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早在远古时期就开始探索宇宙天地的问题,出现了“盘古开天辟地”“夸父逐日”“女娲补天”“女娲造人”等神话传说。诗人屈原在《天问》里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天地起源、宇宙结构、日月星辰的问题,从中可见古人对宇宙天地这一重大自然问题的关注。飞天是人类最古老的梦想之一。远古先民受大自然的启发,创造了大量飞行、飞天的神话传说。
南北朝敦煌壁画《莫高窟285窟主室东披》
尧舜二帝的飞行传说
古代贤君帝尧“乘槎泛天河”的故事反映了古人对飞天的渴望,对后世影响甚大。东晋王嘉的《拾遗记》载:“尧登位三十年,有巨查(槎)浮于西海……查常浮绕四海,十二年一周天,周而复始,名曰贯月查,亦谓挂星查,羽人栖息其上。群仙含露以漱,日月之光则如暝矣。虞、夏之季,不复记其出没。”这便是乘槎泛天河故事的起始,是古代对宇宙飞船的想象。这个故事也为后世诗人、词人创作提供了素材,例如,杜甫《有感五首其二》:“乘槎断消息,无处觅张骞。”苏轼《黄河》:“灵槎果有仙家事,试问青天路短长。”辛弃疾《西江月·为范南伯寿》:“灵槎准拟泛银河,剩摘天星几个。”
宋•佚名《仙女乘鸾图》
舜作为古代著名的贤君,出身贫寒。舜出生后不久,母亲离世,父亲又娶妻生子。继母对舜很不好,舜便单独到外面生活。《史记·五帝本纪》记载:“舜耕历山,历山之人尽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上人皆让居;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yǔ)。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而邑,三年成都。”“舜年二十以孝闻。三十而帝尧问可用者,四岳咸荐虞舜,曰可。”由于舜很有威望,在尧寻访天下贤人准备禅让王位时,人们都推荐舜。于是,尧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了舜,并准备让位给舜。地位骤变的舜受到家人的嫉妒和仇恨,父亲、继母和弟弟密谋害死舜。他们想出的办法是把舜骗到谷仓上,然后放火烧死他。
舜的妻子们本是天女,自然识破了这一阴谋。她们让舜去时穿上一套画着鸟形彩纹的衣服,并告诉他:“时其焚汝,鹊汝衣裳,鸟工往。”随后“舜即登廪,得免去也”。对这段话通常的解释是:舜见谷仓着了火,只好跳下,因穿了特制的衣服而能滑翔下来,舜实际上是利用了降落伞或滑翔机的原理。《列女传》等也载有这个故事,有“舜往飞去”或“舜服鸟工衣服飞去”等语,这个“飞”字点出舜的逃生借助了飞行。
不少专家把舜看作是第一个乘降落伞安全下降的人。外国文献中,常把这件事列为航空大事,认为这是人类第一次乘降落伞下降的尝试;也有专家认为舜借助了滑翔机原理得以逃生。除此之外,《山海经》中也载有丰富的有关飞行的神话和传说。在海外诸国中,有的国家的人民长有翅膀,可以飞行;有的国家的人民善造飞车,可以乘风飞行。如北方有一个奇肱国,“其人一臂三目,有阴有阳,乘文马”。后人注解说,奇肱国人善制飞车。郭璞注道:“其人善为机巧,以取百禽;能作飞车,从风远行。”
明•唐寅《嫦娥奔月图》
嫦娥奔月
嫦娥奔月是一个著名的飞天故事,其源于何处已难考证。最早出现在相传成书于商朝的《归藏》中。唐人李善注释南北朝梁代萧统的《文选》时,曾引用《归藏》语句,“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为月精”“昔嫦娥以不死药奔月”,嫦娥服用西王母的长生不老神药后,飞奔月宫,羽化月仙。在《淮南子·觉冥篇》中,后羿也进入了传说之中:“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无以续之。”宋代著名的类书《太平御览》引《拟天问》说:“月中何有?白兔捣药。”又引《淮南子》说:“月中有桂树。”又引《安天论》说:“俗传月中仙人桂树,今视其初生,见仙之足,渐已成形,桂树后生焉。”《酉阳杂俎》中又载:“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从这些记载中可以看出,嫦娥奔月故事中的后羿、桂树、白兔、吴刚、蟾蜍等一些情节慢慢都已具备。
宋•赵伯驹《宋飞仙图》
道教的飞升传说
按照道教传统的说法,得道不但可以长命不死,而且还能成仙飞天。古代典籍留下了大量得道后成仙飞天的故事,表达了人们对飞天的渴望和精神寄托。
《庄子·逍遥游》里记载列子乘风飞行:“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书中的注进一步解释说:“列子姓列,名御寇,郑人,与郑儒公同时,师于壶丘子材,著书八卷。得风仙之道,乘风游行,泠然轻举,所以称善也。”
宋•佚名《萧史乘鸾图》
刘向在《列仙传》里提及周灵王太子晋,七月七日乘白鹤,驻山头谢时人,数月而去。《列仙传拾遗》中又有萧史携弄玉飞升的传说:“萧史善吹箫,作鸾凤之响。秦穆公有女弄玉,善吹箫。公以委之,遂教弄玉作凤鸣。居十年,弄玉乘凤,萧史乘龙飞去。”
在古代流传的飞行故事中,神人神兽常依靠身长翅膀飞行。得道的仙人则有乘仙鹤、骑凤凰、驾飞龙飞行的种种方法。还有一种飞升的方法是服食仙丹。成语“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讲的便是得道成仙的故事。据说汉代淮南王刘安最喜学仙,有8位须眉皆白的老翁向他传道。后来他的学问精进,吃了自己炼的仙丹,同8位老翁在山上白日升天而去。没有吃完的仙丹放在院中的钵子里,被鸡狗吃了,结果它们也飞上天去了,一时间“鸡鸣天上,犬吠云中”。
明•崔子忠《云中鸡犬图》
飞行、飞升、飞天的神话传说与诗句,已成为人们向往飞天的精神寄托,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内涵,激发了古人对飞行、飞天进行最初的实践探索。
本文摘自《人民论坛》2023年第19期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