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是我国的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家喻户晓,男女老少皆知,作者施耐庵为我们塑造了108个性格各异的好汉,他们身上蕴含着反抗封建剥削压迫的顽强抗争精神,因此深入人心。我们都知道故事结尾以宋江为首的梁山好汉的反抗失败而终,经历了被朝廷招安、设计陷害后,各路英雄也基本都收获了悲剧的结局,只有少数人得以善终。
但我们也不得不佩服作者施耐庵,其实每个人物形象的特点、结局都已经暗含在名字和称号中了,取名时就已经透露了结局,而整个梁山的团体悲剧则正是因为内部有“朝廷内奸”。
1. 宋江其人,其名号
不用多猜,这个“内奸”明眼人都能看出,就是宋江,作为梁山后期的领导人,众英雄的精神支撑,会出现最终的悲剧结局他难辞其咎。
一直以来虽然身在梁山泊,但宋江自始至终都没有放弃成为宋臣的梦想,他始终坚持着自己认为正确的大义,但奈何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人心险恶,并不是所有人心中都只装着大义,绝大多数人往往向利而行,他没法通过自身强大与小人谈判,进而做到改变国家命运。
宋江有三个名号,其一为黑宋江,因他的相貌而来;其二为孝义黑三郎,因其长得黑孝顺父母;其三为及时雨,这个称号是因为总是在最艰难的时候出现,解救百姓于水火之中;其四为呼保义,这是宋江放低自身姿态的称呼。
从宋江的经历可以看出,在宋江骨子里就有着忠君优先,其次忠父、忠母的思想,他要忠于朝廷做个顺民,并做到安抚民心。从以下这两段话中就可以看出,宋江看似胆小糊涂,其实他的目标始终如一。
“父亲明明训教宋江,小可不争随顺了,便是上逆天理,下违父教,做了不忠不孝的人,在世虽生何益?如不肯放宋江下山,情愿只教众位手里乞死。”
“宋江原是郓城县小吏,为被官司所逼,不得已哨聚山林,权借梁山水泊避难,专等朝廷招安,与国家出力。”
而宋江的这些称号,包括他的本名——宋江,正是一种运用其揭示小说主题的写法。
2. 悲剧的开始
梁山众人的悲剧可以说从宋江夺得第一把交椅已经开始了。
从宋江夺得第一把交椅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宋江虽然是一个忠诚、善良、正义、孝顺之人,但也是一个心机非常重的人,并不是一个单纯的人,当然你也可以说他奸诈狡猾。
架空晁盖的过程宋江可以说步步为营。
“休分功劳高下,梁山泊一行旧头领去左边主位上坐,新到头领去右边客位上坐,待日后出力多寡,那是另行定夺。”刚当上第二把手就开始着手架空晁盖的计划。开始划分新旧势力,以实现权力的分化。
“哥哥乃山寨之主,不可轻动。”不让晁盖及其旧部下出山,带着自己人建立功业,这样一来新归顺的英雄通过拉拢,也自然成为“新派”。
“连忙亲解其缚”、“亲自把盏”,经过这一系列操作,新来的人怎会不信任、敬佩他,又哪里还会尊重、支持晁盖。
3. 如何评价宋江
作为一个有争议的主角,宋江代表了有着一定文化素养、善良正直、想要报效国家的人,但同时他又是比较胆小且缺乏领导能力的普通人。
他一开始不愿意掉进权力斗争中,而想要独善其身,追求一种人道主义的理想。但是为了救某些贫苦百姓不得已参与到起义中,成为了起义的领导者。作为领导者,宋江比较胆小,有时候畏惧强权,不够果断,缺乏强烈的组织能力和坚定的领袖风范,也缺乏决断力,不能很好地掌握大局,导致了水泊梁山的长期困境,并险些失去了梁山众人的信任和尊重。
他最大的缺点和局限性在其本身的思想觉悟,与其说他终于大宋朝廷,不如说他终于封建专制制度,他并没有想要反抗制度本身,没有想到变革的办法,而是想要通过妥协,期盼能够逐步从内部疏通腐朽的宋王朝经络,但牵一发而动全身,这种做法显然已经行不通了。
另外,从他对待阎婆惜和扈三娘的两种态度上也可以看出他骨子里是一个封建保守的人。他认为女人就应该贤惠、相夫教子,而阎婆惜恰巧不符合这一标准,所以再漂亮他也不会喜欢。至于扈三娘则是他拉拢王英的筹码,他完全充当了大家长的角色。
当然,宋江也有其优点,他性情仁厚、仗义疏财、知礼知义,积极维护梁山众的正义和尊严,同时善于与周围的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些都为他赢得了巨大的支持。
结束语:总而言之,宋江是一个具有一定人文素质的出身寒门之人,但他作为领袖的领导魅力还不足以让他很好地承担起领导这个角色。在当代人看来,宋江并不是一个完美的领袖形象,所以很多成年人都不太喜欢宋江,但他人性的优点、坚持自我主张的特点以及他脆弱面前的真诚,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反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