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J];史学理论研究;2020年02期

[J];史学理论研究;2020年02期

[J];史学理论研究;2020年02期唯物史观 史学史 思想史研究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 全球史 马克思主义史学家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 研究综述

下载全文更多同类文献个人查重>>智能排版>>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4条

田志光;王柚程;两宋史家的修史观及其时代特征[J];史学史研究;2019年04期

姜萌;影响民国史家书写“民族问题”的三个因素——从吕思勉对傅斯年与顾颉刚的批评说起[J];史学史研究;2019年04期

孙要良;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中的资本逻辑与自然力——基于马克思《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05期

王晴佳;人写的历史必须是人的历史吗?“后人类史学”的挑战[J];史学集刊;2019年01期

郭震旦;音调难定的本土化——近年来若干相关问题述评[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01期

陈其泰;历史编纂学史与史学史学科关系辨析[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01期

张光华;20世纪通史编纂的类型与读者群体[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01期

王学典;中国历史学的再出发——改革开放40年历史学的回顾与展望[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9年01期

何刚;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马克思主义史学阵营对郭沫若史学的评论[J];中共党史研究;2019年01期

10

李文明;日本明治维新史编撰与叙述中的史观问题[J];史学理论研究;2019年01期

11

哈里·李伯森;乐启良;什么是全球史?——新讨论与新趋势[J];社会科学战线;2019年03期

12

王立新;民国史研究如何从全球史和跨国史方法中受益[J];社会科学战线;2019年03期

13

杨军;历史虚无主义的三个表现[J];人民论坛;2019年02期

14

沈培建;后现代主义及其史观对中国学术研究的负面影响[J];中国史研究动态;2019年01期

15

陈元明;唯物史观中“决定”的涵义探微[J];社科纵横;2019年03期

16

张有奎;三种类型的历史虚无主义及其批判[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9年01期

17

桑明旭;历史唯物主义的三个根本性方法[J];青海社会科学;2019年01期

18

张海鹏;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贺信 加强中国历史学学科体系建设[J];历史研究;2019年01期

19

陈其泰;新时代中国古代史学科建设问题[J];历史研究;2019年01期

20

高希中;如何克服我国文学史研究中的虚无主义倾向[J];红旗文稿;2019年03期

21

刘合波;史学新边疆:冷战环境史研究的缘起、内容和意义[J];世界历史;2019年02期

22

张艳茹;管窥二战前日本的国史研究流派——以《日本近代史学事始》为线索[J];史学理论研究;2019年02期

23

初庆东;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群体的史学观念与实践——以英国共产党历史学家小组为中心[J];史学理论研究;2019年02期

24

徐国利;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对“通史家风”的批判继承——以20世纪上半叶吕振羽、范文澜和翦伯赞的中国通史编纂与理论为中心[J];史学理论研究;2019年02期

25

张玉翠;近十年国内历史认识论研究述评[J];史学月刊;2019年06期

26

王萌;村冈典嗣思想史学探析[J];史学理论研究;2019年02期

27

李慧;全球史观下民族史学的话语体系建构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9年03期

28

周少川;与时共奋:陈垣对20世纪中国史学的贡献与影响[J];史学史研究;2019年02期

29

吴兴德;李大钊社会形态观的形成及其与唯物史观的关系[J];史学史研究;2019年02期

30

谢礼圣;历史虚无主义的理论谬误、消极影响及遏制途径[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9年03期

31

周鑫;侯外庐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综述[J];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9年07期

32

卓立;走出历史认识论——改革开放四十年史学理论话语范式的局限与出路[J];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19年02期

33

张一兵;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中的社会定在概念[J];哲学研究;2019年06期

34

宋月红;论国史通史研究和编纂的学理基础与方法[J];河北学刊;2019年04期

35

郑大华;近代中国革命进程中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民族化转向[J];史学月刊;2019年07期

36

左玉河;政治性与学术性:中国社会史论战的双重特性[J];史学月刊;2019年07期

37

陈峰;走出“史学危机”:20世纪80年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反省与重塑[J];史学月刊;2019年08期

