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里人家.sanlirenjia
《无圈点老档》及其乾隆抄本的名称,原来明确,间或不清;近百年来,却颇混乱。兹据史
料,爬梳分析,阐述原委,做出诠释。不妥之处,企盼讨论。
一
《无圈点老档》是以无圈点老满文为主、兼以加圈点新满文并间杂蒙古文和个别汉文书写的、
记载满洲兴起和清朝开国的史事册档,是现存最为原始、系统、详尽、珍贵的清太祖、太宗
时期编年体的史料长编。《无圈点老档》为世间孤本,现存40册,庋藏于台湾故宫博物院。
早在清乾隆朝,该档之纸,年久糟旧,屡次查阅,翻页摸擦,每有破损,以至残缺。经过奏
准,以老满文照写2份,将其抄本恭藏阁府,这就是《无圈点字档》(底本)和《无圈点字档》
(内阁本)。又以新满文音写2份,贮之大库,以备查阅,这就是《加圈点字档》(底本)和
《加圈点字档》(内阁本)。另办理阿哥书房《加圈点字档》(上书房本)1部。再办理贮藏
于盛京崇谟阁《无圈点字档》(崇谟阁本)和《加圈点字档》(崇谟阁本)各1部。上述《无
圈点老档》原本及乾隆朝办理7部抄本的名称,档案记载,书签所题,明昭彰然,应无争议。
《无圈点老档》,学者又称为《满文老档》、《满文原档》、《满文旧档》、《老满文原档》和《旧
满洲档》等。多年以来,此档名称比较歧异,莫衷一是。我们已查到乾隆朝办理《无圈点老
档》抄本较为全面、完整的档案。据乾隆朝办理《无圈点老档》抄本时所形成80件相关的系
统档案统计,其中有40件档案先后共41次出现《无圈点老档》的记载。且除《无圈点老档》
及其略称《老档》之外,别无它称。盖以此名,划一称谓。.11665.cOm所以,我们沿袭
乾隆朝《无圈点老档》办理抄本时对此档之称谓,称其为《无圈点老档》。
至于乾隆朝办理《无圈点老档》的7种抄本,除《加圈点字档》(上书房本)因现下落不明
而未见其原书外,其余的6种抄本即:《无圈点字档》(底本)和《加圈点字档》(底本)、《无
圈点字档》(内阁本)和《无圈点字档》(崇谟阁本)、《加圈点字档》(内阁本)和《加圈点字
三里人家.sanlirenjia
档》(崇谟阁本),在其每函封套与每册书签上,都有满文书名。
在《无圈点字档》(底本)和《无圈点字档》(内阁本)、《无圈点字档》(崇谟阁本)的每函封
套和每册封面上,都楷写着满文书名,现以拉丁字转写并汉文对译如下:tongkifuka
akuuhergenidangse.点圈无字的档子。
其汉意译文是:“无圈点字档。”
在《加圈点字档》底本和内阁本、崇谟阁本的每函封套和每册封面上,都楷写着满文书名,
现以拉丁字转写并汉文对译如下:
tongkifukasindahahergenidangse.
