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朱家大院
朱家大院始建于明代中末期,历经10代人的改建、扩建、修缮。鼎盛时期,大院分成诸多院落,有楼房、平房200多间,其规模堪比山西乔家大院。目前,仅存的两处院落成为单县民俗博物馆,是单县文化旅游产业的瑰宝。
朱家大院位于古单西南城角,北至城内中心东西大街(现胜利路),西自护城河内西马路,东至小寓首以北路。
进入大院,楼房都有走廊,各小院又都相通,行走在各院内,有如身入“迷宫”。
在对朱家大院的整修中,结合史料,采用老工艺,对楼院及设施进行复古还原,从而保留了古老的建筑痕迹。
围墙内四周有更道,宽有一丈二尺有余,主要用于打更巡逻、人、车、轿子行走。
尽管时代变迁,风雨变换,那当年的青砖碹窗,依旧显露着昔日的建筑华彩。朱家大院,见证了古城的繁华与喧嚣,记载了岁月的痕迹和风貌,是单县文化旅游的瑰宝。
02
百寿坊
百寿坊俗称朱家牌坊,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为儒林郎朱叔琪的妻子孔氏节孝而建。坊以青石建造,通高10.3米、宽8.1米,四柱三间五楼式结构,采用圆雕、通雕、浮雕、线刻等技法通体雕刻,是古代石雕建筑艺术中的瑰宝。坊座上雕有八头昂首远望的矫健雄狮,八条绕柱回舞的出水蚊龙,坊上饰满了盛开的牡丹、起舞的仙鹤、翱翔的鸾凤……构成了具有无穷魅力的艺术佳作。
朱家是单县首屈一指的富户。朱叔琪进入翰林院任孔目,后来娶了曲阜孔家的姑娘。结婚未满十年,朱叔琪病逝,孔氏守寡几十年,抚养儿子朱春成人。孔氏死后,乾隆帝降旨建坊旌表,即百寿坊。
牌坊作为传统文化和古老历史的丰富载体,可谓是一部“立体史书”,百寿坊,浓缩的正是那个时代女性强烈的信仰。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几百年过去了,牌坊“节孝”的意义已渐渐被冲淡,留下的是对过往历史的记忆,以及最纯粹的艺术之美。
如今,百寿坊的周围已是商铺林立,而这经历了几百年风霜的历史守望者,仍然伫立在原地,见证着历史的变迁。
03
百狮坊
百狮坊又称张家牌坊,清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为赠文林郎张蒲妻朱氏而建。百狮坊采用全石结构,高14米,宽9米,四柱三间五楼式,全坊上下间架有致,搭配均衡匀称。
它之所以被称为“百狮坊”是因为其八根夹柱分组雕刻了百个石狮,神情各异。大狮突睛、隆鼻、阔口、利齿,巍然雄踞,威猛矫健。值得注意的是,每头大狮身上皆攀附五只小狮,或挠痒,或互戏,或匐在巨狮足下作伸腿支撑状,或攀在巨狮腿上作抚铃舔咂状,或两两相戏、或驻足遐观、或跳跃翻滚,千姿百态,惟妙惟肖。
每根立柱透雕四条蛟龙,在祥云间卷舒回舞。正檐下匾额为四周镂空,透雕二龙戏珠。脊和檐角上雕有吻兽、象尊、鱼、河马、跑兽、岔兽等,优美传神。象驮宝瓶,憨态可掬。
百狮坊,结构精巧,规模壮观,雕刻精细,玲珑剔透,繁而不乱,主次分明,蕴含了高超的建筑技艺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堪称全国罕见的典型清代石雕建筑,
不愧其“天下第一石雕牌坊”的美誉。
04
单父
“单”即单卷,“父”是古人对长辈男子的尊称。相传,单父为远古后期东夷族中影响较大的政治领袖、氏族首领,因善道术,有德行,被时人尊称为单父,曾居于单父(今山东省单县)。他辞帝不授,归隐枉山(湖南常德德山),德播天下,是中国道德文化的渊源。
为纪念单父,1991年8月,由著名雕塑大师张得蒂制作的单父像被立于单县城区单父路中段十字街头。作为菏泽著名人文景观、单县城市精神和历史文化的象征,十几年来风风雨雨,单父像巍然耸立,伴随了几代年轻人的成长,受到单县百姓的崇敬和瞻仰。