38

王华;太平洋史:一个研究领域的发展与转向[J];世界历史;2019年03期

39

钟孜;“环境转型”研究:法国环境史研究的新趋向[J];世界历史;2019年03期

40

李政君;中国史学近代转型视阈下的“社会史”书写及其演变[J];近代史研究;2019年04期

41

于沛;马克思历史理论中国形态的构建(1949—2019)[J];社会科学战线;2019年07期

42

邓京力;林漫;论思想史的“全球转向”[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04期

43

于沛;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十九世纪[J];史学理论研究;2019年03期

44

张旭鹏;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史学理论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05期

45

卜宪群;新中国七十年的史学发展道路[J];中国史研究;2019年03期

46

瞿林东;传播·反思·新的前景——新中国70年史学的三大跨越[J];中国史研究动态;2019年04期

47

乔治忠;中国近代史学研究值得反思的一个问题[J];河北学刊;2019年05期

48

廉敏;古今比较对于史学理论发展的意义——对当前史学理论若干问题的思考[J];晋阳学刊;2019年05期

49

王学典;历史研究为什么需要“理论”?——与青年学生谈治学[J];思想战线;2019年05期

50

杨艳秋;进路:“反思”特质的中国史学史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05期

51

刘开军;中国古代史学理论话语体系的形成刍议[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05期

52

王晴佳;拓展历史学的新领域:情感史的兴盛及其三大特点[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04期

53

马建青;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概念[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年05期

54

吴志军;“第一届马克思主义史学史研究组稿工作坊”综述[J];中共党史研究;2019年08期

55

高炳亮;历史虚无主义的问题、危害及应对策略[J];理论与评论;2019年03期

56

张政文;历史虚无主义阐释观的迷失与阐释的知识图谱重建[J];中国社会科学;2019年09期

57

张涛;论历史证据的理论负载[J];江海学刊;2019年05期

58

于沛;批判与建构:新中国史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思考[J];历史研究;2019年04期

59

马敏;努力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化史理论体系——新中国史学发展70年的一个侧面[J];历史研究;2019年04期

60

冯兵;关浩淳;史学研究的历史虚无主义现象及其批判[J];史学集刊;2019年06期

61

姜华有;习近平治国理政的历史思维研究[J];科学社会主义;2019年05期

62

吴晓明;唯物史观的阐释原则及其具体化运用[J];中国社会科学;2019年10期

63

王立新;岳秀坤;全球史的书写与世界公民意识的培养[J];世界历史评论;2019年01期

64

庞卓恒;陈启能;陈其泰;张峰;张广智;新中国70年的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J];史学理论研究;2019年04期

65

梁民愫;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家希拉·罗博瑟姆的女性主义史学叙事[J];史学理论研究;2019年04期

66

张一博;方法·材料·视野:当代西方史学史研究的新趋向[J];史学理论研究;2019年04期

67

吴英;在史实的检验中重建唯物史观的解释体系[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06期

68

田鹏颖;姜耀东;恩格斯对唯物史观的捍卫与发展——基于恩格斯晚年五封书信[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9年10期

69

张跃斌;半藤一利的昭和史叙事评析[J];世界历史;2019年05期

70

李剑鸣;全球史写作中的时空结构——从奥斯特哈默的《世界的演变:19世纪史》谈起[J];经济社会史评论;2019年04期

71

赵磊;唯物史观何以“唯物”[J];社会科学研究;2019年06期

72

王伟光;构建中华思想史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派——关于研究编撰中华思想通史的若干问题[J];中国社会科学;2019年11期

73

任帅军;杨寄荣;《神圣家族》与《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历史唯物主义[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06期

74

孙要良;唯物史观视野中的自然力与社会生产——基于马克思的《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J];北方论丛;2019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0条

夏春涛;2019年历史理论研究综述[J];史学理论研究;2020年02期

李艳;附录一 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大事记[J];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20年02期

李恒;史珮琪;新世纪以来的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基于《史学月刊》的分析[J];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23年02期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J];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09年00期

李艳;附录一 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大事记(2020年9月~2021年8月)[J];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21年02期

夏春涛;2020年历史理论研究综述[J];史学理论研究;2021年02期

夏春涛;2022年历史理论研究综述[J];史学理论研究;2023年02期

张骏;新时代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的新进展——第23届全国史学理论研讨会综述[J];史学理论研究;2021年01期

毛春伟;“第二届新时代史学理论论坛”综述[J];思想战线;2021年02期

10

李桂芝;当前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的前沿问题——第20届全国史学理论研讨会综述[J];史学理论研究;2018年01期

