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论文定稿《对“历史教学中有效对话”的认识》

论文定稿《对“历史教学中有效对话”的认识》

论文定稿《对“历史教学中有效对话”的认识》论文定稿《对“历史教学中有效对话”的认识》

对“历史教学中有效对话”的认识

仁和坪中学陈华东

【摘要】:课改以来,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通过历史教学中的“有效师生对话”研究,促使历史教师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逐步找到“灵动”之源,让每一个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方式和意识,师生在“灵动”历史课堂中教学相长.

【关键词】:对话背景对话定义对话作用对话影响

21世纪是对话精神的时代.对话哲学的蓬勃发展掀起了世界范围内学校教育从“传递中心教学”到“对话中心教学”的转换.有效对话课例研究包含有四类:有效的生本对话研究、有效的生生对话研究、有效的师生对话研究、有效的师本对话研究.本文重点浅谈对历史教学中的“有效师生对话”的认识和理解.

一、背景

课改以来,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积极探索“自主合作,乐于探究,启迪心灵”的教学理念与方略,取得了显著成绩,课堂教学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为进一步深化课题教研,“灵动”历史课堂,宜昌教育科学研究院开展了历史新课程“对话教学、灵动未央”教育课题研究.该课题在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立项,成为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五峰仁和坪中学有幸参加子课题---“历史教学有效对话课例研究”的实施,为历史灵动课堂助力.

作为研究教师,首先需要理解占引领地位的“有效师生对话课例研究”中的二个基本问题.一是什么叫“有效师生对话?”;二是弄清楚“有效师生对话研究”的过程和最后结果对历史教学有什么作用、对课堂主体学生、对课堂引导者教师又有何影响?

二、“有效师生对话”定义

德国的克林伯格认为:“在所有的教学中,都进行着最广义的师生对话.相互作用的师生对话都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标识,有效是相对无效的师生对话而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它则是建立在民主、平等基础上的教师、学生、教材和环境之间激荡起的心灵共振的效应和呼应.知识,在有效对话中增值;思维,在有效对话中碰撞;情感,在有效对话中融通,师生共同感受课堂中的生命的涌动和成长.

三、“有效师生对话”对历史课堂教学的作用

随着教学理论的不断完美和教学改革实践的深化,教师们在课堂上已基本摒弃了老师讲,学生听,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一言堂”的教学模式.这又为“对话教学”的实施提供了现实基础.

(一)有效师生对话可以纠正现实中对话教学的“走偏”.

纵观历史课堂,对话交流尤其是师生对话交流在课堂中比重也不小.但由于我们在教学理念与观念上的认识不足,导致大量的对话交流浅薄泛化,质量不高,行为走偏.有效师生对话则可以纠正现实中的对话教学的“走偏”.

在思想上纠偏.一提到师生对话,许多人就自然而然联想到课堂上的师生问答,以为那就是师生对话.作为教学状态的师生对话,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课堂上的师生问答.有些发生在课堂上的师生问答,其实并非真正地师生对话.真正的师生对话,指的是蕴涵教育性的相互倾听和言说,它需要师生彼此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从而获得精神的交流和价值的分享.他不仅表现为提问与问答,还表现为交流与探讨,独白与倾听,欣赏与评价.这是有效师生对话在质的方面的要求.

在实践中纠偏.有效的师生对话可以纠正现实中的对话教学的“实心”现象.此现象指严格按教学设计推进教学,教学程序环环相扣,对话交流固化僵化.在教学中,老师常常担心因交流放开,难以控制节奏,影响教学进程,因而严格控制学生思考时间和讨论交流时间,课堂犹如“铁饼”一块,密不透风,失去弹性.有效的师生对话是立足以学为本,以学定教,强化“大预设,小生成”,重视开放、共鸣和有趣的话题的展开.敢于雕空课堂结构,放飞学生思维.

(二)“有效师生对话”可以打造“灵动”历史课堂

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除了语言智能和逻辑/数理智能两种基本智能以外,还有其他七种智能,即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和存在智能.”毫无疑问,当代中学生不同程度地拥有这些智能,而且智能之间的不同表现,则体现了个体间的智能差异.