点圈加字的档子。
其汉意译文是:“加圈点字档。”
由上,近百年的争论,似可一锤定音。
二
本世纪以来,中外学者对该档之称谓殊异,缕述历史,略做考察。
《满文老档》之称谓,始于内藤虎次郎。本世纪初,清朝日薄西山,列强觊觎中国,阁藏珍
秘,始泄外人。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日本大阪《朝日新闻》评论部记者内藤虎次郎
到盛京,在崇谟阁见到(注:本文未用“发现”二字,而用“见到”二字。)了《无圈点老档》
乾隆朝办理之盛京崇谟阁抄本。民国元年(1912年),内藤虎次郎同羽田亨到盛京崇谟阁,
将《加圈点字档》(崇谟阁本)全部进行翻拍。其时,内藤虎次郎所翻拍册档的满文书名是:
“tongkifukasindahahergenidangse。”照片洗印后,装订成相册,在册脊上书写
白色的满、汉两种文字:“满文老档/tongkifukasindahahergenidangse。”神田
信夫教授在《从〈满文老档〉到〈旧满洲档〉》的论文中指出:“《满文老档》的名称,实从内
藤为始。”(注:《满学五十年》,刀水书房,1992年,东京。)内藤虎次郎以《满文老档》做
三里人家.sanlirenjia
书名,向世人介绍,因独着先鞭,又简明通俗,后被接受,广泛流行。
当时,学界对《无圈点老档》及其乾隆朝办理之抄本一无所知。后来,随着时光推移,所见
版本日多,此一书名受到挑战。《满文老档》原指《加圈点字档》中的盛京崇谟阁抄本,即《加
圈点字档》(崇谟阁本),又称新满文小黄绫本。而于其他几种抄本,《满文老档》一名实在难
以涵盖。经学者多年研究,到目前为止,已知《无圈点老档》在乾隆朝共有7种不同的抄本。
所以,《满文老档》这一称谓,是指《无圈点老档》及其7种抄本中的哪一种或哪几种版本
呢?实在难以回答。这就显露出《满文老档》称谓的局限性。特别是有的学者在同一书文里,
使用《满文老档》一称,忽而指此,忽而指彼,或滥用,或乱用。这是内藤虎次郎所始料不
及的。究其滥用或乱用之症结,在于《满文老档》的初始定名含有不科学的基因。
《无圈点老档》及其乾隆朝办理之抄本,拂去封尘,重见天日,使《满文老档》之称谓首遇
诘难。《无圈点老档》为近人所见,始于民国二十年(1931年)。是年二月,故宫博物院文献
馆整理内阁大库档案,见到《无圈点老档》(注:内藤虎次郎著《读史丛录》载:“大正七年
(1917年),余承赵尔巽氏之厚意,观览清史馆史料,看见《满文老档原档》。”载《内藤湖
南全集》第七卷,第344页;神田信夫:《从〈满文老档〉到〈旧满洲档〉》,《满学研究》第
三辑,民族出版社1996年版,北京。按上文《满文老档原档》似指《无圈点老档》即《旧满
洲档》,但内藤湖南之所述,未见其他史料佐证。)。中国其时先后有5篇文章对之加以介绍:
(一)1934年4月,北平故宫博物院文献馆出版的《文献丛编》第十辑,在其卷首刊出《无
圈点老档》照片两幅(注:李学智著《老满文原档论辑》云:“据我详检原档,知其中前一张
为‘洪字号原档’之第一页。后一张为‘盈字号原档’之第七十四页。”),并载文公诸于众,
文曰:“《满文老档》,旧藏内阁大库,为清未入关时旧档。民国二十年三月,本馆整理内阁东
库档案,发见是档三十二册,原按千字文编号,与今所存者次序不连,似非全数。原档多用
明代旧公文纸或高丽笺书写,字为无圈点之满文、且时参以蒙字。„„原档长短厚薄不一,
长者61cm,短者41cm,厚者五百余页,薄者仅九页。中有一册,附注汉文。”此文所指,显
然是《无圈点老档》。撰者虽已看到《无圈点老档》,但仍沿称《满文老档》,致使《无圈点老
档》与《加圈点字档》(崇谟阁本)之称谓相混淆。
(二)1934 年 5 月, 谢国桢先生《清开国史料考·卷首》亦刊出《无圈点老档》照片两幅
(注:李学智著《老满文原档论辑》云:“两张原档影片一为‘寒字号原档’之第二十七页,
一为同号原档之第七十七页。”),并于卷末《清开国史料考补》介绍《无圈点老档》于众。文
曰:“天命、天聪朝满文档册,北平故宫博物院藏稿本,不知撰人名氏。民国二十年春,故宫
