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山石刻:
北山摩崖造像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始刻于唐末,至南宋结束,石刻位于龙岗街道北山上。
据《大足县志》记载,唐景福元年昌州刺史,充昌、普、渝、合四州都指挥、静南军使韦君靖于此建永昌寨,“凿出金仙,现千手千眼之威神,具八十种之相好”,开创了北山石窟。
韦氏因是义军队伍,不能享受国家军队待遇,所需兵器、凿石工具以及粮草等,皆为自给自足。当时,紧邻的玉龙、永川、巴川(今铜梁)一带盛产铁矿,韦君靖便组织人员火速运至水陆交通方便的龙水镇,招募能工巧匠昼夜赶制兵器及造像工具……至此,韦君靖开启了缔造大足五金和大足石刻元年。
北山136号—转轮经藏窟
前、后蜀及两宋时期,此处造像更盛。从唐景福至宋绍兴年间,历250多年而成现有之规模。
以佛湾为中心,北山摩崖造像遍及其四周的观音坡、营盘坡、佛耳岩、北塔寺共五处。造像龛窟密如蜂房,分为南、北两段,俱都细腻精美,技艺娴熟巧妙,被誉为“中国石窟艺术皇冠上的一颗明珠”。
永昌寨:
永昌寨位于龙岗街道北山,由唐昭宗大顺、景福年间任使持节都督昌州诸军事的韦君靖于公元892年修筑,是一座规模庞大、军民共用的城寨,在北山佛湾、北塔坡等地均有遗址。
公元892年,在黄巢农民军起义影响下,天下大乱。昌州近邻狼烟四起,内忧外患。西川节度王建与东川、兴元、凤翔守军剑拔弩张。谨守臣节、忠于唐室的韦君靖,便招募义军组建了一支强大的地方武装,雄踞昌州自保。
永昌寨古城墙遗迹
韦氏率义军数万驻扎大足龙岗山,建永昌寨设险自保。《大足县志》记载,韦君靖在永昌寨周围28里,筑城堡2000余间,建敌楼100余所,军民合一,储粮十年。
凭借雄厚的实力和精心的防范部署,韦君靖使延续数年之久的东西川争战未能波及昌州,大足避免了兵祸涂炭,保持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促进了大足五金和大足石刻的兴起。
武魁牌坊 :
在明星社区2组,龙岗街道境内小川东道旁,有一处清代文物——武魁牌坊。
据记载,牌坊通高6.84米,面阔5米,牌坊上刻“恩荣”“武魁”“张星魁”等字样。牌坊横坊及柱间石板浮雕图案13幅,图案有青龙、凤鸟、舞狮、人物生活场景、戏剧演出、四季花卉等。牌坊后端约2米处为水平布置的墓室,墓室以条石围砌,前立2通墓碑。牌坊左右各置一石柱,石柱上端风化严重。附近村民回忆,在风化以前,柱顶置有石狮。
“从我记事起,就晓得有这里有个牌坊。”85岁的张超说,“只晓得牌坊的主人叫张星魁,是我们张家的先辈,但是具体的生平就不清楚了。”
大足石刻研究院曾记载,武魁牌坊规模较大,雕刻内容丰富,雕刻精美,对于研究清代牌坊建筑和丧葬习俗具有较为重要的价值。
船码头:
船码头是龙岗街道一处地名,位于龙岗村23组,该地濒临濑溪河,处在小川东道上。在公路未修通之前,作为水运、陆运枢纽的船码头,十分繁盛。
历史上,龙岗街道所处位置是大足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商业较为发达。据龙岗街道志记载,清朝末年,原龙岗镇有油房业、酿酒业、雨伞业、爆竹业等工业和手工业139家,占全镇总户数的11%。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全镇共有工业、手工业300家。其中,雨伞是龙岗镇手工业主要产品。1945年,年产雨伞11万把,运往合川、荣昌、铜梁、永川、重庆、云南、贵州等地销售。