现今,单父像已迁至单县开发区的幵山公园。
05
浮龙湖
浮龙湖,单县西南部的一片浩瀚碧水,是维系单县生态情感、文化创造的生命之源。浮龙湖东西长8.6公里,南北宽2.5公里,水域面积21平方公里,是杭州西湖的4倍,平均水深3.5米,享有“江北西湖,故道明珠”的美誉。
浮龙湖为孟渚泽遗址,老子曾隐居于此。据《史记•夏本记》记载,孟渚泽早在夏代就已形成,为雷泽、洪泽、云梦泽等中国古代四大名泽之首。
现今,浮龙湖生态旅游经济开发区由黄河故道湿地景观区、浮龙湖水上休闲娱乐区、森林公园生态体验区三部分组成,是国家AAAA级旅游区和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浮龙湖国家湿地公园是单县及周边方圆百公里范围内最大的湿地斑块,是东北亚内陆与环西太平洋鸟类迁徙重要的中转站、越冬栖息地和繁殖地,拥有鸟类16目50科152种。
浮龙湖风景区生态环境宜人,每年都有大批的鸟类在这里栖息繁衍,游客及摄影爱好者们可以近距离感受飞鸟成群、水草返青的湿地风情。
06
二贤祠
二贤祠,位于琴台东百米处。“二贤”即宓子贱与巫马施。由于历史原因,祠院已不复存。2008年复建二贤祠。
宓子贱、巫马施两人同为孔子的弟子,皆位于“七十二贤”之列,并相继为单父宰(单父:现单县,宰:古代官吏的通称)。宓子贱重任在身,却怡然自得。时常登高台鸣琴,宣扬教化,把单父治理得物阜年丰,风淳俗美,成为礼义之乡。宓子贱的“鸣琴而治”成为后世地方官吏的楷模。宓子贱从单父离任后,巫马施继任。他事事以身作则,勤于政事。每天披星而出,戴月而归,深入到百姓中去,把单父治理得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为纪念这两位贤宰,后人筑了琴台,修了二贤祠,成为单父一景。后多有名士来游,留下许多诗作,表达对先贤的景仰之情。
来到新建的二贤祠,院落红墙翠瓦,周围苍柏修竹环拱。前有门楼一座,雕花垂蕾,门额彩绘,古色古香,典雅壮观。门柱有清代名士闻人儒撰联一幅:“千秋治谱图明月,一代琴声接雅风”大殿西间塑宓子贱拂琴雕像。壁绘宓公访贤问能,鸣琴而治等事迹故事。后壁镌刻后世诗词数首。其中有杜甫诗:“尘满莱芜甑,床横单父琴”“单父琴”成为古代地方官治绩之典。
大殿东间塑巫马施子夜批文像。壁绘其事必亲躬、披星治单等历史故事。
二贤祠的西厢厅为“慕贤堂”厅内陈展单县本土历史名人的事迹,有单卷、吕后、吕光等二十多人,皆单父乡贤,或为官为宦,或悬壶从医,或修身治国,皆青史留芳,功德双馨。
东厢厅为“崇德堂”有楹联曰:“高山流水得于今,明月清风传自古。”堂内展示了一些在单县或单州历史上有作为有建树的官吏,皆政绩卓著,颇有口碑。祠堂天井东南角有宋代抗金名将韩世忠跃马挥刀雕像,威风凛凛,战马嘶风,确有几分逼真。
07
平原省湖西革命历史纪念馆
湖西区位于苏鲁豫皖四省结合部,处在徐州、宿州、商丘、菏泽、济宁、枣庄等城市之间。在革命战争年代,这里的有识之士不断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寻求自身解放的正确道路。中国共产党诞生后,湖西党政军民为民族解放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英勇斗争、作出了重大贡献,表现了坚韧顽强的革命精神。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为适应革命和建设的需要,中共对旧中国的省级行政区划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改革和调整。平原省就是在这一时期的行政区划调整过程中短期存在过的一个省。
