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张邦昌族弟的生死时速:祥宏讲夷坚之金兵南下的社会百态系列一

张邦昌族弟的生死时速:祥宏讲夷坚之金兵南下的社会百态系列一

张邦昌族弟的生死时速:祥宏讲夷坚之金兵南下的社会百态系列一张邦昌族弟家情况上报朝廷后,宋高宗跟身边大臣说:“张邦昌这个人确实是大逆不道,他虽是篡位,当时也是处于被胁迫,他的结局是可哀愍的,张的族弟距离他有3000里之遥,不可能是同谋

夷坚志原文及翻译在线阅读_夷坚志_夷坚志乾道七年翻译

宋代彩绘仕途青云壁画 山西博物院 乐艺会资料 《祥宏讲夷坚》之 金兵南下的社会百态系列一

金兵南侵,最终导致北宋政权的覆灭,此后南宋在江南建立,金宋对峙格局形成,这样的一种历史大转折,以及随之带来的政局、军事、民俗、观念、以及百姓日常生活的大动荡,大变局,在正史中固然有其规范的阐述,但是多局限于顶层构架,对于基层百姓的生存境况,由此带来的社会变化,在细微的人们生活的样本局部,实处阙如的状态。幸好有《夷坚志》等人文笔记在,这些视野立足于社会生活之中,为我们提供了多种观察的视角。是的,或许由于听闻,或许疏于查证,笔记野史记录的也未必是完全真实的真事,但是由笔记野史提供的众多的案例所形成的群体意义,却是独一无二的,再者,种种听闻经过编者主观的审视,而成成文,一样体现了素材对于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的一种可信的价值。

乐艺会与“祥宏讲夷坚”合作,悉心选摘、提炼编辑金兵南下大背景下宋金基层社会的种种反应与表现,给大家一个略能接近真实历史情态的一种还原。

夷坚志乾道七年翻译_夷坚志_夷坚志原文及翻译在线阅读

金代孝义砖雕 山西博物院 乐艺会资料

张邦昌族弟的生死时速 祥宏讲夷坚之姚时可 宋代段子:处处都在用心,心到之处皆为坦途。主人公作为基层问案员,身上的责任重大,善用其心就能救人,他一下子救了60多口人,可以说做了件大好事,当然善报来的也很明显,全都回报在他孩子们身上。

姚时可

【原文】

张邦昌既坐窃位死,其族弟尝为郡,居会稽。府捕其家良贱六十口置于狱,具奏待报。张自料身为逆人亲族,当死不疑,与其明正刑书,不若预为之所。乃嘱推吏姚时可曰:“吾自分必死,敢有请于君。”姚问其故,曰:“吾藏金百两在某室箧中,君往取之。烦为密营毒药十数服。俟诛命下,即与子弟辈共引决,以后事累君。”姚曰:“事未可知,朝廷仁政尚宽,何必至是?当为公出探消耗。果不可免,用此计未晚。〖无为先就死地也。〗”张再三沥恳,讫不可。

及奏上,高宗谕辅臣曰:“邦昌之逆,出于迫胁,正也可哀。其弟相去三千里,本非同谋,岂宜加罪!”即命尽释之,一家按堵如故。

张诣姚舍,谢其全护之恩,以所说百金为饷,拒不肯受。至损十之九,亦然。是时姚未有子,后连生八男。迨长立,皆好学驰誉。廷衮登绍兴三十年进士第一,谦者淳熙十一年继之,廷昂一夔及其他子悉为名士。越人以为阴德之报云。【顺伯说。】

夷坚志乾道七年翻译_夷坚志_夷坚志原文及翻译在线阅读

金代大曲砖雕 山西博物院 乐艺会资料

【白话语音文字版】

张邦昌以“窃位”罪名被赐死。他一个做过太守的族弟住在会稽(浙江绍兴)。官府把族弟全家高低贵贱60多口人都关在大狱,审讯完结,卷宗上报朝廷。这位族弟琢磨:我哥哥犯下如此大罪,我们全家凶多吉少,诛灭九族是很正常的,与其等待朝廷判决下来,还不如我们先自行了断。