曾经热闹的船码头,如今只剩下青石阶
“以前我们喊的船码头,位置就在我家门口。”龙岗村23组村民陶朝学说,自家房前的小道便是曾经的小川东道,小道旁边就是码头,曾经来往的担子客,都会到这里挑货转运。特别是到中敖的货船,因为河道浅的关系,会选择在此卸货,转而人力挑运。运送的货物多样,包括雨伞、石灰、瓦罐等。陶朝学今年66岁,祖上久居此地,由于客流量较大,附近一带饭店、客栈兴盛。他的父母亲也曾在自家的穿斗房中开设饭馆。
“我还记得,小时候,一看到有船停靠,马上就要迎上去帮忙拉船,招呼客人。”陶朝学指着门前河岸边的石阶说,往来的船只皆是木船,长约5米,宽1米多的设计,与濑溪河当时较低的水位有关系。
陶朝学说,那时候,船工一般带有炊具,他们自己煮饭,1毛钱就可以在店里住上一天一夜。除了船工,进店吃饭的担子客、路人也很多。而附近店家流行以“冒儿头”(高过碗沿的米饭)、罐罐肉招呼客人。
“后来,60年代大安公路修通了,这里就慢慢变冷清了。”陶朝学说。
如今,船码头早已没有当时的繁华,仅剩下河岸口一条凹凸不平的石阶。石阶不语,但那一段繁盛的过往并不会被岁月蒸发,足以勾起人们记忆深处的乡愁。
写字崖:
在龙岗街道观音岩村4组的山顶上,有一处延绵千米的石崖。尽管大部分已掩藏在一片荆棘之中,但是从显露出来的碑文中,可以看出它的与众不同,在薄薄的雾霭之中,显得异常神秘。
“在石崖下面,是一条宽约2米的青石板路,在40多年前,大湾路还没有开通的时候,这里还是大足、中敖至三驱、内江的必经之路。”今年56岁的村民李仲良说,“那个时候,观音岩非常热闹,每天过路的行人数不胜数。为了方便行人,还有村民在这里开起了小卖部、酒家、旅馆,生意也好得很。”
观音岩碑林
李仲良说,由于这条路走的人多,又经常打理,道路两旁几乎没有杂草,路旁石崖上的各种碑文、题记都清晰可见,尤为壮观。
记者查看发现,崖壁上,记录着从清代咸丰、同治年间至民国时期大足历代名人墨客的题记碑文。其所刻楷书、行书字体雄浑大气、苍劲有力,题记之中所讲述的孝、廉文化代代相传,至今仍被后人津津乐道。
如今,漫步古驿道,凝望石崖上的题记碑文,厚重的历史感扑面而来,让人仿佛置身于一处难得的“历史文化陈列馆”。
雕刻精美的武魁牌坊
在明星社区2组,龙岗街道境内小川东道旁,有一处清代文物——武魁牌坊。
小川东道上的武魁牌坊
据记载,牌坊通高6.84米,面阔5米,牌坊上刻“恩荣”“武魁”“张星魁”等字样。牌坊横坊及柱间石板浮雕图案13幅,图案有青龙、凤鸟、舞狮、人物生活场景、戏剧演出、四季花卉等。牌坊后端约2米处为水平布置的墓室,墓室以条石围砌,前立2通墓碑。牌坊左右各置一石柱,石柱上端风化严重。附近村民回忆,在风化以前,柱顶置有石狮。
“从我记事起,就晓得有这里有个牌坊。”85岁的张超说,“只晓得牌坊的主人叫张星魁,是我们张家的先辈,但是具体的生平就不清楚了。”
大足石刻研究院曾记载,武魁牌坊规模较大,雕刻内容丰富,雕刻精美,对于研究清代牌坊建筑和丧葬习俗具有较为重要的价值。
图片来源于本社资料图库
文/图:毛双 黄舒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