平原省人民政府成立于1949年8月20日,划山东省西南部与河南省黄河以北为平原省行政区域,辖有新乡、濮阳、安阳、菏泽、湖西、聊城六专区和新乡、安阳二省辖市。
湖西专区隶属于平原省,专署驻单县,辖金乡、单县、鱼台、巨野、成武、嘉样、复程县及单县城关区。1952年11月,平原省撤销。
平原省湖西革命历史纪念馆位于单县三元广场,它原本是平原省湖西会堂,是湖西地委驻单县时所建,几十年来,一些较大规模的会议常在此召开,现已成为历史文化遗址。为再现那段波澜壮阔的红色历史,2011年,将其改建为平原省湖西 革命历史纪念馆。
纪念馆青砖蓝瓦、朴素肃穆,门厅上雕有“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白底金字,熠熠焕彩,为毛泽东同志所书。纪念馆分为四个展厅,跨越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国民经济恢复和社会主义改造等不同时期,以文字、图片、史料、实物、雕塑、影像资料,详细介绍了湖西区的党政军民在抗击侵略、支前运动、干部南下、抗美援朝、土改镇反等各个历史时期作出的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纪念馆再现了湖西人民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为广大群众提供了参观、学习、缅怀先辈的场所。而湖西人民的革命精神,将会发扬广大,代代相传。
08
湖西公园
单县湖西公园原本是革命烈士陵园,经过建国后的五次改造、扩建整合,现已成为集历史文化览游、红色革命教育、休闲健身为一体的综合性开放式生态城市公园。
湖西公园东有涞水环绕,西与栖霞山相望,风光古朴清幽。西北角的仙人湖宛如一块翡翠,点缀了这方园林。护城堤穿园而过,使山水陵园融为一体,是人们浏览、瞻仰的理想胜地。
湖西公园集陵园公园于一体,是矗立在湖西人民心中的伟大丰碑,是爱国主义教育和红色教育的重要活动阵地,每年到这里凭吊先烈的人次有数十万之多。
革命先贤们在斗争岁月中所凝聚而成的百折不挠、勇往直前、不惧牺牲、携手奋战的“湖西精神”,将世世代代激励后人奋斗不息。
09
八路林
在单县谢集镇史园村西不远处,坐落着一处无名烈士公墓,当地群众又尊称为“八路林”。陵园东西狭长,青砖环绕,分列4行的122座烈士墓被柏树掩映。这些无名烈士来自全国各地,多是早年参加革命的八路军战士,解放战争时期隶属刘邓大军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三纵队,均在1947年1月24日解放单县县城时壮烈牺牲。一段悲壮的红色革命战争史近80岁高龄的史本征是义务护陵人之一。
八十年代初分配责任田时,史本征特意申请耕种一块土壤较差,但与陵园毗邻的田地——如此一来,他在料理庄稼活的同时,可以为烈士陵园拔拔草、添添土。对于那段可歌可泣的红色革命战争史,史本征老人至今记忆犹新。那年,他只有10岁。
据单县史料记载和当地老人回忆,1947年的春节格外寒冷。大年初三(1947年1月24日)清晨,史园村的村民打开屋门,发现村头空地上睡满了解放军战士,一个个抱着枪,背靠着背,浑身结满了冰霜。村民们得知,晋冀鲁豫野战军发起了豫皖边战役,刘邓大军第三纵九旅的临时指挥所及后勤单位秘密进入史园村,为不打扰群众,战士们露宿荒野。
当天下午,解放单县县城的战斗打响了,很快将敌人包围在城内。时隔一日,全线发起总攻。由于护城河结了厚冰,八路军战士只得挟着枪卧冰爬行,伤亡惨重。支前群众扛来秫秸铺在冰面上,战士们才得以跨过护城河,炸开城墙,冲入城区。
