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一、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一)中国学者的代表性观点(二)国外学者的经典规定(三)社会心理学的定义社会心理学是对人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规律进行系统研究的科学。这里所说的人,既包括个体也包括群体,而所谓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则是指个体或群体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对于来自社会规范、群体压力、自我暗示、他人要求等社会影响所作出的内隐的和外显的反应。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从研究对象的角度可以把社会心理学的体系划分为个体心理和个体行为、社会交往心理和行为、群体心理以及应用社会心理学等四个层面。三、社会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一)社会心理学是具有边缘性质的独立学科,是理论性极强的应用学科社会心理学1.社会心理学与心理学的关系2.社会心理学与社会学的关系3.社会心理学与文化人类学的关系种研究取向的形成、综合及基本特点1.心理学取向的社会心理学。2.社会学取向的社会心理学。3.文化人类学取向的社会心理学。4.种主要研究取向的比较(1)研究的重点不同。(2)研究的内容不同。(3)研究方法不同。第二节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常用术语变量:指在性质、数量上可以变化、操纵或测量的条件、现象或特征,它可以分为自变量和因变量。
效度:是指在测量对象时所具有的正确度,也就是说,所测结果必须符合该种测量的目的。它又分为内在效度和外在效度。信度:是指一个测量所测得的分数的稳定性或可靠性,也就是测得的分数的可重复性。二、社会心理学的具体研究方法1.观察法;2.实验法;3.调查法;4.档案研究法。三、社会心理学研究中的偏向及伦理问题1.研究者偏向;2.被试者偏向;3.伦理问题。思考题1.如何理解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2.试比较3种主要研究取向的社会心理学。3.研究社会心理学有什么意义?第二章社会化第一节一、社会化是什么社会化是个体通过与社会的交互作用,适应并吸收社会的文化,使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由此看出,社会化具有两个任务:第一,使个体知道社会或群体对他有哪些期待,规定了哪些行为规范;第二,使个体逐步具备实现这些期待的条件,自觉地以社会或群体的行为规范来指导和约束自己的行为。二、社会化的基本途径1.社会教化社会教化可以分为两大类:(1)系统的、•正规的教育。(2)非系统的、非正规的教育2.个体内化个体内化的社会心理机制,其中主要包括:(1)观察学习(2)认知加工(3)角色扮演(4)主观认同(5)自我强化三、社会化的历程社会化是人的终生课题。
生命不同时期的社会化1.儿童时期2.青少年时期3.成年时期(二)继续社会化与再社会化1.继续社会化指成年人经过基本社会化之后,为了适应社会文化环境,继续学习社会知识、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的过程。继续社会化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进一步接受社会的文化传统和生活经验:(2)在再生产社会经验、•创造新文化的过程中,接受新的价值观念和社会行为模式。2.再社会化指改变原已习得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建立新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确立新的生活目标的过程。一般说来,有两种不同性质和形式的再社会化:(1)强制性的,即被动再社会化)非强制性的,即主动再社会化。(三)反社会化与反向社会化1.反社会化反社会化主要有两种类型:(1)无理性型。(2)有理性型。2.反向社会化(文化反哺)四、社会化的内容(几种主要类型)社会化贯串人的一生,它涉及一个人生活的所有方面。人们一般按照社会化的内容为标准,将社会化划分为不同的类别。(一)政治社会化(二)道德社会化道德社会化的六种模式:1建立理论基础(模式)2思考(模式)3明确价值标准4值分析(模式)5社会行动(模式)6认识的道德发展(模式)。(三)性别角色社会化第二节社会化的因素一、社会化的生物学基础----遗传因素遗传对个体的发展决定以下3个方面:(1)基本特征。
在生理方面,遗传决定个体的身高、体型、肤色、血型;在心理方面,遗传的决定作用不如生理那样明显,但一般认为个人的智力、知觉、动作等行为特征均与遗传有密切关系。(2)男女性别。(3)单胎还是多胎。二、社会环境因素(一)社会文化(二)家庭(三)学校(四)同辈群体(五)大众传播媒介(六)职业背景第三节社会化的理论(略)一、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偏重于生物学(biology)的观点,后来的新精神分析理论,则偏重于社会文化因素的观点。这派理论对社会化研究的影响十分深远。(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埃里克森的新精神分析理论E.埃里克森的人的心理社会发展的八阶段理论。二、认知发展理论瑞土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认知发展理论主要从认知角度来研究人的社会化。而关于人的道德发展的学说前习俗、习俗、后习俗三个水平和六个阶段。(一)皮亚杰的观点皮亚杰强调了个体道德品质中的认知成分----道德判断。(二)科尔伯格的观点柯尔伯格把人的道德发展过程分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1.前习俗平(或前世俗道德期)。包括两个阶段:(1)惩罚与服从的定向阶段(或避罚服从取向)(2)工具性的相对主义定向阶段(或相对功利取向)2.习俗水平(或世俗道德期)包括两个阶段:(3)好孩子定向阶段(或寻求认可取向)(4)维护权威与社会秩序的定向阶段(或遵守法规取向)。
