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史事探读 ▏古代学生的寒暑假

史事探读 ▏古代学生的寒暑假

史事探读 ▏古代学生的寒暑假许多人以为,寒暑假是现代教育体系下的产物,其实不然,相传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一代名师鬼谷子先生就开始给学生们放寒暑假了。放假的原因还很奇葩。据说

许多人以为,寒暑假是现代教育体系下的产物,其实不然,相传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一代名师鬼谷子先生就开始给学生们放寒暑假了。放假的原因还很奇葩。据说,鬼谷子老师把教室选在了云梦山上的鬼谷洞里,虽然场地成本低,但是洞里有口山泉,一到夏天水位就上涨,搅得学生根本没法儿上课。无奈之下,鬼谷子只好在每年夏天给学生们放假。

史事_史事和史实的区别与联系_史事和史实的区别

元•佚名《夏景戏婴图》

这个故事是真是假已无从考证,但史册中确有记载的是,在汉武帝时期,学生们就有寒暑假了。到了唐代,放假制度得到进一步规范。《唐六典》中记载:“五月给田假,九月给授衣假,分为两番,各十五日。”这里提到的“田假”相当于古人的暑假,而“授衣假”相当于古人的寒假。

颇为雅致的名字似乎昭示着古人的“寒暑假”除了假期本身,还跟生产生活有着紧密的关联。诚然,古人的假期都选在了一年中最适合放假的时节。比如“授衣假”,放假时间是从每年的农历九月开始。因为此时天已转凉,学生们需要回家添置厚衣服,否则在没有空调的古代,学生们冬天很容易着凉感冒,势必耽误学习。

史事_史事和史实的区别与联系_史事和史实的区别

元•佚名《秋景戏婴轴》

“授衣假”的时间一般为一个月。由于古代交通不便,往返路上耗费时间较长。考虑到学生们的实际情况,汉代的学校就已经进行人性化处理了,特意提出将学生们来回路上的时间刨除在外,不计入授衣假内。不过到了唐代,学校的考勤管理严格了起来,各大学校都要求学生们在规定的时间内按时返校。

若是家离得远的学生实在赶不回来,必须提前申请延长假期,否则,等到收假时,一旦有学生被发现逾期不回,就会根据逾期情况受到不同程度的惩罚,严重的会被开除学籍。

于是,每年寒假收假时,古代的学生们便会上演一次“春运”。与之相对应的当然还有暑假,但是也仅有短短的一个月,对家在外省的学子来说,那可真是在家的时间还没有路上的时间长。

暑假一般被安排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因为这时刚好是农忙时节,学生们回家后能够帮着家里干农活。由于这段时间学生们会集中从事田间劳动,因此这个假期也就被称作“田假”了。

国子监等学府执行寒暑假政策时,初级学堂则采取一年三次开学的人性化做法。比如汉代崔寔在《四民月令》中就提到,初级学堂在每年正月农事结束、夏季八月暑热退却和冬季十一月砚冰冻时安排学生入学,这种一年放几次假的教学模式,就相当于现代部分学校的学生们在寒暑假之余,还要放春假与秋假的先行试验了。

到了南北朝时期,冬季开学成了主流。据《北齐书》介绍,学生们的放假时间与开学时间发生变化,主要是因为春夏时节学生们可以留在家里帮助家长做农活,而冬季通常是农闲时间,学生们便可以返校上学了。

然而,官方建议的开学时间真到了具体执行环节,乡间学校常常根据农业生产情况,将开学时间调整为农历十月,以至大诗人陆游都在诗作中提到“儿童冬学闹比邻”,还顺手附注一句“农家十月乃遣子入学,谓之‘冬学’”。

史事_史事和史实的区别_史事和史实的区别与联系

清•佚名《闹学顽戏》

说来奇怪,古人冬季的农活虽然不多,但对于一些以务农为生的家庭来说,家中的孩子是重要的劳动力,就这么送去上学了,等到开春,家里的农活谁做呢?

对于这个难题,古人早已想好了应对之策。他们将冬学的时间安排得很短,大多数学校的教学时间通常定在3个月左右。比如明代的冬学就是从前一年的腊月开始,到本年的三月结束。不过,偶尔也有学校“加量不加价”,华丽地将冬学拉长到一年。当然,这样的学校在当时是少数。

史事和史实的区别_史事_史事和史实的区别与联系

元•佚名《冬景戏婴图轴》

由于冬学上课时间很短,因此安排的课程内容有限。参加冬学的大多是农家贫寒子弟,他们读书的目标不是考状元,而是能识得几个字。相对于大多数学校冬季上课犹如“扫盲班”一样的教学模式,明代的春学便显得“分量十足”。当时,流行的春季上课时间分为“八月制”与“十二月制”两种,也就是说,学生们一旦开学,需要连上8个月,如果遇到“鸡娃”的学校,则要足足上一年。

不过毕竟学生不是铁打的,紧张的神经总要放松一下,哪怕是可怕的“十二月制”上课模式,学生们依然能够拥有一个短暂的假期。这是因为当时的学校统一将开学时间定在正月十五日元宵节后,而放假时间一般是年底春节前。这样看来,学生们还是能在春节期间休大假的。

据史料记载,明代的小学明文规定,学生们平时上课时只有在每个月拜谒孔子的那天放假,至于法定节假日及周末假期是不存在的。失去寒暑假的并不只是小孩子,因为史料中提到的“小学”指的不是现代教育体制下“小学生们的学校”,而是相对于“大学”而言的另一种教学场所。那时候的“大学”主要以教授诗书礼乐为主,而“小学”主要教授文字训诂。

史事_史事和史实的区别_史事和史实的区别与联系

清•罗聘《婴戏图》

到了清代嘉庆年间,那本吓哭无数小孩的《义学条规》横空出世。在这本集学生守则与“公司”考勤制度于一体的文书里,就赫然写着“长不辍耕,幼不辍读,暑日休务者,薄其饩廪”。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炎炎烈日下,大人不能停止劳动,孩子们不能停止读书,如果学校的老师或者家教老师敢给学生放暑假,家长则有权扣除老师的工资。如此一来,学生们的暑假就算是彻底泡汤了。可怜广大的学生们只能忍受着高温酷热埋头苦读。

一直到清朝末年,学子们才再次看到寒暑假的希望。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清末重臣张百熙主持制定了著名的“壬寅学制”,极大地促进了新式学堂的发展。之后,“癸卯学制”的诞生也让真正意义上的“寒暑假”走进了广大学子们的求学生涯,并延续发展至今。

上一篇: 八卦野史:古代女人竟然不穿内裤!是放荡还是另有隐情?
下一篇: 红曲米史料记载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