的调整,设立了历史研究性课题,以培养 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励他们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的精神。作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的指导老师,现结合教学实践及我们学校的实际就 历史研究性学习的有关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期望引起更广泛的探讨。一、开展历史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开展研究性课题的教学活动,可以有多种多样的方法,笔者常采用下述方 法:1、搜集历史资料并撰写历史小论文。 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某一选 定的课题搜集、整理和分析相关的材料,把研究结果以历史小论文的形式表现 出来。一般来说,论文应包括课题的提出及其研究的意义、对课题的分析论证 及得出的结论,并附有资料来源或参考书目。

历史小论文要求论点明确,论据 充分,有自己独特见解。如对历史人物的分析和评价或撰写历史人物小传,类 似“评孙中山”、“评拿破仑”;对历史现象的分析和评价,如“洋务运动对中国 近代社会发展的影响” ,等等。曾经布置了一篇“评价拿破仑”的历史小论文, 学生所收集的资料远远超过了我们所掌握的内容,反过来促使我们教师再去充 充电。然后再把几篇好的论文,于各个班级交流,学生对此的兴趣相当浓厚, 更有甚者,对文章中的观点不同意,还要找到那位同学理论一番,非得弄个究 竟不可。通过这样的论文撰写,学生的认知水平、史料收集、分析能力都有很 大的提高。2、撰写历史题材的社会调查报告。 即让学生围绕某一历史问题, 通过走访、 实地调查等活动,广泛搜集材料,并将结果以调查报告的形式表现出来。在组 织调查活动之前,教师和学生应当根据选定的研究性课题,拟定调查的主题和 目的,选择调查的对象和范围,确定调查的方法和过程。这些课题一般都涉及 近现代史和地方史,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活的变化” 、“青瓷在上虞的 发展历程”,等等。在调查活动中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性思维相互交融,各种能 力得到提升,其思想教育的效果也远比空洞的说教好得多。

3、组织辩论。 即围绕某一“中性”问题把学生分成正方、反方,以类似大 专辩论赛的形式组织和实施。选择辩题时要注意可辩性和适中性,既是学生比 较关心和感兴趣的问题,又要求任何一方都没有比较明显的倾向性。如我们上 次在高一年段中组织了“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这场辩论赛。先是由各班课 代表抽签产生自己班的辩题与对手,然后让学生用一个大礼拜休息日的时间, 通过图书馆、上网查询等方式来准备各自的辩题。学生的积极性普遍较高,组 织能力也相当之强。各自在班级中选出了 4 名口才、表达一流的选手,加上 N 名的助手一起收集资料。我们以为他们肯定只会收集自己单方面的资料。不是 的,他们收集了所有有关辩题的资料,而且还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对方辩手的 情况。用他们的话说,叫做“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资料收集之后的工作就是 语言的组织与表达,这又惊动了各自任教班的语文、政治老师,然后又是制作 卡片……到决战那节课,各个是胸有成竹。当主席宣布辩论赛开始后,又是一番激烈的唇枪舌战,辩的面红耳赤,难分胜负,台下是掌声不断,每到经典处, 作为评委的我们(所有高一年段的历史教师)也蹦出发自内心的热烈的掌声。 通过这样的辩论,大家对历史课的兴趣更浓厚了。

其次,在平时的学习中,也 更会以辨证的观点去思考问题,更注重对资料的积累。在解题时,思路更清晰, 分析更透彻了。4、试教法。 即采用角色置换的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扮演教师, 走上讲台,变学为“教” ,从“教”中学, “教”学结合。具体的说,就是任课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分期分批组织学生扮演教师角色,把教师指定的教学内容 在课堂上传授给本班学生。但在上课之前一定要准备充分,至少应提前一个礼 拜叫学生去准备,分析教材、找资料、拟定板书等等。在准备的过程中教师还 应予以不断的指导, 只有这样学生讲的内容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如上次讲到 “二 战”,因为我知道班中有一位男生对此特别感兴趣,所以临时性的叫他来分析这 一段史实。虽然他很熟悉二战,但毕竟是学生,又是临时性的,他所讲的内容 都是一些著名将军、北非战场的著名战役等等。现象、史实较多,而我们高中 历史更要掌握的是“为什么” ,所以对教材的

上一篇: 马克思主义行政管理思想和理论研究
下一篇: 教学地理 | 宇宙中的地球(二)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