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书纪年》是战国时期魏国史官所著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其成书年代大概在《史记》之前200年左右。秦始皇焚书,六国史书殆尽,直到晋武帝司马炎太康二年,有个叫不准的盗墓贼,盗掘了一座不知道是魏襄王还是魏安釐王的魏国古墓,这才使这本书重见天日。由于不准盗墓的时候,用部分竹简点火照明,造成了一些内容缺失,司马炎下令整理编辑余下的竹简,整理后共计十三篇,叙述上启五帝,下至魏襄王二十年的历史。
竹书纪年
按理说这部史书比《史记》还要早二百年,叙述的历史也基本连贯,应该是很珍贵的历史文献,为什么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呢?原因很简单,这部书里记载的历史,有很多地方不同于《史记》,甚至部分内容用一个词来形容最为贴切——大逆不道,因此在我国古代,这本书一直都被列为禁书,甚至遭到人为的散佚。那么书中究竟记录了哪些毁三观的言论,下面我挑选几处,分享给大家,同时也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1、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舜放尧于平阳。舜囚尧,复偃塞丹朱(尧的儿子),使不与父相见也。
舜将尧囚禁起来,后又流放,甚至不让尧的儿子朱丹去见他。按照这上面的记载,古代圣王尧舜之间的禅让,竟然是政变,而不是儒家所称赞的“德治天下”,“任人唯贤”。那么这段历史究竟是如何呢,以现在的资料已无从考证,毕竟从商代有甲骨文出现才进入信史时代,商之前的历史都只能算传说时代。但是根据后世的一些禅让,我们可以推测一二。
尧帝
王莽代汉,汉献帝禅让给曹丕,曹奂禅让给司马炎,这些还算温和一点,虽然强迫禅位,但好在没有见血,前朝帝王皇族还能苟延残喘。南朝的宋齐梁陈,禅让之后的前朝末代帝王无一幸免,皇族近支也遭屠戮。甚至于传位给儿子的内禅,宋高宗赵构,清高宗乾隆也都是心不甘情不愿,只是迫于一些压力或是自己许过的诺言,才勉强禅让帝位给儿子,就这样当太上皇之后还要继续把持朝政,抓紧权力不放。唯一例外的或许只有唐睿宗李旦了,他早就被亲妈武则天杀子杀女杀孙的举动吓怕了,然后哥哥李显居然又被自己的结发妻子和亲生女儿毒死了,这一幕幕血腥的权力斗争早就让他对皇位失去了兴趣,因此高高兴兴的传位给儿子,不再过问政事。由后世的禅让可见,这种模式如果不是传给自己儿子,完全就是伴随着绝对的权势与武力压迫而进行的,所以舜取代尧有很大可能也是这种模式。有人会说了,上古时代民风淳朴,和后世不一样,虽然不能完全排除这种可能,但我始终认为,文明是在不断进化的。如果后世的人做不到,茹毛饮血的原始人也做不到,中间突然就出现几个能做到的圣王可能性不会很大。
舜帝塑像
2、舜即位后清洗政敌,杀掉了尧的几名心腹,并污蔑对方称之为“四凶”,这里面就有大禹的父亲鲧,于是大禹暗中积蓄力量,据夏地抗击舜,击败舜之后将其流放苍梧至死,大禹死后,儿子启即位,伯益密谋篡位,被启杀死。
同上,又是一个颠覆禅让的记录,不过在我看来,和舜代尧相比,更为合理了,毕竟舜杀了大禹的父亲。正常人的思维,杀父之仇不共戴天,那个时候的人还没被改良后的儒家忠君思想洗脑,做不到稽绍那样,父亲嵇康被司马炎杀了,自己还以死效忠司马炎的儿子。连孔子都说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大禹起兵报仇雪恨,理所应当。至于之后说他想传位给自己的助手伯益,结果被启夺去了王位,相比之下,伯益密谋篡位,被启杀死似乎更让人信服。赵匡胤是武人篡位登基的,因此他登基之后最为防范的就是武人权力过大,如果大禹的天下是夺来的,那么他肯定会选择儿子做继承人。
大禹塑像
3、伊尹放太甲于桐,尹乃自立,暨及位于太甲七年,太甲潜出自桐,杀伊尹,乃立其子伊陟、伊奋,命复其父之田宅而中分之。
这与我们熟知的历史,又有了很大出入,我们所听到的历史,都是太甲行为不检点,没有人君该有的样子,于是伊尹将太甲流放到桐宫悔过,等他改过自新后,又重新迎接回来当大王。而《竹书纪年》中的记载,完全反过来了,伊尹篡位自立,太甲潜逃回来夺位成功杀了伊尹。如果是真的,那又一位古代先贤跌落神坛了。那么分析一下,到底哪种说法更准确呢。根据出土的甲骨文记载,伊尹在整个商代一直受到尊崇,也有伊尹放逐太甲又迎回的记录,似乎正史的记载更为信服。
伊尹迎回太甲
但是,伊尹是辅佐商汤的开国第一功臣,如果全盘否定伊尹,太甲的爷爷商汤也会受影响,所以为尊者讳,太甲很有可能秘密处死伊尹,对外宣称是伊尹迎回的自己,这样也就解释的通《竹书纪年》中记载的,太甲杀了伊尹但是却没有杀他的儿子们,而且依然任用伊尹的儿子们,还将伊尹的家产分给了他们。在我看来,太甲这么做无非是把伊尹当成个牌坊而已,让后世的臣子学习他们想象中的贤臣伊尹,这样与甲骨文上的记载也不矛盾了。
伊尹
以上的分析都是我的个人推测,但也说明了《竹书纪年》的记载虽然荒诞不经,三观尽毁,但细想之下,却又合情合理。此外这本书对于商代世系的记载,与出土的甲骨文记载基本相同,比《史记》更为准确,更增加了其可靠性。而这本书遭到禁封的原因也在于此,它的部分内容颠覆了儒家学说所鼓吹的一干圣人,禅让制,以及由这些圣人禅让所得出的德治天下的结论,而它的真实性可靠性又是如此之高,一旦广为流传,造成的打击是毁灭性的。因为,统治者要靠儒家学说维持政权稳固,封建官僚们是由于儒家学说的考试选拔出来的,二者作为既得利益者又享有话语权,因此《竹书纪年》就此淹没。尤其是在宋代,程朱理学占据正统,《竹书纪年》这种邪端异说一定是打击毁灭的首要对象,因此在这样一个文化发达,活字印刷术发明的年代,这本书竟然莫名奇妙的再次散失了。我们今天能看到的《竹书纪年》也是经过后世几次散佚后整理而成的,能有本来面貌的几成,已经不可而知了,或许原书的记载更加骇人听闻。
舜帝禅让给大禹,真的存在么?
读到这里,可能很多朋友已经开始质疑自己熟知的历史其真实性了。胡适说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因此我们怀疑历史是正确的,但不能彻底否定,那就变成历史虚无主义了。孟子曾经说过:“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这里孟子并不是主张无书,而是告诉大家不要“尽信书”,对于历史,我们要带着疑问阅读,进行独立的思考分析。一旦你开始思考历史,探究存疑的记载,你就会发现很多有趣的事,继而乐在其中,不能自拔。
我不编造故事,我只是历史的搬运工。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可以关注我——大黄扯点历史,
每天更新原创文章,期待与你交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