塬上草
最终印证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博大精深,是它的文化。文化是丈量历史是否厚重的一把标尺。任何时候,历史文化就好比一个国家的储备、一个民族的积累、一个城市的血脉、一个家的家底,它是国家和民族发展进步的底气。
“丝绸之路三千里,华夏文明八千年”。我省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也是名副其实的文化资源宝库,华夏文明起源和繁荣的重要见证和标志性遗迹数不胜数。据史料记载,伏羲、女娲、神农、轩辕黄帝、西王母等古代神话始祖“祖籍甘肃”,庙宇寺窟、画像雕塑等在甘肃大地上留下永久的足迹,全省共有远古时代以来的遗址遗迹17000余处,非物质文化遗产27000余种,各类石窟寺337座,出土汉简占全国总数的82%,有266部古籍入选《国家珍稀古籍名录》,馆藏文物近43万件。大禹治水的九条河,有六条在我省或发端于我省。多民族文化自汉唐十六国时期在我省延续至今。我省境内的明长城资源居全国之首。我省也是佛教文化、伊斯兰文化和道教文化的通道。
据统计,我省的历史遗产、经典文化、民族民俗文化、旅游观光文化等资源丰富度排名位列全国第五,这些独具魅力的文化遗存,丰厚悠久的文化资源,既是提振、支撑、引领社会经济上台阶的重要举措,也是我们进行文化建设的强大优势和独特资源。完全可以说,我省是“一步千里、一眼万年”的地方。丰富厚重的物质文化遗产、悠久深远的历史文明之源,在陇原大地处处散发着耀眼的光芒,焕发着征服世界的魅力。
“文化是人类心灵之树上结出的圣果。”任何地方的地域文化,都是在区域土壤中经过历史演进而孕育成长的,悉心发掘这些地域文化,既是对文化的抬升和塑造,也是探寻历史文化的密码。
嘉峪关作为名符其实的文化大省的一个重要节点城市,借鉴全省所有文化,以此拓展我市的文化内涵和外延,是准确定位我市文化的有效坐标,是建设和打造我市文化旅游品牌的战略前提,也是确保我市文化在高格局、大方向下有效推动和不断繁荣的必由之路。
马云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现在的商人要寻找一个今天做、明天就可能成功的机会,基本没有,因为这个世界聪明人太多了。比聪明你已经没有机会了,比勤奋估计更没有机会,你只能比未来、比眼光。”
看来,文化发展更需要像马云所说的那样“比未来、比眼光”,比把握整体的能力。嘉峪关作为文化丰厚的甘肃重要城市,“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长城魂、丝路情、边塞风、魏晋梦,天天与我们相伴,这正是我们重要地域文化的特色,可以自豪地说,我们嘉峪关始终被丰厚的本土文化所侵染,被周边知名品牌文化所笼罩。从市政府公布的36处文物点和不可移动的94处文物来看,历史文化始终装点着我们生活的这方热土。这些正是我们连接华夏文明的金钥匙,也是我们挖掘和探寻更为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的密码。正是有了这些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再搭乘省内周边文化之舟,进一步扩展我们的文化内涵和外延,才更能使我们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焕发出勃勃生机。
“丝绸之路黄金段,戈壁明珠欢乐谷”。只要我们不断扩充古丝路文化的深刻内涵,丰富丝路文化的现代理念,正确处理好在历史遗存、经典文化、民族民俗文化、旅游观光文化等相互联结、相互作用的关系,不断挖掘并展现独特的地域文化魅力,把以古老的丝路文化、长城文化及其他古老文化,当作开发嘉峪关的文化实力,把全省丰厚的物质文化遗产、悠久的历史文明之源,当作文化建设的巨大潜能,就一定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嘉峪关就一定能在丝绸之路黄金带上发挥出独特的作用、书写出科学发展的鸿篇巨制,也一定能在“一带一路”发展中发挥出像“天下雄关”一样无可替代的作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