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别后人伪托之作的研究方法,称之为古籍辨伪。
古籍辨伪工作主要有两个方面:
文献学从一开始就特别重视古籍辨伪。被推为文献学鼻祖的西汉刘向、刘歆父子就已关注古籍的真伪问题。刘向《〈晏子春秋〉叙录》云:“又有颇不合经术,似非晏子言,疑后世辨士所为者。”班固《汉书·艺文志》及其自注皆依据刘歆《七略》编纂。
明代诗人胡应麟
辨伪方法最早提出的是胡应麟,他在《四部正讹》中提出了八种方法: “一、核之《七略》,以观其源;二、核之群志,以观其绪;三、核之并世之言,以观其称;四、核之异世之言,以观其述;五、核之文,以观其体;六、核之事,以观其时;七、核之撰者,以观其托;八、核之传者,以观其人。
梁启超
近代学者梁启超在所著《中国历史研究法》一书中,在胡应麟"辨伪八法"的基础上,又提出"若干条鉴别伪书之公例,"即"辨伪十二条公例"。现录于下:
(1)"其书前代从未著录或绝无人征引而忽然出现者,十有九皆伪。"
如"明人所刻《古逸史》,忽有所谓《三坟记》、《晋史乘》、《楚史梼杌》等书。凡此类
书,殆可以不必调查内容,但问名即可知其伪。"
(2)"其书虽前代有著录,然久经散佚,乃忽有一异本突出,篇数及内容等与旧本完全不同者,十有九皆伪。"
如缪荃孙所藏明钞本《慎子》,篇数与诸旧本”无一相符,其流传之绪又绝无可考,,,可定为明人伪作也 "。
(3)"其书不问有无旧本,但今本来历不明者,即不可轻信。"如"晋梅赜所献《孔传古文尚书》因来历不明,故后人得怀疑而考定其伪?quot;
(4)"其书流传之绪,从他方面可以考见,而因以证明今本题某人旧撰为不确者。
"如"今所称《神农本草》,《汉书·艺文志》无其目,知刘向时绝未有此书。再检《隋书·经籍志》以后诸书目,及其他史传",殆可断言,"其书不惟出神农"。
(5)"真书原本,经前人称引,确有左证,而今本与之歧异者,则今本必伪。"如"古本《竹书纪年》有夏启杀伯益,商太甲杀伊尹等事;又其书不及夏禹以前事,..而今本记伯益,伊尹等文,全与彼相反,其年代又托始于黄帝,故知绝非汲冢之旧也。"
(6)"其书题某人撰,而书中所载事迹在本人后者,则其书或全伪或一部分伪。
"如"《管子》、《商君书》、《汉志》皆著录,题管仲,商鞅撰。然两书各皆记管、商死后之人名与事迹,故知两书绝非管、商自撰。"
(7)"其书虽真,然一部分经后人窜乱之迹,既确凿有据,则对于其书之全体须。慎加鉴别。"如司马迁撰《史记》,明言"讫于麟止","今本不惟有太初天汉以后事,且有宣、元、成以后事,其必非尽为迁原文甚明"。
(8)"书中所言确与事实相反者,则其书必伪。"如今本《道藏》中有刘向撰《列仙传》,其书《隋志》已著录。"其自序云,'七十四人已见佛经’,佛经至后汉桓、灵时始有译本,上距刘向之没,将二百年....即据此一语,而全书之伪,已无遁形。"
(9)"两书同载一事绝对矛盾者,则必有一伪或两俱伪。"如"《涅槃经》佛说云:从今日始,不听弟子食肉。"而"《入楞伽经》佛说:'我于《象腋》、《央掘魔》、《涅槃》、《大云》等一切《修多罗》中,不听食肉’。《涅槃经》共认为佛临灭度前数小时间所说,既《象腋》等经有此义,何得云’从今日始’且《涅槃》既佛最后所说经,《入楞伽》何得引之?是《涅槃》、《楞枷》,最少必有一伪,
或两俱伪也。"
(10)"各时代之文体,善有天然界画,多读书者自能知之。故后人伪作之书,有不必从字句求枝叶之反证,但一望文体即能断其伪者?quot;如"东晋晚出《古文尚书》,比诸今文之《周语》、《殷盘》、截然殊体。故知其绝非三代以上之文。"
(11)"各时代之社会状态,吾侪据各方面之资料,总可以推见崖略。若某书中所言其时代之状态,与情理相去悬绝者,即可断为伪。"如《汉书·艺文志》有《神农》二十篇,其中有"有石城十仞,汤池百步,带甲百万而亡粟,弗能守也"。这种情状"决非神农时代所能有",故《汉书·艺文志》"自注云:六国时诸子托诸神农"。
(12)"各时代之思想,其进化阶段,自有一定。若某书中所表现之思想与其时代不相衔接者,即可断为伪。"如"今本《管子》有'寝兵之说胜,则险阻不守;兼爱之说胜,则士卒不战。’此明是墨翟、宋研以后之思想,当管仲时,并寝兵,兼爱等学说尚未有,何所用其批评反对者。"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