11

附录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论著要目(2011年11月至2012年10月)[J];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12年00期

12

康桂英;李慧慧;附录一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论著要目[J];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11年00期

13

白雪松;范国强;传承创新 继往开来——“改革开放新时期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成就与学科建设”座谈会综述[J];史学史研究;2009年01期

14

陈其泰;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02期

15

陈其泰;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01期

16

陈其泰;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17

全国史学理论研讨会在本校举行[J];天津师大学报;1986年05期

18

倪慧丽;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的新起点——第25届全国史学理论研讨会综述[J];史学理论研究;2023年05期

19

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简介[J];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23年02期

20

罗炳良;附录二 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大事记[J];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06年00期

21

毛春伟;史学理论与史学史论著要目[J];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10年00期

22

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简介[J];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20年02期

23

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简介[J];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21年01期

24

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简介[J];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22年01期

25

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简介[J];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23年01期

26

徐国利;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的新成果与新趋势——第21届全国史学理论研讨会综述[J];史学理论研究;2019年01期

27

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简介[J];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12年00期

28

陈其泰;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03期

29

陈其泰;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05期

30

陈其泰;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2条

第17届全国史学理论研讨会[A];上海学术报告(2012-2013)[C];2015年

胡国枢;论毛泽东的史学理论贡献与实践运用[A];毛泽东百周年纪念——全国毛泽东生平和思想研讨会论文集(中)[C];1993年

吴达德;谢本书史学理论与方法研究述评[A];谢本书史学研究评述[C];2006年

龚喜春;谢本书爱国主义研究述评[A];谢本书史学研究评述[C];2006年

欧阳哲生;论李大钊对史学理论的贡献[A];纪念李大钊诞辰120周年学术论文选集[C];2009年

杨余越;心理史学理论视角下“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的思想根源[A];决策论坛——科学制定有效决策理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15年

彭刚;相对主义、叙事主义与历史学客观性问题[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武翠红;周采;论外国教育史学理论及研究的必要性[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陈支平;台湾史研究的两岸互动与学术坚持[A];台湾历史研究(第一辑)[C];2013年

10

张剑平;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马克思主义史学评价问题[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11

汪朝光;台湾史研究的维度与思考[A];台湾历史研究(第一辑)[C];2013年

12

方诗铭;刘修明;“只有忠实于事实,才能忠实于真理”——坚持我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开拓者郭沫若的正确道路[A];郭沫若研究第一辑[C];1985年

13

李红岩;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三个三十年[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14

徐国利;当代中国大陆的史学评论理论研究述评[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15

霍明琨;金毓黻居蜀期间史学思想拾要——《静晤室日记》之所见[A];历史文献研究(总第28辑)[C];2009年

16

前言[A];华北乡村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17

狄鸿旭;近百年清代医疗史研究述评[A];中华医学会医史学分会第十四届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18

张进;梁启超的“活态”史学与“三界革命”[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19

张焕宗;杨子竞;中国史学期刊概观[A];南开史学(1988年第2期)[C];1988年

20

毛曦;王善军;坚持与发展:漆侠先生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与方法[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21

田昌五;坚持郭沫若史学体系,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A];郭沫若百年诞辰纪念文集[C];1992年

22

许建美;布里克曼教育史学观述评[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赵亮;约恩·吕森的史学理论思想研究[D];云南大学;年

