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诸葛亮,大多数人脑海中会闪现的大概是一个摇着羽毛扇、坐着小推车、想出“空城计”、用兵如神、痛骂王朗的“神算子”形象。
制图:张舰元
但其实,这并不是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
从“奇谋为短”到用兵如神
真实的诸葛亮什么样?陈寿在《三国志》中有这样一句评价:“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
很明显,在同时代的人看来,诸葛亮并不那么擅长带兵打仗,至少这方面的才能不及他的治国能力。
历史中,诸葛亮作为蜀汉丞相,也确实将更多精力放在处理内政外交事件,而在战争中充当主帅只是他众多工作中的一部分。
可这个被后世学者认为接近史实的形象,在诸葛亮去世之后,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传说、故事所覆盖。孔明的形象从那时起开始变得模糊不清。
我们今天熟悉的“死诸葛走生仲达”“七擒孟获”“空城计”等故事,事实上大多不见于正史记载,更多是小说家言。
其中“死诸葛走生仲达”或许还相对真实。
蜀汉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诸葛亮病死军中。为避免遭到魏军追击,蜀汉将领遵照孔明遗嘱,秘不发丧,整军而出。
另一方面,等待时机已久的魏军主帅司马懿率军追击,但却因怀疑诸葛亮设计诱敌而不敢进攻。最终蜀军全身而退。当地百姓据此有了一条这样的民谚——死去的诸葛亮吓跑了活着的司马懿。
制图:张舰元
这个故事虽未被《三国志》采信,但见于《汉晋春秋》记载,后又被收入《资治通鉴》。
诸葛亮南征“七擒孟获”的真实性就大打折扣了。诸葛亮是否真的曾七次抓到当时的南蛮首领孟获?蜀军南征又具体如何作战?
这段史实在各种史籍中记载模糊。史学界既有学者相信此说法,也有人对此提出质疑,难以定论。
而“空城计”则更不靠谱。对此,南朝史学家裴松之早已就此给出了否定的答案。
在《三国演义》中,“马谡失街亭”后,诸葛亮用“空城计”骗过司马懿,才得以脱身。小说中,“空城计”也被认为是诸葛亮用兵如神的重要表现。
但其实这个故事并未曾在历史上发生过。
制图:张舰元
街亭之战时司马懿远在洛阳,后又回驻宛城,和发生“空城计”的地点相隔千里;而与诸葛亮对战的是魏军大将张郃;且街亭败绩后,蜀军即撤回汉中。可见“空城计”本身就是虚构的。
虽然这些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史实,但富有戏剧性的故事总在民间有广泛市场。诸葛亮也因此从一个“奇谋为短”的政治家形象,逐渐转化成一个用兵如神的军事家。
“呼风唤雨,撒豆成兵”的神仙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体现诸葛亮足智多谋的细节,也逐渐被加入到民间传说之中。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熟悉的《三国演义》其实是一部世代累积型的文学作品,其成书经过多个时期的流变。
而在流变传播过程中,诸葛亮的形象又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开始从人转向神。
像《三国演义》的前身——元代的《三国志平话》,就直接将诸葛亮说成是“神仙”。
诸葛亮本是一神仙,自小学业,时至中年,无书不览,达天地之机,神鬼难度之志,呼风唤雨,撒豆成兵,挥剑成河。——《三国志平话》
制图:张舰元
这时的诸葛亮其实与我们今天印象中智者形象还存在一定距离,他看起来更像是一个江湖术士,也带有明显的民间传说色彩。
普遍认为,《三国演义》大约于明代成书,但事实上有关三国诸葛孔明的故事并未就此结束。对诸葛亮类似的改编,甚至在清代仍然存在。
清代宫廷曾编演大戏《鼎峙春秋》。值得注意的是,这部宫廷戏剧中的诸葛亮形象也与传统史书、小说、戏曲中的诸葛亮有所差异。
戏剧中对诸葛亮的智慧更加神化。像大家普遍熟悉的“三顾茅庐”故事,在这部戏中有了新的演绎。
刘备第一次拜访茅庐时,诸葛亮正在批阅天文地理之书,忽然看见“外边槐树无风自动”,就想到“今日必有贵客临门”,“袖占一课”后立刻明白“原来是刘关张前来访我”。
这样的情节显然已经完全超出了史实,而诸葛亮的形象也愈发神化。
“封神之路”
当然,文学作品中的诸葛亮还只是诸葛亮去世后广为传播的形象之一,在民间还有另一个诸葛亮。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往往是穿着道袍出场。
孔明纶巾羽扇,身衣道袍,端坐于车上。——《三国演义》第90回“驱巨兽六破蛮兵”
这当然和历史史实不符。堂堂蜀汉丞相,在真实历史中,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穿上道袍的。
不过,虽然诸葛亮在生前似乎和“信仰”这两个字并不沾边,但他去世后确实曾经成为民众祭拜的对象。
东晋孙盛在《晋阳秋》中就将诸葛亮的去世记载得颇具神秘色彩,书中将其死已和天象联系在一起。
有星赤而芒角,自东北西南流,投于亮营,三投再还,往大还小。俄而亮卒。——孙盛《晋阳秋》
只是两晋南北朝时期虽有一定程度的诸葛亮崇拜、祭祀,但规模不大。
到唐代,对诸葛亮的赞扬猛然拔高,唐诗中也有诸多涉及诸葛亮的诗句。
诸葛大名垂宇宙。——杜甫《咏怀古迹》
制图:张舰元
事实上,中唐时期,诸葛亮已被纳入“武成王庙”进行祭祀,到晚唐时,皇帝更是赐诸葛亮庙于襄阳隆中,并将其封号从“侯”抬升到“王”。
唐代一些祭祀诸葛亮庙碑序文也反映出当时流行于蜀地、孔明神灵祈雨应验的传说。
若岁大旱,邦人祷之,能为云为雨,是谓存与殁人皆福利。——《诸葛武侯庙碑铭并序》
及至清代,川陕当地甚至还有诸葛亮显灵暗助清军杀退起义军的神化故事。在这个故事中,诸葛亮似乎宛如天兵天将。嘉庆帝当时还为此特地御制“忠冠云霄”金匾驿马驰送沔县武侯祠。
制图:张舰元
反观诸葛亮的一生,其去世后的这等境遇,与其在蜀汉的一生功业息息相关。他在蜀地“科教严明,赏罚必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备受当地百姓怀念崇敬。
也因此,代代相传的孔明形象也渐趋高大神明,产生愈演愈神的历史嬗递效应。(完)
参考资料:
1 [晋]陈寿 撰:《三国志》,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版。
2 《三国志平话》,上海: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5年版。
3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全二册)》,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
4 [三国]诸葛亮 著,张连科、管淑珍 校注:《诸葛亮集校注》,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5余明侠:《诸葛亮评传》,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6 李小红:《中的诸葛亮》,《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
7 刘森垚、刘艳伟:《关羽与诸葛亮崇拜现象之比较》,《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
8 赵山林:《南北融合与诸葛亮形象的演变》,《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2期。
9 谈梁笑:《诸葛亮服饰论考》,《社会科学研究》 1994年第5期。
10 刘森垚:《论历代的诸葛亮崇祀——以官方崇祀为中心》,《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
11 李照成:《论西南各族中的诸葛亮文化现象》,《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
12 马强、吴艳:《庙宇、神像、香火:诸葛亮祭祀的泛民间化——明清时期四川武侯祠、庙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原因》,《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