1947.1.26 解放军夜攻单县,战斗结束后,一辆辆太平车把牺牲战士的遗体送到史园村西的荒野安葬。负责料理后事的史园村群众撕开烈士棉衣的右上肩,发现各有一块布条,写着烈士的姓名、职务、籍贯等。就在准备安葬烈士时,反扑的两架敌机紧贴着树梢掠过,一阵轰炸扫射,吓得群众趴在地上不敢动弹。安葬被迫改在夜间进行。天寒地冻,群众们只能先用火将冻土融化,才能挖坑埋葬战士遗体……
按照部队和地方要求,每位烈士用24尺白布裹身入殓,在墓前立一块建房用的青瓦,上面用银朱颜料写上烈士的基本信息。当年的2月9日,国民党反动派再次占领单县城,连续三次破坏烈士墓。每次遭破坏后,当地群众就会悄悄地自发组织起来,将烈士遗骸整理掩埋。后来,地方武装组织力量在此设伏,遭到打击的敌人再不敢进犯墓地了。由于屡遭破坏,铭记烈士信息的青瓦已荡然无存,原本姓名齐全的122位英雄最终成了无名烈士。
新中国成立后,单县民政部门想方设法与山西、河北、河南等地及刘邓所属原部队联系,并两次派出调查小组,搜集、核查、甄别相关信息,帮助122位无名英雄找家。遗憾的是,受诸多因素影响,至今无一名烈士魂归故里。
2012年,单县政府再次对“八路林”进行了修缮,建筑了长达500多米的仿古长城墓墙,为每位烈士敬立了墓碑。近七十年的默默守护并非特殊安排,也并非社会招募,史园村村民自发肩负起了看护烈士墓的责任。村民们在墓地周边栽植了柏树、槐树,悉心守护着这122名长眠异乡的革命烈士。逢年过节,村民都会按照当地的祭祀习俗,到墓地烧纸钱、摆供品,祭奠先烈,为后辈讲述那些年英雄们的故事。
就这样,他们薪火相传,默默坚守了将近七十年。作为“八路林”最忠诚、最执着的守护者,史园村村民们怀着一个共同的夙愿——既然英魂难回故里,那么史园村人绝不会让烈士们孤寂。近些年,这个不到300人的村庄,参军入伍、考入军校的青年有20人,其中18人立功受奖。当年红色英烈们的精神,在史园村代代传承了下去。
10
张寨
单县张寨抗日自卫团——每位单县人都应了解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以及那些永垂不朽的抗战英雄。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在北平芦沟桥向中国军队发动进攻,国民党政府守军奋起英勇抵抗,从此,揭开了全国人民英勇抗战的序幕。
七·七事变发生后,消息经报纸传到单县,广大人民无不义愤填膺。单县中学党支部书记高文甫组织学生进行游行示威,散发传单,上街演讲。学生们在单县大街上高呼口号: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日本鬼子滚出中国。并到县政府要求政府抗日。有许多市民纷纷参加到游行队伍中。苗春亭等人组织的文艺宣传队,还到处演出了“一棵炸弹”、“放下你的鞭子”等文艺节目。
高文甫,湖南省南县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到单县中学任语文老师。当年秋天,他发展张子敬、王存典二人入党,他们二人也是单县最早的共产党员。同年,他们三人建立了单县中学党支部,这是单县党史上第一个党支部。之后,单县第一支抗日武装于1938年3月在张寨正式成立。人数40人左右,没有枪支,县委动员党员带头献枪。共产党员宋之品,铁匠出身。他日夜加班,挥汗如雨,自费打了40多把“鬼头”式大刀,无偿送给自卫队。
张寨抗日卫团成立后,极大的影响了单县人民的抗战热情。一些回乡的知识分子、共产党员纷纷效仿,组建了各式抗日队伍:1938年4月,单南抗日自卫队成立,指导员吴云汉、队长段景尼;单北有李洪祥组建的抗日基干队;曹马集有杨作磊组织的抗日自卫队;单西有赵勤丹组织的抗日自卫队;单西南有袁清莲组织的抗日常备队,该队获得杨德志赠送的十二支枪。张花园村左守善组建的抗日自卫队,人数达到三百人左右。以张寨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被湖西人民称为湖西的小延安,抗日的烽火燃遍单县大地,这也是以单县为中心形成湖西抗日革命根据地的重要原因。