张正明;年鉴学派史学理论的哲学意蕴[D];黑龙江大学;年

彭流萤;中国电视剧史学研究新论[D];中国艺术研究院;年

韦丽华;越南当代史学的发展与嬗变[D];郑州大学;年

詹志华;中国科学史学史研究[D];厦门大学;年

周杨;台湾地区的史学方法与史学史研究(1945-2000)[D];华东师范大学;年

崔华杰;传教士学者与中国历史研究[D];上海大学;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0条

陈杰;2019年历史理论研究综述[D];扬州大学;年

李伟魏;傅斯年的史学理论析论[D];西南交通大学;年

高尚;2019年历史理论研究综述[D];河南大学;年

庄永燕;浅析梁启超的新史学理论及其在清学史研究中的运用[D];浙江大学;年

李琳娟;2019年历史理论研究综述[D];山东大学;年

顾晓玲;尹达史学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年

赵亮;2019年历史理论研究综述[D];云南师范大学;年

张新宁;尹达史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年

丛晓立;2019年历史理论研究综述[D];东北师范大学;年

10

汪妮;浅析翦伯赞的史学思想[D];湘潭大学;年

11

雷萱;2019年历史理论研究综述[D];华东师范大学;年

12

张美丽;20世纪前半期马克思主义史学中国化的道路[D];华中师范大学;年

13

李新冲;2019年历史理论研究综述[D];扬州大学;年

14

雷昕菲;延安时期范文澜的历史研究对马克思主义史学中国化的贡献[D];陕西师范大学;年

15

董彩云;2019年历史理论研究综述[D];山东大学;年

16

赵原;李新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D];山东大学;年

17

王跃;2019年历史理论研究综述[D];成都理工大学;年

18

赵连杰;蒋大椿与改革开放以来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建设[D];山东大学;年

19

李航;2019年历史理论研究综述[D];河北大学;年

20

程鹏宇;建国前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中国史观[D];西北大学;年

21

杨思慧;2019年历史理论研究综述[D];河北师范大学;年

22

梁文慧;1978-2012年中国大陆心理史学研究[D];扬州大学;年

23

赵奎;2019年历史理论研究综述[D];湖南师范大学;年

24

于慧超;总体史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借鉴与运用[D];扬州大学;年

25

姜爱智;2019年历史理论研究综述[D];华东师范大学;年

26

俞宏杏;胡应麟《史书占毕》及其史学理论[D];云南师范大学;年

27

王雪琪;2019年历史理论研究综述[D];黑龙江大学;年

28

韩杰;杨翼骧的中国史学史研究[D];安徽大学;年

29

曾欣;2019年历史理论研究综述[D];华中师范大学;年

30

王灿;历史的视觉诠释[D];中南民族大学;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0条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史学部 于世华;2021年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发展报告[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

本报记者 曾江 通讯员 谢辉元;把握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新趋势[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

本报记者 孙美娟;构建中国特色史学理论学科体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

本报记者 张清俐;历史学为何需要“哲学的观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

记者 庄电一;宁夏学者对中国民族史学理论做出新探索[N];光明日报;2016年

舒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繁荣发展史学理论[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本报记者 刘学;努力推出一批有思想穿透力的精品力作[N];人民日报;2019年

本报记者 郑讴;从“断”到“通”:勾勒理论发展脉络[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记者 户华为;专家学者共商如何推进新时代史学发展[N];光明日报;2022年

10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周韵曦;中国历史研究院将实施“学者工作室”制度[N];中国妇女报;2019年

11

记者晁天义;历史知识社会化应“通”、“俗”相统一[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12

本报记者 陈原;治史求实 治学经世[N];人民日报;2014年

13

;通古今之变 周万事之理[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

14

本报记者 张杰;关注史学研究的叙事转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

15

;什么是历史?[N];文汇报;2011年

16

记者 张娓;推动相关历史学科融合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

17

本报记者 张丽;用心血与智慧推动新时代史学发展[N];人民政协报;2020年

18

郑成宏;专家研讨历史学的继承与创新[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19

本报记者 徐秀丽;知古鉴今 资政育人 不断推动中国历史研究发展[N];中国文物报;2019年

20

记者 张娓;以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为指导 集中精锐力量办好中国历史研究院非实体研究中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

21

本报记者 户华为 本报通讯员 白伟;发出中国学术的“历史正声”[N];光明日报;2019年

22

本报首席记者 单颖文;老外写的《中国历史研究手册》靠谱吗[N];文汇报;2017年

23

记者 李玉;加强反思中国历史研究方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

24

;全国历史学专家学者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座谈会[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

25

通讯员 王振 尹训松 魏新喻;公司党委赴中国历史研究院参观学习[N];交通建设报;2023年

26

卜宪群;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指导地位[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27

记者 李佳霖;全国主要史学研究与教学机构庆祝建党百年优秀成果发布[N];中国文化报;2021年

28

本报记者 户华为;今天,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历史学[N];光明日报;2019年

29

本报记者 张凤娜;筑牢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坚强阵地[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30

顾言;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上一篇: 布洛芬的历史:他用 10 年时间发明了布洛芬,等了 7 年国家才配批准
下一篇: 论历史学理论研究(精选推荐)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