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尚之信和尚可喜是一个人吗(尚之信简介)

尚之信和尚可喜是一个人吗(尚之信简介)

尚之信和尚可喜是一个人吗(尚之信简介)收到了尚可喜坚持要退休的上书,只是这退休却从原来的退了就走,改要求让自己儿子继续当藩王,这让康熙帝分外不爽。就立马找了个由头让尚可喜退休,顺带寻思让吴三桂等一众藩王全部滚蛋。尚之信和尚可喜是一个人吗(尚之信简介)可怜这尚可喜,临了依旧被利用,成了康熙帝清算汉族藩王的由头。(康熙皇帝)祖籍山西洪洞的他,家里是十八辈农民出生,曾祖父移居到北直隶,

收到了尚可喜坚持要退休的上书,只是这退休却从原来的退了就走,改要求让自己儿子继续当藩王,这让康熙帝分外不爽。

就立马找了个由头让尚可喜退休,顺带寻思让吴三桂等一众藩王全部滚蛋。

尚之信和尚可喜是一个人吗(尚之信简介)

尚之信和尚可喜是一个人吗(尚之信简介)

可怜这尚可喜,临了依旧被利用,成了康熙帝清算汉族藩王的由头。

(康熙皇帝)

祖籍山西洪洞的他,家里是十八辈农民出生,曾祖父移居到北直隶,就成了京城人。后来祖父尚继官时发迹,去往辽东为官,这尚可喜就成了辽东子弟。

18岁时,因后金入侵辽沈,他父亲尚学礼迁徙辽西松山避难,期间母亲死于战乱。他爹尚学礼加入明军王化贞部,后来又成了皮岛守将毛文龙的人。

尚可喜千里寻亲,加入了毛文龙的队伍,父子团聚之后,两人更受毛文龙信任,尚可喜也摇身一变,成了老毛的养子。

有了这层关系,尚可喜的仕途貌似有了盼头,果不其然,在老爹战死(被后金打死)后,尚可喜顺利继承了老爹的部队,成了皮岛领军大将之一。

(皮岛)

崇祯二年(1629年)六月,悲催的毛文龙被袁崇焕悍然杀掉,成了袁崇焕立威的牺牲品,这就让尚可喜失去了干爹。

没了主心骨的皮岛军,在崇祯四年(1631年)又起兵变,这一次尚可喜站队成功,带领军队平定叛乱,救了东江总兵黄龙,就此成了黄龙心腹,被提拔成游击。

谁曾想这当了游击没几天,明军又发生吴桥兵变,孔有德、耿仲明割据登州成了山大王,尚可喜在黄龙授命下,成了平叛的主力。并在1633年,将这两个日后的战友,赶到了海上去投靠了后金。

尚可喜平叛有功升任副将,驻守广鹿岛。

但是悲剧马上发生了。

1633年7月,叛徒孔有德、耿仲明领着后金军来复仇,占领旅顺,杀了黄龙,也逼的尚可喜全家几百口人投水自尽。

(尚可喜)

按理说,该跟清朝水火不容吧?可是并没有,他反而在后续成了清朝人。

黄龙死后,新任东江总兵是沈世魁。

这沈世魁跟尚可喜过节颇多,弄得尚可喜时刻忧虑生死,就起了反叛的心。

看着曾经的老哥们孔有德、耿仲明在后金混得不错,他也不管啥一家人的死仇了,居然派部下联络皇太极。这可让皇太极高兴坏了,说了句“天助我也”之后,尚可喜的部队有了别称“天助兵”。

这“天助兵”的人数可不少,尚可喜劫掠了辽东附近五个岛的军民一万多人投奔了皇太极,让后金一夜之间有了水军。

这做派让皇太极大喜过望,说尚可喜“达变通权”、“知明运之倾危,识时势之向背”,末了就给了尚可喜一个总兵官,成了反明急先锋。

(升官发财)

不过这还没完,明崇祯九年(1636年)皇太极建立清朝,加官鬻爵,尚可喜跟耿仲明等人一起,成了清初著名的三顺王,至于王号也很喜感,叫智顺王,意思是有从龙之智。

不知他死在后金手中的亲人,做何感想?