于是这位张族弟就跟审讯此案的推官(问案官员)姚时可说:“我感觉这次必死无疑,能否请您帮个忙?”姚时可问怎么帮?族弟说:“您去某某房间找一个竹篓子,里边我放了100多两银子,你拿出来帮我抓十几副毒药,只要朝廷诛杀我们的命令一下,我跟家人儿女一起服毒自尽,就这事儿麻烦您!”姚时可说:“最终情况还没确定,朝廷实行仁政,以宽大为怀,我看情况还没到那么严重的地步,我先为你打探消息,如果确实大罪不免,咱们再用此计如何?”张族弟根本听不进姚时可的建议,再三恳求姚赶紧去买毒药。姚时可没帮他这个忙。

夷坚志乾道七年翻译_夷坚志_夷坚志原文及翻译在线阅读

宋代选仙“曼倩”钱方牌,石宏斌藏

张邦昌族弟家情况上报朝廷后,宋高宗跟身边大臣说:“张邦昌这个人确实是大逆不道,他虽是篡位,当时也是处于被胁迫,他的结局是可哀愍的,张的族弟距离他有3000里之遥,不可能是同谋,怎么可能再给这个族弟加罪呢?”这样一来,族弟一家得到赦免,回归正常生活。族弟当然对姚时可千恩万谢,感谢他的保全之恩。张族弟拿出原本要买毒药的那100两银子送给姚做为感谢。姚时可拒绝了。族弟说,你哪怕接受十分之一都行!最后姚时可一文钱没要。

姚时可本来没有儿子,做了这么一个好事后,他连生八个儿子。孩子们长大后读书都好,远近闻名。其中一个叫“廷衮”的儿子在宋高宗绍兴三十年(1160年)获得进士第一。一个叫“谦者”的子孙在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年)也是进士第一。还有一个儿子“廷昂”(字一夔)以及其他儿子后来都是当朝名士。绍兴本地人认为姚家后来有这么多闻名子弟,跟姚时可救张邦昌族弟家人的阴德有关。这个事儿是顺伯说的。

夷坚志原文及翻译在线阅读_夷坚志乾道七年翻译_夷坚志

金代执骨朵骑兵铜件

【祥宏点评】:

老话讲,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本来张家已决定赴死,姚时可阻拦,等于一下子救了60多口人,这功德比较大;讲述者王顺伯在《夷坚志》中讲过很多事儿,跟洪迈比较熟悉,所以洪迈把他的姓都省去了;张邦昌是北宋官员,金兵入侵时他代表朝廷来到金人大营,金人觉得这个人可利用,就跟他有个协议,张邦昌变成金人傀儡,占据了宋朝皇帝的皇宫,建立了一个“大楚”政权,被称为大楚皇帝,时间很短,金人就不信任他了,张最终被宋廷赐死;高宗对张邦昌族弟一家的处理还是比较人性的,作为南宋开国之君确有他高明之处。

夷坚志乾道七年翻译_夷坚志原文及翻译在线阅读_夷坚志

金兵南下背景下的拾金不昧故事: 祥宏讲夷坚之荆山客邸

宋代段子:宋代拾金不昧的故事,典型的好人好事。尽管故事没有交代韩洙这个好人最后有啥好报,不像以往的《夷坚志》故事,都会强调善行善报,但是这个故事能从宋代流传下来,千年教化,功莫大焉!

【原文】

韩洙者,洺州人,流离南来,寓家信州弋阳县大郴村。独往县东二十里,地名荆山,开酒肆及客邸。

乾道七年季冬,南方举人赴省试,来往甚盛。琼州黎秀才宿其邸,旦而行,遗小布囊于房。店仆持白洙,洙曰:“谨守之,俟来取时,审细分付。”

黎生行至丫头岩,既一驿矣,始觉。亟回韩店,径趍卧室内,翻揭席荐,无所见而出,面色如墨,目瞠口哆,不能复言。洙曰:“岂非有遗忘物乎?”愀然曰:“家在海外,相去五千里,仅有少物以给道费,一夕失之,必死于道路,不归骨矣。”洙笑曰:“为君收得,不必忧。”命仆取以还,封记如初。解视之,凡为银四十四两、金五两、又金钗一双。黎奉银五两致谢,拒不受。黎感泣而去。