回忆单县人民抗战的峥嵘岁月,重温单县人民抗战的艰苦历史,铭记先辈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过往,更让我们倍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11
四君子
公元736年,李白好友陶沔任单父尉。翌年,李白遇杜甫、高适联袂至单父拜访陶沔。四人相会,被单县美景所陶醉,游兴顿起,诗兴大发。他们或入酒垆,或登吹台,或游梁苑,登栖霞,或猎孟潴,登琴台,饮酒赋诗,纵情怀古。
李白诗有《秋猎孟潴夜归置酒单父东楼观伎》,诗中“跨名驹、控雕弓、驾豪鹰、逐狐兔,驰逐喧呼”的围猎场景的描写,给人一种豪爽欢快的感觉。
杜甫的诗有《谴怀》和《昔游》,在回忆与高李同游单父,登高望远的这些诗中,既有当时仓廪实、寰区开,将士用命的盛世景象,又有自己青春摧颓、国事混乱的感伤情绪。高适的诗有《同群公秋登琴台》,诗中表达了对先贤的怀念和崇敬以及自己洁身自好,不与燕雀为伍的志向。
后人将李白、杜甫、高适、陶沔称之为“四君子”。
12
栖霞山
夜,结束了一天的喧嚣后安静下来,伴随着远处路灯那微弱的光。风,毫无预兆地席卷整片旷野,撩动人的思绪万千。
栖霞山,今单县城西南堤角高埠处。
西汉文帝年间,梁王刘武曾在栖霞山营造宫室,为游猎、休息之处,因此又名梁王台。据民国本《单县志》载:汉文帝十一年,刘恒封其子刘武为梁王于睢阳。梁王好营宫室,建东苑延亘三百余里。单父在其内。当夕阳西下,房舍屋宇已被薄暮笼罩时,栖霞山上仍余辉灿然,浮云俱其上,缤纷如锦,故栖霞晚照成为单县古八景之一。
唐代大诗人李白就多次登临栖霞山,流连忘返,斗酒驱马,放浪形骸。有诗《送族弟单父主薄凝摄宋城主薄至廓南月桥却回栖霞山留饮赠之》为证:“……贤豪相追饯,却到栖霞山。群花散芳园,斗酒开离颜。乐酣相顾起,征马无由攀”。后李白再游栖霞山,醉卧在孟氏桃园中,面对满树灿然的桃花,狂饮不羁,感事伤怀,挥笔写下《登梁王栖霞山孟氏桃园中》:碧草已满地,与柳梅争春。谢公自有东山伎,锦屏笑坐如花人。今日非昨日,明日还复来。白发对绿酒,强歌心已摧。君不见梁王池上月,昔照梁王樽中酒。梁王已去明月在,黄鹂愁醉啼春风。分明感谢眼前事,莫惜醉卧桃园东。沧海桑田,而今的栖霞山仅遗一处高台,一棵古柏,迎送朝日余辉,静观风云变幻。
13
清凉寺
据单县历史文献记载,明朝时期单县存有“八大寺院”。在这些寺庙中,普照寺规模最大,其次就是清凉寺了。清凉寺位于单县东南,东城办事处段楼村。据民国版本《单县志》(卷二. 建置篇)记载:清凉寺,在城东南25里。有大殿三间,东西殿三间,前殿三间。再前东西又各一院,再前为山门。
2008年,单县佛教信徒朱素玲居士投资五千万元重建了清凉寺。清凉寺占地约50亩,由寺院大门(三门殿)、弥勒菩萨佛殿、韦驮菩萨佛殿、天王殿、药师佛殿、圆通宝殿、大雄宝殿等组成。
清凉寺(曾大佛寺)圆通宝殿是靠北面的正殿,供奉释迦牟尼佛。在寺院的中轴线上,屹立着一座高约40米的九层舍利宝塔。舍利宝塔的塔身为六面型,全部为纯铜镀金而成。周围栏杆为汉白玉,南北各有上下共三十九级台阶。塔室顶部供奉着该寺院的镇寺之宝:一颗由西藏活佛赠送的如来真身舍利子。这座塔就是朱居士为迎放这颗佛门至宝而专门建造的。不过,佛宝和经文被密封在一只碧玉匣内,游客到此只能仰首观望。