随后岁月,尚可喜跟随皇太极和多尔衮征战四方,松锦之战中更是立下大功,成了汉军镶蓝旗的一员。

当了汉八旗后的尚可喜,成了多尔衮帐下的精锐。

公元1644年明朝覆灭后,尚可喜跟随多尔衮入关,在一片石之战击败李自成后,一路追杀直到李自成死在九宫山,才回驻海州。这之后的尚可喜跟定南王孔有德、靖南王耿仲明一起,成了清朝扫平南明的大帮手!

顺治三年(1646年),他们三人组团进攻湖南,打了两年才收兵回北京!

公元1649年尚可喜又一次升官成了"平南王",收获了一堆赏赐后,跟“靖南王”耿仲明一起携家带口进驻了广州。

在一路坎坷抵达广州之后,尚可喜进攻广州城,南明永历帝见势不妙转身就跑去了梧州,清军围城十多个月,终于击败了坚守广州的南明两广总督(原李成栋麾下副将)杜永和。

战后这尚可喜对待同胞也是罪恶滔天。

斩首明军六千多人,还将不少人赶下海溺死,整个广州城中有70万人被杀,史称“庚寅之劫”。

这杀人越货的本事,让顺治帝特别欣赏。

在屠杀之后,就让他成了广州大员,开始了坐镇一方的藩王生涯、

我想问啊,这人都死差不多了,你管谁?

(杀人无数)

先是在肇庆击败了南明柱石李定国(1653年),后是在潮州平定了郝尚久叛乱(1653年),最后又在新会再次击败了李定国(1654年)直接帮助清朝稳固了广东的统治。

这打自己人打上瘾了,也是够了啊。

经过这接连战争,南明龟缩云贵苟延残喘,就这么被最后一个藩王吴三桂给灭了!

这尚可喜也在南明覆灭后,成了广东地面的老大!

这主政地方的时候干的事情也不少。

南面抵抗郑成功的进攻,内部还弄了点民生建设,顺带建议清朝取消迁界禁海之命,却因为清朝不予许,马上就转脸进攻不希望搬迁的沿海百姓。

这做派咋讲咧?变脸很快,原则性没有,只有关于自身的算计!

最后需要补充一句的是。

这尚可喜是藩王之中最有钱的一个!

因为垄断了广东私市和私税吗。

每年光这的进项就有几百万白银,弄得不少人都说“平南之富,甲于天下”平南王就此成了富裕王爷的代名词。

富裕了的王爷,长期喜欢以退为进!

在顺治十二年时(1655年)就上表说,我老了,想回辽东老家了。

当时顺治帝知道,这东南地面还不稳,尚可喜走了会出大问题,就安抚他说“全粤未定”你老就别走了!

(清朝时局)

这一年,尚可喜第11次上书说:自己想回辽东养老,不如让自己的儿子尚之信继续镇守广东。

一看老头这么较真,康熙允许了尚可喜的退休请求,却否决了尚之信继续割据的要求,顺势下令撤藩。

一看康熙让自己退休,让自己儿子也滚蛋,尚可喜虽不爽,还是准备移交广东,做个安稳的退休老人。

谁曾想这平西王吴三桂不乐意了。

不仅平西王吴三桂不乐意,自己儿子尚之信也不乐意了!

我等了那么久,就等着继承王爵,成为新藩王,你小康熙一句话就想让我家从广州滚蛋,你以为你是谁?

就在广州暗流涌动的时候,平西王吴三桂也摇身一变成了天下水陆军大元帅,发出檄文,扛起了兴明讨虏的大旗。

(吴三桂)

在一轮轮突袭之后,战至公元1675年,吴三桂拿下贵州、湖南、四川以及广西和陕、甘的部分地区,一时间声势大振弄的清朝不少高官贵胄纷纷寻思,迁都得了,要不太危险啊!

清朝中央都寻思迁都了,这尚可喜家也发生了内斗!