明年,游士范万顷询知其事,题诗壁间曰:

囊金遗失正茫然,逆旅仁心尽付还。

从此弋阳添故事,不教阴德擅燕山。

又跋云:“世间嗜利为小人之行者,比比皆是,闻韩子之风得无愧乎?”洙今见存。

夷坚志原文及翻译在线阅读_夷坚志乾道七年翻译_夷坚志

宋代彩绘仕途青云壁画 山西博物院 乐艺会资料

【白话语音文字版】

韩洙是洺州(河北永年)人,因金兵入侵社会离散,流落到南方。全家住在信州(江西上饶)弋阳县的大郴村。他独自在县城以东20里一个叫“荆山”的地方,开了一间酒家兼客栈。

宋孝宗乾道七年(1171年)的最后一个月,南方很多举人都去临安赶考。他们通常在韩洙的旅店歇脚。有个琼州(海南岛)的黎秀才也在这儿住了一夜。第二天早晨起来他走了,但在房间里遗忘了一个小布袋子。旅店仆人在打扫房间的时候看见了,马上拿起交给了韩洙,韩洙说:“好好保存着,等他回来取,再跟他交代清楚!”

夷坚志_夷坚志乾道七年翻译_夷坚志原文及翻译在线阅读

宋代狮子戏绣球镂空钱 胡坚藏

这位黎秀才继续赶路,当走到丫头岩的另一家驿站,忽然发现小布袋子没了。于是赶紧返回韩洙的旅店,一进店直奔原来住的房间,翻箱倒柜,找来找去没发现。黎秀才面色如土,感觉像是天塌了一样,说不出话来。韩洙问:“你是不是有东西忘这儿啦?”黎秀才凄凄惨惨地跟韩洙说:“是呀,我家在海外(海南岛),距离此地5000里,我从家里了带了些钱当路费,没想到我这一晚上就丢了!这回看来我得死了,家也回不去了!”韩洙笑了说:“我替你收着了,不要担忧!”说着话,韩洙就派仆人把那小布袋拿来了,布袋子的封口还跟原来一模一样,根本没动过。黎秀才把布袋子解开,里边是白银44两,黄金5两,还有一双金钗。黎秀才马上拿出五两银子作为感谢。韩洙坚决不要。黎秀才感激涕零的走了。

第二年,有个游方的读书人范万顷听说了这个事儿,就在客店墙壁上题诗一首:“囊金遗失正茫然,逆旅仁心尽付还。从此弋阳添故事,不教阴德擅燕山。”(简释最后一句:燕山是指北京,也指燕山山脉,还可以指战国时期的燕昭王,据说此人仗义疏财,招贤纳士,比较重阴德,这个“燕山”指什么?不好讲。)。范万顷结尾还写了一句话说:“世间追求利益的小人那么多,听说了韩洙拾金不昧的故事,难道不惭愧吗?”洪迈写这个故事的时候,韩洙本人还活着。

【祥宏点评】:

这是典型的一起宋代拾金不昧的故事;范万顷的诗还是有道德教化的意思,说明那时的读书人听到韩洙的好人好事很自动自觉的去夸赞这种正能量的行为;宋代的海南岛坐船到大陆来很不容易,所以黎秀才的钱全丢失了,他很肯定绝望。

夷坚志_夷坚志乾道七年翻译_夷坚志原文及翻译在线阅读

宋代彩绘壁画 山西博物院 乐艺会资料

金兵袭扬州导致人财两亡的离奇故事:

祥宏说夷坚之郑畯妻

宋代段子:这故事蕴含大量历史信息,足够真实,细节丰富,对我们理解当时宋人生活以及精神世界很有助益。宋金关系在当时很令人回味,两者原本的文明差异性太大,因为之前接触少,中间隔了一个“辽”,最后生出大祸端。

【原文】

郑畯,字敏叔,福州人,宝文阁待制闳中之子也。先娶王氏,生一女泰娘。王氏且死,执夫手嘱之曰:“切勿再娶,善为我视泰娘。”

