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孙伟良
《辞海》释“起居”:一、作息,日常生活。二、古代专指皇帝的言行举止,皇帝的言行录叫“起居注”。“起居注”是内容丰富、十分珍贵的原始资料,是研究历史很有价值的史料。既然“起居”最原始的意思是作息与日常生活,那么,也允许我有私家“起居注”吧?我的“起居注”取名为《羊石山房备忘录》。
古代的起居注
1984年,16岁的我初中毕业后,去上海建筑工地打工,每天对工作、生活琐事做简单记录。1987年4月回老家进乡镇企业上班,在坚持做简单记录之外,我还对每月的工资袋做了收藏,看到从三四十元涨到五六百元的工资,心里蛮开心的。1995年5月,我到柯桥煤气供应站工作,不久便以个体送煤气谋生。
从1998年12月1日起,我开始了我的“起居注”,记录每天的打工收入、一家生活消费等,1999年的年收入是2万多元,2003年随柯北工业园区开发,务工人员渐多,煤气业务突增,我的年收入涨到了5万元。收入逐渐增加,家庭消费也在潜移默化地改变。
居住支出:1986年时,父亲建造一楼一底房屋一间,造价4000多元;1997年自己又建一间,造价含装修3万元,安装了抽水马桶,这在当时的农村属于时髦消费。
家用电器:1991年结婚时,萧山的表哥送我一台17英寸的黑白电视机;2000年元旦,是农村买彩电的小高潮,我也特地花1160元在绍兴市区买了21英寸的海信牌彩电,女儿要看动画片,又购置VCD一台,以及学习机;2001年,分别花460元、3000元买了油烟机和格力空调;2002年购冰箱;2003年置热水器、浴霸;2004年花4200元买电脑,用上宽带……
通讯支出:1997年买了寻呼机,一直用到2000年;1997年底,固定电话初装费降至3500元,家里安装了电话;因业务需要,于2001年春节买了近千元的诺基亚手机,之后手机一般两到三年更新。
交通支出:起初运煤气是重磅自行车,不久三轮车、助力电瓶车。平时外出游玩或到绍兴市区,2002年前多是坐中巴车到城北桥,当时还有自行车出租,租费每小时0.7元;2002年2月2日后,安昌经齐贤至市区的118路公交车开通,票价2.5元,上城更方便。妻子是重庆人,1992年春节赴渝探亲,硬座48小时,回来买不到火车票,长江轮船5天5夜经上海十六铺码头转道;1997年再次去重庆,快速卧铺,而后来回均飞机……
点点滴滴的琐事记载,两年前经微信一晒,“续修绍兴市志”编辑部老师莅临寒舍,而后编成“一位农民的收入与支出”,入载《绍兴市志(1979—2010)》,见证20年的生活变迁。
我将继续我的“起居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