原来三藩之乱开始之后,吴三桂就给尚可喜发过檄文,结果这檄文在尚可喜那里并没有通过。

一看尚可喜还是忠诚的,康熙立马笼络尚家人,让尚可喜继续镇守广东,顺势加封尚可喜长子尚之信为镇南王、次子尚之孝为平南大将军。

这弄的认为尚可喜能成为自己帮手的吴三桂郁闷不已,也弄的三藩之乱虽声势浩大,可广东却处于内斗状态,吴三桂联军夜为了争夺广州,打了不少场架。

尚可喜对清朝有多忠诚,从他在广州城自己府邸后院堆满柴火,城破就准备自杀就能看出来!

(尚可喜)

康熙十五年(1676年2月)尚之信派兵直接软禁了自己的爹,夺得了广东军事指挥权,开始呼应吴三桂的叛乱。

一看儿子让自己晚节不保,尚可喜寻思悬梁自尽,却被救了下来!

但这救过来也是暂时的。

几个月后的10月29日,尚可喜就在广州去世了享年73岁,临终前说的话是:

说完这话后,他还命令不听话的儿子们,将曾经皇太极给的工作服取出来,穿戴整齐之后面对北方三拜九叩才毙命。

用一生践行了自己当清朝奴仆的心,也收获了康熙帝的一番感叹和谥号“敬”。

看上去很重视吧?

过了几十年,乾隆就让他进了《贰臣传》,成了流芳千古的奸臣。

嗯嗯,这就是甘当清朝奴仆的下场!

尚可喜的顽固和忠诚,让吴三桂遭殃了!

前文说过,1675年的吴三桂叛军,一路势如破竹,打得清朝岌岌可危,如果不是尚可喜掣肘,完全有可能一鼓作气推翻清朝建立一个新政权。

奈何尚可喜的掣肘,让这一切并不顺利,吴三桂军最关键的三大弱点,也被清朝孝庄太后和康熙帝看到了。

(康熙)

首先:三藩之乱兵力不足!

当时:吴三桂军已经倾巢而出,用尽了全力进攻,可清朝面对这叛乱,动员的仅仅是绿营兵马和驻扎在内地的八旗军,至于关外八旗军还有京城的八旗军十多万人,清朝并没有动用。

其次:吴三桂声势虽然大,打下的地盘虽然多,但关乎清朝生死存亡的江浙财帛重地,却没有打下来。打仗打的是啥,不过钱粮多少而已,这江浙赋税重地在清朝手上,三藩中最有钱的尚可喜,也不听吴三桂的!

这就让清朝有了打持久战的能力。反观吴三桂的地盘,清一色的穷地方。

最后:最关键的是,这三藩之乱看似联合作乱,其实并没有统一指挥,弄的很多仗打的特别糊涂。

这里说个事情就懂了!

就在吴三桂在前线跟清朝死战时,为了缓解前线压力,吴三桂联络台湾的郑经,建议他走水路北上,偷袭清朝的财帛重地江浙还有大本营东北,让清军分身乏术。

可郑经咋做的?

他不仅拒绝了吴三桂的建议,还去进攻福建,打得同为反王的耿精忠焦头烂额。

这做派清朝当然高兴啊,立马抓住机会,在1676年初,派遣四路大军全力进攻福建打得耿精忠遭遇内外夹击,就要完球。

这时,如果是个正常人或许会寻思,不打耿精忠了一致对外。

但郑经不信邪,而且脑回路异于常人。

非要继续打,打得耿精忠穷途末路投降了清朝,直接干趴了三藩之乱的一角,弄得吴三桂扼腕叹息,猪队友。

除了郑经这个编外盟友作死之外,之前说过这尚可喜也是顽固分子,就是不帮忙,最后还是儿子尚之信发动兵变才彻底倒向了吴三桂。

(尚可喜的地盘)

可这尚之信也是个不省心的主,看着吴三桂求援,就是不出兵。

一口一个要准备,一口一个要留守。

弄得吴三桂心烦意乱,仗都打不好了!