既卒,郑买妾以居。久之,京师有滕氏女,将适人,郑闻其美,乃背约纳币。一日,将趋朝,尚未起,见王氏入其室,自取兀子坐床畔,以手挂帐,拊郑与语死生契阔,且问再娶之故。郑曰:“家事付一妾,殊不理,不免为是。”王曰:“既已成约,吾复何言!若能抚养泰娘,如我在时,亦何害?吾不复措意矣。”又语过去它事甚悉,忽曰:“盛宠已来呼,君当上马矣。”遂去。郑急问之曰:“何时当再会?”曰:“更十年于江上舟中相见。” 郑明日与其弟语,悲叹不乐,然卒婚滕氏。

建炎初,自提举湖南茶盐罢官,买巨杉数千枚,如维扬。时方营行在官府,木价踊贵,获息十倍。未几,金虏犯扬州,人多窜徙,郑以钱为累,恋恋不肯去,乃谋买舟泛江而下,而江中舟如织,不得前。又闻寇已至,急复入城,买金百馀两。才出门,胡骑已在后。郑乘马驰去,一骑自后射之。郑回顾曰:“我郑提举也,不可害我。”骑知其官人,追及之,投以刀,即坠马。骑取金而返。郑创甚,困卧草间,仆走视之,已不可救,两日死。

郑无子,去王氏所言正十年。【二事尚定国说。】

夷坚志原文及翻译在线阅读_夷坚志乾道七年翻译_夷坚志

宋代彩绘尚宝图壁画 山西博物院 乐艺会资料

【白话语音文字版】

郑畯(字敏叔)是福州人,他是宝文阁待制郑闳中的儿子。他之前娶妻王氏,生了一个女儿叫泰娘。后来王氏要去世的时候,拉着郑畯的手说:“你可别再娶妻子了,好好替我照看泰娘。”说完这话,王氏就去世了。

郑畯后来还是买了个妾跟他过日子,又经过一段时间,他听说京城一个姓藤人家的女孩要嫁人,又听说女孩很美,于是他就去下聘礼。有一天,郑畯正准备上朝,但还没起床,他忽然看见王氏进了房间,自取了一个小马扎儿坐在床边。她 挂上床帐,抚摸着郑畯跟他聊天,两人互诉离别之情,然后问郑畯:“你为什么要再娶妻子呀?”郑畯说:“家里的事情如果都托付给一个小妾,她打理不了,所以我现在要娶滕家女孩。”王氏说:“我知道你已经下聘礼了,这事儿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如果你娶的这个女人抚养咱们的泰娘能像我活着时候一样,我倒也能接受,就不再说什么了!”后来这两口子又聊了很多以前的事儿,聊着聊着,王氏说:“皇帝的命令来了,你赶紧上马去朝里吧!”郑畯看王氏要走,赶紧问:“咱们什么时候再相见呢?”王氏说:“再过十年,咱们在江上船中相见。”

夷坚志乾道七年翻译_夷坚志_夷坚志原文及翻译在线阅读

宋代驱邪花钱 胡坚藏品

夷坚志原文及翻译在线阅读_夷坚志_夷坚志乾道七年翻译

宋代秘戏钱 周玺藏品

夷坚志原文及翻译在线阅读_夷坚志_夷坚志乾道七年翻译

宋代婴戏钱 周玺藏品

郑畯第二天把此事跟弟弟说了,他很悲伤很叹息,闷闷不乐,但最终还是娶了藤家女孩。时间到了宋高宗建炎初年(1127年以后),郑畯从提举湖南茶盐任上罢官,后来买了几千棵巨大杉木。他把这些木料运到扬州。当时宋高宗就在扬州,高宗正准备在扬州大兴土木,建造宫殿,建筑材料价格都涨上去了。 郑畯的几千棵巨杉价格翻了十倍,赚了很多钱。但没过多久,有个突然情况,一股金兵奔袭扬州,当时的社会人心已经垮掉了,怕金兵怕的厉害,扬州乱作一团,人们抱头鼠窜。郑畯被钱拖累,舍不得走。 开始他计划雇船沿长江而下,到了江边一看,江上全是船堵着,根本走不了,随即 郑畯听说金兵已经到,他又赶紧返回扬州城,把自己的钱兑换了百两黄金随身携带,然后骑马离开。

