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梦龙】(1574—1646)字犹龙,又字子犹,别号龙子犹、墨憨斋主人、顾曲散人、词奴等,明苏州府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出身书香门第,少有才名,与兄梦桂、弟梦熊并称“吴下三冯”。因科场不利,久困诸生间,曾以坐馆教书为生。明崇祯三年(1630年),考取贡生,任丹徒县训导。七年(1634年),任福建寿宁知县。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推翻明王朝,冯梦龙编《甲申纪事》一书,隐寓中兴之意。清兵南下后,他辗转于浙、闽之间,参与抗清活动。清顺治三年(1646年)春忧愤而死,一说是被清兵所杀。冯氏博学多识,一生致力于搜集、整理古代通俗文学作品,编著宏富,编修《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等名著,在小说、戏曲、文艺理论上都作出了杰出贡献,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他亲笔撰写的长达5万言的《寿宁待志》是一部颇具特色的地方志,所以不名“县志”而称“待志”,实寓“宁逊焉而待之”之意。该志修于崇祯十年(1637年),设疆域、城隘、县治、学宫、香火、土田、户口、升科、赋税、恩典、积贮、兵壮、铺递、狱讼、盐法、物产、风俗、岁时、里役、都图、官司、贡举、坊表、劝戒、佛宇、祥瑞、灾异、虎暴等28目,不仅记载寿宁县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以及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等内容,还保留冯氏在寿宁许多施政活动和政治思想的有关史料,尤其是作者个人的评述和论断,不仅具有史料价值,还具有文学价值。冯氏在《寿宁待志·旧志考误》中提出“志书即一邑之史”的观点,主张通过修志总结经验教训,认识社会现实。他批评旧志“贡谀”之弊“殊乖志体”,主张修志“宜直载其事,稍删赞美”,明确提出志书编修应不求名而求实。为此他注重实地调查,用真实可靠的资料纠谬补缺,保证志书的质量。冯氏借志立说的志体颇为独特,当代有学者认为这是一种将官修和私修揉于一体的典型。
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冯梦龙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