3.后习俗水平(或后世俗道德期)。也包括两个阶段:(5)社会契约的定向阶段(或社会法制取向)(6)普遍道德原则的定向阶段(或普遍伦理取向)三、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是在行为主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班杜拉是当代社会学习理论最著名的代表人物,从认知和行为联合起作用的观点上看待社会学习。他认为儿童学会的许多行为模式都不是按照早期行为主义提出的强化----惩罚方式学到的,而是通过观察----模仿学会的。班杜拉既强调社会环境,又强调认知因素对学习的影响。他不仅注意个体的行为表现,还关心行为的社会习得过程,认为自我调节在行为改变中起着关键作用。四、正常成熟论由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等提出,他们认为人的社会化并不单纯是又社会规范、社会压力等外部力量塑造的,而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自然成熟过程。五、群体社会化理论JudithRichHarris提出了群体社会化理论。群体社会化理论的核心假设是社会化具有情境特异性,认为父母对儿童社会化没有长期影响,同伴群体是儿童人格发展最主要的动因,成对关系(如朋友关系)对人格发展没有长期影响。这些与一般社会化理论相左的观点在学术界引起了争议。思考题1.社会化的定义、种类和内容是什么?2.社会化的因素有哪些?3.社会化的理论有哪些?第三章社会角色第一节一、社会角色的本质与含义社会角色:处于一定社会地位的个体,依据社会客观期望,借助自己的主观能力适应社会环境所表现出的行为模式。
二、社会角色的类型(一)根据角色存在形态的不同:理想角色、领悟角色和实践角色(二)按获得方式:先赋角色和自致角色(三)按角色行为的规范化程度:规定性角色和开放性角色 (四)根据角色与角色之间的权利和地位:支配角色和受支配角色 (五)按角色扮演者的最终意图(角色功能): 功利性角色和表现性角色 (六)根据角色参与的程度,将角色分为七种类型 (七)根据角色表现的隐显状况,将角色划分为活跃性角色与潜隐性角色。 (八)社会对角色有无明确的期望以及角色对期望的执行情况,将角色划分为正式角色与非 正式角色。 (九)从人们承担角色时的心理状态上区分为自觉角色与不自觉角色。 三、社会角色的功能 1.角色的互动功能 2.角色的规范功能 3.角色的自我表现功能。 第二节 角色理论(略) 第三节 角色学习、扮演与冲突 一、角色学习 1.形成角色观念; 2.学习角色技能。 角色观念包括 二、角色扮演(一)G.米德的观点:《心灵、自我与社会》 (二)戈夫曼的《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演》 三、角色的社会化 (一)米德的论述 (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角色的创造说明了角色社会化的复杂性,它不是一种简单模仿式的学习,而是一种带有创造 性特征的复杂活动,它通常包括相互联系的三个阶段: 1.角色认知阶段。
2.角色移情阶段。• 3.角色行为阶段。 四、角色丛与角色冲突 (一)角色丛 角色丛:与行动者的各种身份中的某个身份相联系的所有角色的集合。罗伯特K.默顿:“角色 丛,其意思指处在某一特定社会地位的人们相互之间所形成的各种角色关系的总和。因此,社会 的某一个别地位所包含的不是一个角色而是一系列相互关联的角色,这使居于这个社会地位的人 同其它各种不同的人联系起来。” 比“角色丛”更大的概念是“角色库”,它包含了某一特定人物的全部角色丛。 (二)角色冲突 每一个角色都有着自己特定的角色丛,而该角色丛中与之发生互动的角色伙伴对他都有着一 定的角色期望。当这些期望彼此出现矛盾或个体对过多的角色期望难以应付时,就必然会造成同 一角色丛或角色库中的不同角色间发生冲突。 角色冲突分为两种: 1.角色间冲突 2.角色内冲突 (三)如何消除角色冲突 “角色紧张”:角色冲突给角色扮演者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力不从心、左右为难。美国社会心理 学家W.古德将这种处在角色间冲突情境中的个体所体验的心理状态称之为。 在《角色紧张》一文中,古德提出了解决这种紧张的具体方法:即从各种互为交叉的角色中 挣脱出来,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用到那些对自己更有价值的角色上。
至于一个角色是否有价值则 取决于这样三个方面: (1)该角色对个体的意义如何; (2)不扮演某些角色可能产生的积极和消极的结果; (3)周围的人对你拒绝某些角色的反应。 第三节 性别角色差异 一、性别角色内涵与定义 性别角色是指属于特定性别的个体,在一定的社会和团体中占有的适当位置及其被社会和团体 规定了的行为模式。 性别角色含义: (一)性别角色是以性别为标准进行划分的一种社会角色; (二)性别角色的划定,决定着某一个体的社会化定向,不同的社会化定向必然导致男女有 选择地接受不同的社会影响,使男女形成了与其特定的性别角色地位相适应的、不同的心理内容 和个性倾向; (三)性别角色是由社会和团体为男女规定的一套行为规范,它对个体的行为模式进行性别 的标定;同时性别角色也指个体的性别角色规范行为。 (四)男女性别角色相对存在、互为参照,是人类性别角色统一体中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不可缺一的两个侧面 二、性别角色的功能 (一)功能特化论 帕森斯提出的。男子发挥着工具性功能;而女子则发挥着表达性功能。 (二)生存形态论 巴卡恩提出的。认为"能动性"和"合群性"这两种基本模式能代表所有的生存形态。
以上两种观点是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性别角色的功能,说明了男女性别角色在社会生活中的不同功能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 三、性别角色的特点 (一)文化制约性。 (二)相对稳定性。 (三)性别角色的多样性。 四、性别角色差异 (一)攻击性 (二)自信和自我评价 (三)焦虑 五、性别角色的获得与分化 (一)性别角色分化的生理基础 1.遗传基因。 2.性激素 3.大脑 (1)下丘脑 (2)两半球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