郑畯刚出了扬州城门,后面金兵已到,一个骑兵在后边用弓箭射他,郑畯回头说:“我是郑提举,你不可害我!”那骑兵知道他是个当官的,追上来就把刀扔过去,一刀砍到郑畯。郑畯从马上掉下来,那骑兵过来就把金子抢走跑了。郑畯这一刀挨得很重,他躺在草丛里很快不行了。他仆人还跟着,过来一看,大势已去,救不了了。又过了两天,郑畯就死了,他没有儿子,此时距离王氏所说“再过十年江上相见”的话正好是十年。这事情是尚定国说的。

夷坚志乾道七年翻译_夷坚志_夷坚志原文及翻译在线阅读

泸州宋墓石刻武士

【祥宏点评】:

这故事有个真实的历史事件做背景:500金兵奔袭扬州,当时在扬州的高宗只是个20岁的年轻人,害怕的不得了,他也是慌不择路跑到江边,从瓜州渡口过长江,这次过江确定了今后中国的历史格局,而本故事所说的郑畯作为一个小人物也演出了一幕人间悲剧,命丧扬州,这让人想到了人为财死的老话,也想到“定数”这样的说法,因为十年前此事已定,郑畯亡妻已做出预告;郑畯担任的“提举湖南茶盐”应该油水不小,他生意头脑不错,及时买了巨杉,赚了不少钱,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宝文阁待制,是个五品以上的京官; 郑畯跟后面的金兵自报家门说是“郑提举”的可笑与宋徽宗跟金兵合议击辽的举措正好有一比,这可称为“文明的差异”,宋与金在没接触之前,有巨大的文明差异,彼此实在不了解。宋人想金人常常自以为是,要么异想天开;王氏在故事中再来看郑畯也许是以“实体鬼魂”的形式出现的,否则怎么会把床帐挂起来呢?

夷坚志乾道七年翻译_夷坚志_夷坚志原文及翻译在线阅读

紫姑隐瞒金兵南下信息的故事:

祥宏讲夷坚之郑明之

宋代段子:这故事记录的“紫姑仙”很神,她准确预言了北宋丞相章惇辞去相位以后的继任者是同为名臣的曾布,这个是她跟一位侍郎——郑顾道说的,这些历史真实人物佐证了“扶乩”这种事情的神秘性。

【原文】

郑明之,字晦道,彭城人,修敏公仅之仲子。少时有神降于室,白昼接膝,相与如伉俪,笑语不避人。

时元符季年,修敏为大府卿,惧其为妖所累,令其兄顾道侍郎切责之曰:“汝少年不自爱,以淫泆妄想,而迷惑天常之性,为鬼物所诱,岂唯性命是忧,使父母何所望!且汝所接者何人?”对曰:“世俗所谓紫姑仙也,但常人唯能箕召之来,而我则真见之。乃娟然一美女子,容仪端秀,衣碧霞之衣,绾堆云之髻,贯白玉搔头,光艳照人,殆不可正视,异类中安能有此!”又出李廷珪墨一饼,云是所遗。

顾道试使召,既至,戏云:“何故与吾弟绸缪,而某不得见!”即书曰:“顾道是心硬人,不可入。”时宰相章申公欲去位,试问他日代者为谁,乃大书“布”字,已而曾子宣名布果相。又书曰:“更数日,天有大号令,可仰瞻之。”如期而星文示变。凡所询休咎,无不奇验。问大卿何似,曰:“贵人。”问顾道,曰:“贵而寿考。”明之数叩己所至,辄不答。

后二十五年通判武州,北虏陷燕地,全家皆没于贼。【顾道之子如宗说。】

夷坚志乾道七年翻译_夷坚志_夷坚志原文及翻译在线阅读

金代蓝采和砖雕 山西博物院 乐艺会资料

【白话语音文字版】

郑明之(字晦道)是彭城(江苏徐州)人,他是修敏公郑仅的二儿子。郑明之小时候遇过一件事:在白天有“神”降到他家里,这个“神”跟他有密切交流。郑明之跟“神”说笑、交谈,两个人的关系看起来像是夫妻。