博物院文献馆整理实录大库旧档,发现档册颇多。其《满文旧档》黄绫本,与辽宁崇谟阁藏
老档相同。内有黄纸本三十一厚册,为天命、天聪朝满文旧档。”(注:谢国桢:《清开国史料
考补》,《清开国史料考》,北平图书馆刊印,1934 年,北平。按“三十一”当为“三十七”,
可能是排印疏误。)同年末,在《国立北平图书馆馆刊》第5 卷第6 号上,又撰文介绍这一珍
贵满文历史文献。他在这里未用《满文老档》,而用《满文旧档》。诚然,《满文老档》中的“老”
和《满文旧档》中的“旧”,其满文体同为“fe”,是同一含义。然而,在汉文中略有区别。
谢文的《满文旧档》,既指原本,又指抄本;在抄本中,指《无圈点字档》(崇谟阁本),又指
三里人家 .sanlirenjia
《加圈点字档》(崇谟阁本),还指《无圈点字档》(内阁本),亦指《加圈点字档》(内阁本)。
鉴于时代的局限,这是一个不够准确的概念。它使《无圈点老档》与其抄本《加圈点字档》
(崇谟阁本)之称谓相混淆。
(三)1935 年 1 月, 方甦生在《内阁旧档辑刊·叙录》中介绍《无圈点老档》说:“《满文
老档》为盛京旧档之巨擘,其记事年代,起天命以迄崇德元年。今存文献馆者凡三十七册,
盖自乾隆以来,即仅有此数。原本以明代旧公文纸或高丽笺书写,中多残阙。册形之广、狭、
修、短,页数之多寡,极不一致。其文字于厄儿得溺草创,达海增补及加圈点者,三体兼而
有之。”(注:《内阁旧档辑刊》,国立北平故宫博物院文献馆刊印,1935 年,北平。)方氏于
此仍沿用《满文老档》之书名,又致使《无圈点老档》与《加圈点字档》(崇谟阁本)之称谓
相混淆。
(四)1936 年 10 月,张玉全在《述〈满文老档〉》一文中说:“内阁大库发见《满文老档》
三十七本,又重抄无圈点本,及加圈点本各一百八十册。玉全参与整理之役,现在摘由编目
行将蒇事,仅就工作时研究所得,略加陈述,„„”(注:《文献论丛》,国立北平故宫博物院
刊印,1936 年,北平。)参与故宫博物院文献馆《无圈点老档》整理工作的张玉全先生,亦
沿用了《满文老档》之书名,再使《无圈点老档》及其乾隆朝抄本《无圈点字档》(内阁本)
与《加圈点字档》(内阁本)、《无圈点字档》(崇谟阁本)、《加圈点字档》(崇谟阁本)诸称谓
相混淆。
(五)1936 年 10 月,李德启在《〈满文老档〉之文字及史料》一文中论曰:“清内阁大库所
藏《满文老档》,自经故宫博物文献馆发见后,颇引起世人之注意。盖自清太祖以兵甲十三副,
崛起长白,征灭乌拉、叶赫诸部,进而略明。太宗继之,屡挫明师,声势益隆,卒为清代二
百余年之帝业,创奠根基;其间所有军事政治之记载,并爱新觉罗氏族中之事迹及与朝鲜、
蒙古、毛文龙等往来之文书,虽三朝实录、本纪及私家著述颇可稽考。然《满文老档》为实
录、本纪所自出;官修记载,讳饰既多,删削自亦不免。故欲知清初秘史,当以老档较为实
质。”(注:《文献论丛》,国立北平故宫博物院刊印,1936 年,北平。)参与故宫博物院文献
馆《无圈点老档》整理工作并通满文的李德启先生,亦沿用了《满文老档》之书名,复使《无
圈点老档》与其乾隆抄本《加圈点字档》(崇谟阁本)之称谓相混淆。
综上五例,可以看出,内藤虎次郎首用的《满文老档》这一书名,初系专指盛京崇谟阁藏《加
圈点字档》(崇谟阁本)。后来《加圈点字档》(内阁本),亦称为《满文老档》。再后,《无圈
点字档》(内阁本)复称为《满文老档》。由是,《满文老档》之概念,便逐渐外延。到本世纪
60 年代,《老满文原档》和《旧满洲档》称谓的出现,使《满文老档》之概念,又随之延拓。
三
三里人家 .sanlirenjia
本世纪前半叶,已出现《满文老档》、《满文旧档》之称谓;本世纪后半叶,又出现《老满文
原档》和《旧满洲档》之称谓。
《老满文原档》之称,始于广禄、李学智先生。1962 年9 月,台湾大学满语教授广禄先生及
其学生李学智先生,在台中雾峰北沟故宫博物院的仓库里看到《无圈点老档》。当时李学智先
生于匆忙间仅看到三五册即北返,同年12 月,又到台中,会同有关人士,将其拍摄缩微胶卷,
于翌年元月完成,后洗印成放大照片(注:广禄、李学智:《清太祖朝老满文原档译注·序》,