一线历史教师经常感叹学生在不断地变化与发展,现在的学生往往更具独立性,思维敏捷,知识储备量大.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中学生正处于个体思维能力发展的逐步成熟阶段,这一时期思维的主要特点是:“能将事物的形式与内容分开,可以离开具体事物,根据假设来进行逻辑推理,能按形式逻辑的法则思考问题.从总体上来说,中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但有时思维中的具体形象成分还起作用.”

因此,传统的说教式的历史教学模式已经越来越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历史教师必须打破旧有观念,变革师生关系,以巧劲传授知识,以智慧培养能力.针对不同智能特征及其所表现的差异,激发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发展,既需要历史教师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更新教学理念,还需要历史教师广泛阅读,优化教学设计,提升历史教育教学的效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之热爱历史,钻研历史,满足其对历史课堂的学习需要.

四、“有效师生对话”对学生的影响

“有效师生对话”可以让学生主体性得到发展及其独立的人格.

对话作为一种学校教育理念,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及其独立的人格意识.有效师生对话中民主、平等的教学原则,激发学生创造性发展的素质,培养学生作为未来公民应当具备的自信心和自信力;有效师生对话中非独白式的教学方法,换来的是学生独立判断、选择的能力;有效师生对话中的对话意识、对话能力的教学目标,强调的是学生作为未来的公民应该具备的素质之一.

“有效师生对话”还可以让学生通过交流协作把历史知识内化成自己的价值判断,学会倾听他人的观点,弄清不同观点所代表的真正意义,承认不同观点可能存在的事实,深化对历史内容复杂性、深刻性的认识,更理性地审视自己最初的观点,进而继续坚持自己的观点或者转变自己的观点,通过整合使其朝一个新的方向发展,从而产生新的发现和创造性的意义.

五、“有效师生对话”对教师的影响

课堂观察发现,有效师生对话可以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在历史教师思维活跃的情绪感染下,活泼好动的学生更易激荡起奇思妙想,因而“灵动”历史课堂容易出现难以预测的突发性问题.如何优化、深化、转化学生稍纵即逝的“星星之火”?如何保证历史课堂有效继续?无疑是一个关系到未来历史课堂发展的问题,也是历史教师应不断叩问的关键问题.

对话教学的引入意味着教师要重新认清自己.对历史教师而言,历史知识的教学应该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鼓励学生以各自的知识、经验,有创造性地与教材对话,完成对事实性历史知识的整体建构.在教学过程中,历史教师应是课堂教学的领导者与组织者,引导学生就各自不同的观点展开对话.

历史教师在重视有效师生对话的同时,还要善于反思对话、总结教学对话经验,实践、反思也是历史教师成长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超越常规教学中对课程内容的机械复制,积极对自身的课程与教学行为进行反思.”美国学者波斯纳所提出的教师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揭示了教学反思与教师成长的正向关系.反思应贯穿于历史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既要对历史教学对话内容进行反思,也要对教学对话方法进行反思;既要对同行批评指正进行反思,也要对学生所提问题与课堂反应进行反思,不断反思与叩问的目的,是为了历史教育教学能担负起传承文化、陶冶人性、造就良才的使命,谱写真正的“灵动”历史课堂之曲.

综上所述:“灵动”历史课堂中的有效师生对话,举手投足都充满千百年历史传承的文化底蕴.师生的有效对话“灵动”起来,才能互动汲取养分、共享智慧,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基于对话为了对话在对话中——历史新课程“对话教学、灵动未央”教育研究课题开题报告宜昌市教科院喻照安

2.《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3.《关于“灵动”历史课堂的畅想与实践性研究》○许伟(作者地址/江苏省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214001)此文发表于《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5年第7期.

4.《对话教学在高中历史课堂的实践与反思》的结题报告新区一中杨洁

5.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对话晋江市平山中学黄晋瀛

6.浅谈构建师生有效对话的策略羌春霞江苏常州市武进区郑陆中心小学213111刊名:小学教学参考2011,(33)

7.周仕德《历史对话教学初探—从教育学视角探讨历史教学改革》

上一篇: 宇宙的历史真相(一)
下一篇: 历史学的功用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