当时是北宋哲宗元符季年(1100年),郑明之父亲修敏公正做一个大府卿(国家重要部门一把手)。他担心儿子被鬼怪迷惑,就让明之的哥哥郑顾道侍郎(副部长级别官员)关心一下。顾道谨遵父命,把弟弟找来谆谆教诲:“你这小年轻不知道自爱,每天沉溺在淫逸妄想中,这样下去会迷失人的常性,最终被鬼诱惑,到头来可能会有生命之忧,那样的话你就会让父母大失所望,你给我坦白交代,到底跟什么‘鬼怪’在交往?”郑明之说:“社会上现在流行招紫姑(扶乩),通常是通过簸箕请神,一般见不到真人,我能见到‘真人’,这‘紫姑仙’是个美女,容貌端庄,穿着碧绿色衣服,发髻很高,头上别着白玉簪,她光艳照人,我不敢正视,这样一个美女,怎么可能是‘鬼怪’呢?”说着话,郑明之拿出一块墨,上面的落款是“李廷圭”(宋代第一制墨高手)。郑明之说:“这块墨就是紫姑仙给我的!”

夷坚志原文及翻译在线阅读_夷坚志_夷坚志乾道七年翻译

金代福寿延长光背钱,吴膺珩旧藏

顾道听弟弟说的有鼻子有眼,就说:“要不然你把她招来,我问问。”郑明之就把“紫姑仙”招来了。郑顾道跟她开玩笑说:“你干嘛跟我弟弟折腾个没完没了?我怎么看不到你?”“紫姑仙”通过写字的方式跟顾道交流,她写道:“顾道是心硬人,不可入。”当时的宰相是章申公(章惇,北宋名相)不想干了,于是顾道就问紫姑仙谁来接班?“紫姑仙”写了一个大大的“布”字,这说的是北宋名臣曾布(曾子宣),后来曾布果然拜相。“紫姑”又给顾道写了一个信息:几天后,天有大号令,你可以抬头好好看看。她说的“大号令”,指的是天上的星象变化,后来也应验了。顾道发现,凡是人间的吉凶祸福,这个“紫姑仙”都能说出来,而且百发百中。顾道又问父亲的情况,“紫姑仙”写了两个字:贵人。顾道又问自己,“紫姑仙”写了四个字:贵而寿考——不仅是贵人,还活的长。郑明之在旁边问:“我以后怎么样呢?”这回紫姑仙不说话了。

随后的25年内,郑明之做了武州(山西忻州)通判,后来因为金人入侵,他们全家在这次劫难中都遇难了。这个事情是郑顾道的儿子郑如宗说的。

夷坚志_夷坚志乾道七年翻译_夷坚志原文及翻译在线阅读

蒺藜形骨朵兵器 徐开宏先生藏品

【祥宏点评】:

郑明之年轻时候出现的“症状”很像我们现在的“精神病”,他所交往的“紫姑仙”只有他自己可见,别人看不见。按这个道理说,顾道无法与“紫姑仙”共处时空,只能通过“扶乩”的方式和其交流;这故事的人物很真实,章惇是北宋非常重要的大臣,接替他相位的曾布也很有名,这些历史真实竟然被故事中的“紫姑仙”都预言准确了。

(文图说明:《夷坚志》原文电子版文字主要来自“龙的传人”博客-特别致谢!再经中华书局出版的《夷坚志》校订;全部图片来自网络。)

《夷坚志》简介:

宋代大文人洪迈编撰的《夷坚志》是中国古代志怪笔记小说的顶峰。它卷轶浩繁,包罗万象,流传至今仍保存了206卷共2600多个宋代事件,是中华传统文化最伟大的宝库之一。

《夷坚志》的时空观深契佛法,与宋代文化领先世界的历史地位相一致。它表面看是一本奇人、异事、神怪大全,本质上却是最真实细腻的宋代社会生活实录,极具文献价值。

宋代社会生活塑造了此后中国人的心灵格局,《夷坚志》仿若是中国人的心灵大海。人们平时沉浮其中,茫然不觉,一旦凝神静思就会发现:

天下没有新鲜事,一切尽在《夷坚志》。

本文已经获得作者授权乐艺会发布

上一篇: 中国最好的十本史书,你看过几本?
下一篇: 八十个文化典故, 信手拈来即文章(二)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