如果仅仅心烦意乱也就算了,这造反之后的尚之信还起了坐山观虎斗的心思。

坐看吴三桂和耿精忠拼命。

这做派,说好听点,叫防守反击,说难听点,不过首鼠两端而已。

写到这里我真想问下,你这做派,为什么还要软禁你爹夺权咧,不如乖乖听话啊。

更让吴三桂不好想的是,这尚之信在耿精忠被两面夹击投降后,居然也投降了,纯属脱了裤子放屁,叛乱都成了多此一举,反而让自己爹背个骂名。

(明军时代的吴三桂)

这一来二去仅仅两年多不到,耿精忠和尚之信都降了。

坏消息随后也是一个接一个。

配合吴三桂作乱的陕甘王辅臣,也在不久后被清朝收拾了!

至于那个弄得耿精忠焦头烂额的郑经,在耿精忠投降后也没讨到好处。

费尽心机弄到的福建漳、泉四州,被清军一个反击就又夺了回去,自己只能退守湾湾,当起了岛主。

弄的随后几年都是吴三桂在单挑清朝。

吴三桂一看这状况,虽然雄心万丈,奈何老了啊!

1677年吴三桂已经66岁高龄,早已不是当年横扫西南如卷席的平西王,反而是一个多病体虚的老者。

反观康熙,年方24的他,正是年轻气盛的年纪。

一个旭日东升,一个日薄西山。

这状况,让经不起折腾,也明白士气很重要的吴三桂,在行将就木的年岁,干了一件一直想干的事。

那就是称帝建国!

(当一把皇帝)

目的除了完成遗愿,过一把皇帝瘾,同时,也为了振奋士气拼死一搏。

这振奋之举也有行动为证!

称帝之后的吴三桂,带领5万大军南下,进攻兵家必争之地永兴,接连两次战胜了清军,迫使清军退回了广东。

同年7月,吴三桂再接再厉部署对两广的进攻,收获也不少!

但是,这不过最后的回光返照而已!

同年8月,坐镇衡州的吴三桂,因为天气炎热,心情不佳,突发中风医治无效,在8月18日深夜驾崩。

吴三桂死了,吴军当然要退啊。

同年10月,大军回撤,15岁的吴世璠成了吴三桂接班人。

(大势已去)

半大小子最好欺负了,就开始了欺负孤儿节奏!

随后三年多简直就是秋风扫落叶。

战至1680年,除了云贵外,吴三桂打下的地盘全没了!

1681年,清军进行最后的收尾战争,进攻云南昆明。10月22日,吴军中余从龙、吴成鳌投降,10月29日,吴军将士打开城门,迎接清军入城。

吴三桂接班人吴世璠死,三藩之乱结束!

顺带说一句,就在三藩之乱平定前夕,郑经也挂了,湾湾也在两年后被清军收复。

持续十年的战乱,清朝曾经的五大割据势力一个没跑,全部成了过眼云烟。

今日读来,根源何在?

不过各自算计,勾心斗角而已。

(勾心斗角)

写到这里,还有点意料之外的思考。

这思考就是清朝的统治逻辑,让我想起了曾经的汉朝!

为什么会想到汉朝咧,因为做派相似啊。

都是用保留地方割据分封方式,在朝代前期,用藩王稳固边疆,然后在中后期经济发展了之后,再扫清藩王,平定天下。

汉朝初年刘邦成了天下共主,在汉朝实行郡国制。核心区都是中央的,弄郡县制,边远地区都是诸侯王的分封制。

这一来二去,传播了汉朝文化,给予了边远地区军政自主权,夜让他们有了积极恢复经济的动力,因为赚钱都是自己的吗!

这一来二去几十年后,曾经的边远地区经济恢复了,文化过度了,最后在用削藩甚至战争完成统一,不就万事大吉了吗?

从这点上看,清朝的康熙帝跟汉朝的汉景帝还是有点像的,几乎发挥了相同的历史作用!

唯一不同的是,雍正和乾隆这两个人加起来,貌似也就跟汉武帝打个平手。

上一篇: 圣雄甘地(圣雄甘地七样东西可以毁灭人类)
下一篇: 董夫人(董夫人的宅门在哪江南百景图)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