台湾历史语言研究所专刊,第58 辑,1960 年,台北。)。他们将其定名为《老满文原档》。其
命名解释是:“我们将这一批四十册老满文史料命名为《老满文原档》的意思是说:‘这一批
老满文史料大部分是清太祖、太宗两朝的原始记录档案’。至于这一命名是否正确,实在很难
说。”(注:李学智:《评故宫博物院出版之所谓〈旧满洲档〉》,《老满文原档论辑》,文友印刷
纸业公司印,1971 年,台北。)
李学智先生将《无圈点老档》命名为《老满文原档》,其贡献在于:一是打破《满文老档》称
谓流传半个世纪的传统,而给《无圈点老档》以新的命名;二是澄清了《满文老档》概念外
延之含糊;三是用“老满文”来限定其名称的内涵,突出了该档的文字特点;四是在时间上
显现它是清太祖、太宗两朝的册档。
但是,《老满文原档》之命名,受到主方的自诘和客方的叩问:
其一,主方的自诘。广禄教授和李学智先生在其长篇学术论文《清太祖朝〈老满文原档〉与
〈满文老档〉之比较研究》中说:“现存的清太祖的档册,虽仅有二十本;可是这二十本档册
中,据我们的初步检证,事实上并不完全是原档,其中包括大部分书写的真正老满文原档,
以及一本可称满文最早木刻印刷的敕书档。其他有一小部分是曾经后人重抄过的满文老档。
而所谓原档,大致皆是利用明代辽东各衙门的旧公文纸所写或印成的。至于曾经后日重抄的
老档,类皆用所谓高丽笺纸所书写。太祖朝的二十本档册,用明代旧公文纸所写及印刷的原
档占十一册。用高丽笺纸所写的老档有九册。但是这两种档册的记事,常相互重复。而且不
但是原档与老档的记事重复,就是原档与原档的记事也有重复的,老档与老档的记事也有重
复的。”(注:《中国东亚学术研究计划委员会年报》第4 期,1965 年,台北。)由于《老满文
原档》自身存在着“非原档的原档”,因而引起学界同行的商榷。
其二,客方的叩问。陈捷先教授在其长篇学术论文《〈旧满洲档〉述略》,即1969 年台北故宫
博物院影印出版的《无圈点老档》前言中阐述了自己的见解:“前几年广禄老师和李学智先生
用《老满文原档》这个名称,按原档一词,乾隆时已经使用,后来日本学者也有引述的。然
而《老满文原档》所指的档册应该是满洲人在关外用老满文所写的那些档子,至于同时期用
新满文所作的旧档似乎就不能包含在内了。”(注:《旧满洲档》,台湾故宫博物院影印,1969
年,台北。)于是,陈教授用《旧满洲档》的名称取代《老满文原档》的称谓。他阐释道:“我
们现在用《旧满洲档》来命名这批旧档,实际上是从清高宗上谕里得来的灵感,主要的相信
三里人家 .sanlirenjia
这个名称既可以分别旧档与乾隆重抄本在时间上的有先后,同时也可以包含早期满洲人在关
外用老满文和新满文两种文体所记的档案。”陈教授所说乾隆的《上谕》,原文如下:
朕恭阅旧满洲档册,太祖、太宗,初创鸿基,辟取舆图甚广,即如叶赫、乌拉、哈达、辉发、
那木都鲁、绥芬、尼玛察、锡伯、瓜勒察等处,皆在旧满洲档册之内。虽在东三省所属地方,
因向无绘图,竟难按地指名,历为考验。迩来平定准噶尔、回疆等处时,朕特派大臣官员,
将所有地方,俱已绘图,昭垂永久。列祖初开鸿业,式廓疆圉,岂可转无绘图。著恭查满洲
档册,详对盛京志、实录,缮写清单,札寄盛京、吉林、黑龙江将军等,各将省城为主,其
地距省城几许,现今仍系旧名,或有更改,并有无名山大川、古人遗迹,逐一详查,三省会
同,共绘一图呈览。(注:《清高宗实录》卷九九六,乾隆四十年十一月壬午。)
陈教授将《无圈点老档》,命名为《旧满洲档》,其贡献在于:一是援引乾隆帝《上谕》,言之
有据;二是将《无圈点老档》的原本,同乾隆朝的三种照写本——《无圈点字档》底本、内
阁本和崇谟阁本区别开来;三是名称中回避“原档”二字,因其中有的并非原档;四是称谓
中避开“老满文”三字,因其中虽以老满文为主,但不乏新满文和蒙古文;五是强调“旧档”
之意,即满文“fe dangse”, 符合历史传承;六是突出“满洲”二字,包容丰富内涵。
《满文老档》和《满文旧档》的名称,出现于本世纪前半叶;《老满文原档》和《旧满洲档》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