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前言 《汉书》又称《前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东汉班固撰。班固(32 -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市东)人,曾任兰台令史,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其父班彪博学多识,曾作《史记》续篇《后传》六十五篇。班固受汉明帝之命,继父遗业,历时廿五年(58 -82年),大体完稿,唯八表和《天文志》尚未完成。永元四年(92年),班固园窦宪案牵连被捕,死于洛阳狱中。而《汉书》的八表和《天文志》,则由汉和帝命班固之妹班昭补作,并叫马续帮助班昭编写《天文志》。班昭字惠班,又名姬,因其夫为曹世叔,故被人称为曹大家。昭博学多才,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个有才华的女史学家。 《汉书》原分十二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一百篇,合为一百卷,总计约八十一万字。后人嫌该书有些篇过于冗长,又析为上下卷或上中下卷,因而成了一百二十卷。此书上起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王莽地皇四年(23年),记载了西汉二百三十年的历史。武帝以前的传记、表多采用《史记》原文,进行加工整理。武帝太初以后以及昭、宣、咸、哀、平、王莽七朝历史是班固采摭诸书,亲手编纂的。 《汉书》的体例,在基本上继承了《史记》的基础上,略有变通。
《史记》记事贯通古今,而《汉书》则以记载一个朝代为主,从而开创了断代成书的先例,成为纪传体断代史的样板。二十五史中除《史记》外,均属此体。《汉书》各部分的名称与《史记》也不尽相同。它改“本纪”为“纪”,改“书”为“志”,并将世家并入“列传”。在内容上,班固注意吸取过去史家的成果,但也有所增补。如在《史记》八书的基础上,增加了刑法、食货、五行、地理、艺文等志,对后代历史编纂学有很深的影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食货志》虽由《史记·平准书》演变而来,但平准书只写汉初到武帝时的经济制度,而《食货志》则叙述了上古到王莽末年的经济制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讲“食”,记述农业经济发展状况,下篇谈货,记述商业和货币的发展情况,实为从远古到西汉的一部经济发展筒史。它不但弥补了《史记,平准书》的不足,也为后来的纪传体史书开创了记述经济情况的新典范。 另外,《艺文志》记述历代著作的流传情况,是中国最早的一份图书目录,对研究古代学术文化有很大帮助。《地理志》记载了当时郡国行政区划,历史沿革,户口数字,各地物产,经济发展状况及民情风俗等,后来正史多沿用这种办法,立有州郡志、地形志、郡县志、职方考、地理志等,对研究历代地理疆域沿革和地名变更,极为方便。
此外,《汉书》结构严谨,言筒意赅,不失为一部优秀的传记文学作品,在文学史上亦占有很高的地位,其文词精炼生动、典雅,记载人物个性鲜明,其情态跃然纸上,这种文风对后世普影响很大。 但是,班固从维护东汉统治的立场出发,根据董仲舒天命论的观点,极力宣扬五德循环、王权神授、天人感应等谬论,同时又尽力掩盖阶介级斗争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事实,具有浓厚的封建神学色彩。另外,《汉书抉》喜用古字、古词,文字晦涩难懂,给读者造成了不少麻烦。因此,历代为奇其作注的很多,主要有唐颜师古的注本,清王先谦的《汉书补注》,今人杨树立达的《汉书窥管》等,这些对阅读汉书有很大帮助。 52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