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中国古代的通史史书,许多人脑海中第一个想起来的应该是汉代司马迁的《史记》。
的确,《史记》作为中国的第一本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三千多年的历史,在历史学上的地位极高。
而谈起“编年体通史”,更多人想起来的也是时常出现在语文书与历史书上的《资治通鉴》。
事实上,中国历史上还有一本普通人没那么熟悉,但在历史学上地位并不低的编年体通史史书,它就是《竹书纪年》。
说起来,《竹书纪年》并非全由一人所作,而是由春秋时期的晋国史官与战国时期的魏国史官合作而成。
《竹书纪年》:夏朝至春秋战国的编年体通史
自从秦始皇一统天下大业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对百姓进行思想上的控制,开展了一场思想上的“谋杀”,亦便是历史上著名的焚书坑儒。
因此,很多秦朝之前的史书也未能幸免于难,而《竹书纪年》则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本躲过这场文化浩劫的史书。
从这个角度上看,免于秦火的糟践,使其在宋朝之前具有很高的可信度。
即使当时被及时抢救了过来,但是在后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统治者的封禁,这本史书都被视为“异端邪说”,从而不在民间流传。
久而久之,这本史书也就失传了。
但是,在宋明时期,《竹书纪年》又重新流传民间。于是在宋朝时,《竹书纪年》经历了一个散佚而又重新整理的过程。
而重新整理的版本便被人称为“今本”,未经整理而流传的版本则被称为“古本”。古本记载的是由夏朝至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而今本则起于黄帝,终于春秋战国。
在经过,《竹书纪年》的真实度便打了折扣,但整体而言,在历史上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封禁千年的《竹书纪年》:“打脸”《史记》
《竹书纪年》原本作为魏襄王的陪葬一起葬在墓中,太康元年,一盗墓者盗墓后,为了照明,将墓中一些竹简作燃料点燃,而《竹书纪年》则有幸未被烧毁。
后来,百姓发现有墓被盗,报了官,将其中许多重要的竹书抢救上来,并进行一定程度的修复。
自此,《竹书纪年》的古本也便被发掘了上来。
但是,人们在发现了《竹书纪年》这本编年体通史史书之后,统治者却将其封禁了千年,这是为何呢?
原来,统治者看到里面的内容后发现,其中又许多与《史记》出入甚大的地方。
而这些有所出入之处,倘若被百姓所知,对于帝王的统治则有所威胁。那么,里面到底记载了什么,让统治者如此害怕呢?
二书记载“禅让制”的不同
众所周知,汉朝建立以后,一开始实行黄老之学。
而后汉武帝在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之后,便实行了与秦始皇完全相反的政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时间,儒家被推上了至高无上的治国地位。
而在往后的朝代当中,儒家的重要程度或许有所变化,但帝王们都感受到了儒家文化对于巩固统治的重要性,因此,从整体而言,儒家的“国家级地位”始终的没有变化的。
太康元年时期,便是晋朝晋武帝司马炎统治时期,亦毫不例外。
在《史记》当中,司马迁对于上古时期的禅让制是这样记载的:
尧当上统治者后,亦有一子“丹”,但是尧自觉丹的能力不够承担起一个国家统治者的责任,因此,便主动将帝位传给更合适的人选,便是舜。
《史记》中的版本,也是现如今流传最广的版本。这种说法十分符合儒家中所要求的“明君”、“仁”等思想,让有能力之人统治国家,造福百姓。
而在《竹书纪年》当中,记载的则与《史记》完全不同:
舜认为尧晚年没有德行,不够当一个皇帝的资格。因此,舜发动了宫廷政变,将尧囚禁起来,自己则谋得皇位称了帝。
为了防止尧的儿子丹报复,夺回父亲本应传给自己的帝位,也同样将丹抓起来,囚禁在一个距离其父亲很远的地方。
所有,根据《竹书纪年》的记载,尧并不是自愿、主动将帝位传给舜,而是通过政变的暴力手段来获得。
而且等到舜晚年之时,禹也通过同样的手段,篡夺了皇位。
这与《史记》中对禅让制的歌颂是有着极大不同的,也并不符合统治者所推崇的儒家思想。
伊尹:忠臣还是夺权
根据《史记》的记载,商朝建立以后,君王汤任伊尹为国相,而伊尹也没有辜负汤的期望,尽忠尽责地辅佐至汤去世卸任,仍然继续辅佐了三代君王。
而辅佐至第四代君王太甲时,太甲无心朝政,肆意妄为,也时常不把伊尹放在眼里,做出一些不尊重他的行为举止来。
伊尹看不下去,为了国家着想,他认为应该做些什么,改变太甲。
于是,伊尹命人将太甲抓了起来,关在一个叫做“桐宫”的地方,而这一关便是七年。
国家不可一日无君王,在太甲面壁思过的这七年里,伊尹出任商王,尽心尽力地为太甲维持着国家的安宁。
七年后,太甲终于想通,痛定思痛,决定改过自新。
于是伊尹便将太甲从桐宫里放了出来,并将王位让回给太甲,自己继续任国相一职。
在《史记》当中,司马迁再一次对历史人物进行了歌颂——一个面对帝王之位没有私欲,一心只为了国家奉献的国相伊尹。
但是,在《竹书纪年》当中,国相伊尹的形象则被颠覆,又讲述了一个有悖于儒家思想的故事。
伊尹连续辅佐了四代君王后,至太甲之时,动了歪心思,以太甲任意妄为之名将其关押在了桐宫,自己则坐上了帝王之位,相当于“谋权篡位”。
太甲被关押桐宫七年之后,终于找到一个机会逃了出去。逃出以后,太甲召集人马,杀回皇宫,将伊尹赶下台,自己则重新坐上属于自己的王位宝座。
不止关于禅让制与伊尹与《史记》不同,《竹书纪年》里记载的许多历史故事都在“打脸”《史记》,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统治者便将其封禁了千年之久。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