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是释迦牟尼佛的诞辰,也称“浴佛节”,是一年中最隆重的佛教节日之一。在这一天,清凉寺大殿内有外地来的高僧讲经说法,寺院山门外有剧团演出。从初八到十五,这六天期间不管是来此上香礼佛的香客,还是看热闹的游客 ,不分男女老幼,一律免费供应斋饭。对那些远道而来的香客,清凉寺还免费提供住宿。清凉寺前山门上,有一副对联。觉一寺清凉,消尽人间暑热。悟三身慧寂,种来心上菩提。
14
曹马集
曹马集,古称兴元镇,在单县城东北边境23公里处,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是单县四大古镇之一。这是一处有着一万三千余人的大镇,也是一处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景色秀美,民风淳朴的千年古镇。
“曹马集”之称源于三国时曹操在此曾屯兵养马而名。明朝万历年间此地有碑刻记载:“古兴元镇也,昔曹魏公驻军养马之所。”当年吕布屯兵濮阳,刘备守徐州,薛兰,李封驻守兖州,曹操为了平定山东局势,数攻濮阳,几战定陶,北取兖州,兵临彭城,四处征战。而兴元镇就是曹操的粮草大本营,在此地驻军养马数年有余。直到全部平定山东,曹操被朝廷加封为“建德将军”和“费亭侯”之后方才离开此地。从此“兴元镇”便改名为“曹马集”。
七十二口古井:曹马集从南大阁到北大阁全长约两千米,过去在这条南北大街左右两旁,各自整齐排列着两行古井,每行三十六口,共计七十二口。这些水井每口相距约六十米左右。
相传这些水井皆为曹操在此屯兵养马时所挖。据说,曹马集大街两侧的古井虽只一街之隔,但井水的味道却大不同,街东的井水咸,街西的井水甜。原来曹操治军甚严,兵马排列有序。所有的马匹一字排开,马头向西,马尾向东,不许随意拴放。天长日久,街东的井水便被污染,而街西为马头所向之处,井水不受影响,自然没有变味。
随着年深日久和世事的沧桑巨变,这些水井大多已淤埋于地下。现在仅存27口。其中有两口水井依然水质清澈,甘冽可口。这两口水井一名曰“九道沟”,一口名曰“老龙潭”。“九道沟”的位置在曹马集北街口,井口为一环形青石,因常年不断有人打水,青石井沿四周被井绳磨勒出九道深沟,故名“九道沟”。“老龙潭”水井的位置在曹马集的西门里,相传此井泉眼通往东海底,故名“老龙潭”。此井水深不可测且常年不凅。由于此井水质甘冽,清澈无比,传为当年曹操与其坐骑之专用水井。这两口水井已被文物部门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对象。
目前,曹马集南村已成为单县“美丽乡村示范村”之一。除了古井之外,这里还有着琉璃殿遗址、遛马大道、华祖庙、明代黑槐树等古迹,这里的保艳烤鸡、烤猪蹄、槐花饼、白煮羊肉等特色美食远近闻名。同时,它还是全国闻名的“辣椒之乡”和圆葱出口基地。每年4月19日,曹马集还会举办“千年古镇槐花节”。
15
黄河故道湿地
黄河故道湿地位于单县南部,西起高韦庄镇二郎庙南,东至蔡堂镇孔集村,涉及6个乡镇和一个国有林场,成为单县与河南省、安徽省之间的一条自然分界线。
单县黄河故道湿地物种丰富,分布有大面积的野生芦苇、蒲草、莲、菱、芡等水生植物群落,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黄河故道湿地还是鸟类的天堂,每年秋末冬初,大雁、灰鹤、绿头鸭等候鸟在这里集结,准备集体向南迁徙。
每年春天来临,黄河故道湿地都会飘来沁人的花香。如今这里兴建了许多蜂蜜厂,成为了周边地区蜂蜜主要供应地之一。
16
东沟河
单县东沟河形成于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为黄河决口冲刷形成。2008年以来,单县以“建设绿色长廊,打造休闲宜居服务高地”为主题,对单县东沟河进行了综合治理,累计投资3.6亿元,进行了河道拓宽、清淤疏浚、砌石护坡、景观带建设及公共设施等工程建设,关闭取缔了多家排污企业,把昔日“脏乱差”的东沟河建设成为了集生态、景观、旅游、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绿色生态长廊。2014年,单县东沟河绿色生态长廊入选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东沟河绿色生态长廊南起君子路,北至单县谢集镇的彭桥,贯穿单城中心,全长8.9千米,总面积为295公顷,其中水面面积106公顷。分为亲水堤岸、荷风栈道、健身休闲、丛林野趣4个景观区。东沟河河道水域开阔,水岸形态多变,水生湿生植物和陆地植被丰富,是单县最具现代气息和地方特色的生态景观。大桥的两边和绿色长廊上都安装了太阳能灯,晚上,大桥和整条河岸灯火通明。两岸绿荫弥漫,河水清澈见底。漫步其间,能感受到“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的恬淡意境。
17
幵山公园
幵山公园位于单县经济开发区,以东沟河为依托,南临舜师路,北靠向阳路,东接园艺路,是展现单县地域文化和园林景观的城市亮点之一,也是单县人民的重要休闲娱乐场所。
幵山公园于2007年5月开工建设,占地700亩,其中水上面积200亩,总投资1.2亿元。该项目通过对东沟河的污染治理,实现引黄入城,打造城区水上景观;通过对风沙荒滩地、涝洼地的综合整治,营造森林公园;通过对沿岸的开发改造,建设绿色生态长廊;通过公园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形象。
18
枸杞树王
在单县牌坊街和衙门街交汇处,有一株生长了几百年的枸杞树,被称为“枸杞树王”。古香古色的牌坊,幽雅别致的弄堂,作为老城区街巷的代表,牌坊街和衙门街仍旧保留着单县古老的韵味。而一把几乎覆盖了半个街道的“绿色巨伞”尤其引人注目,这就是传说中的“枸杞树王”。街坊邻居们聚集在枸杞树下乘凉,清风徐来,大树像一个不紧不慢的巨大蒲扇,摇起一阵阵谧凉的清风。走近观看,发现这株枸杞树的根原来扎在房内,树干穿过墙壁伸出房外,然后又生成许多根枝条扩展到四周,簇拥环抱。枝条在距地面约3米高的空中交织,形成了约20平方米的树冠,郁郁葱葱,密不透光。
据资料,枸杞为灌木植物,一般能生长到0.5—1米高,枝干直径5厘米左右。而单县的这株枸杞树已经生长到了约4米高,树干直径达到了20厘米,如乔木般粗壮,堪称不折不扣的“枸杞树王”。据生物专家说,这株枸杞树生长龄如此之久,在同物种中十分罕见,堪称生物活化石,是无法复刻的珍贵遗产。
户主人沈福军表示,此树曾经属于夏家、霍家、许家和目前的沈家“四家四姓”,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每到过年时,我们都要在枸杞树上挂灯笼,贴福字,一是希望这株枸杞能枝繁叶茂地生长下去,二是希望她保佑我们全家幸福安康。”1985年,港台人士赴菏泽观光旅游团一行十几人专门来到单县观看这株枸杞树,为之啧啧称奇。
随着“枸杞树王”的名气与日俱增,有两家园林处亦多次到单县高价购买此树,但都被户主婉言谢绝,最后答应将院内另一棵自然生长出十余龄的幼树相赠。幼树十分旺盛,每至春夏,枝叶覆盖整个院落,左临右舍集于树下或对弈或品茶。可到了移栽季节,幼树突然枯亡。大家都说,幼、老二树同根,幼树不愿离家,以枯警人。翌年,在古树西又生出一幼树,生长亦十分旺盛。
直到现在,这株树上每年都会结出很多枸杞子。令人称奇的是,一般的枸杞树经过培育,每年夏、秋两季摘果最多也就一斤左右,而此树每年春夏季节就可以摘下3斤左右的枸杞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