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文—谚文文献2006满语研究MANCHUSTUDIESNo2,2005(GeneralNo。43)满文一谚文文献(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北京100081)摘要:朝鲜时代谊地形成了一些满文一谚文文献,其中有翻译作品,如《小儿论》,《八岁儿》等,满文一谚文合壁,标音释叉;又有满文,谚文,汉文三种文字符号芟又互鉴的《汉清文鍪》,为满语文和满文文献的研究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关键词:满文;谚文;古文献中圈分类号:H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7873(2006)02—0036—05历史文献为我们了解历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不同符号的文献记载,又使我们能够从多方面,多视角地观察人类社会发展的脉络。16世纪末产生的满文在文字史上具有特殊的意义。作为记录语言的工具,满文不仅完成了作为满族以及满?通古斯语族中其他一些没有自己文字的民族作为书写工具的任务,同时,在清代统治的近三百年中,作为"国语",在国家政权事务和中外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存满文文献卷帙浩繁,档案,图书,金石碑刻形式多样。仅北京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清代满文档案即以百万相比较而言,朝鲜半岛的满文文献种类虽然不多,内容却很特别,既有最早使用新满文书写的--'W渡《大清皇帝功德碑》碑文,又有选词精当的《汉清文鉴》;既有转译自女真文的《八岁儿》,(4~J6有《同文类解》,清语《老乞大》,对比研读,价值不菲。
只是由于涉及的文字符号稍显复杂,识别上有一定难度,使其价值的发挥受到了限制。,满文一谚文文献形成的背景李氏朝鲜(公元1392-1897年,明洪武二十五年一清光绪二十三年)之初承高丽制设(1393"-1894年),专司外交事务并培养外交,翻译官员。初设汉语,蒙古语厅,太宗二年(1414倭语(日本语),世宗八年(1426年)补设女真语厅。这四种外国语的学习和翻译统称"译学",个别称汉学,蒙学,倭学,女真学。司译院和译学制度确立于世宗时期。编制,翻译官的科举考试,翻译官的学习以及作为科举考试用的译学书等,大致均确定于世宗时代。之后被收录在世宗朝编纂的《经国大典》中。从《世宗实录》开始,正式出现《老乞大》,《朴通事》等译学书籍的名称。至与后金一清发生关系,为适应当时的需要,改女真语为清语,将部分女真文文献译成清文,如:(4~J6《八岁J6),《三译总收稿日期:2006—09—19作者简介:江桥(1957一),女,北京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民族古文献研究室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满文文献研究。除去译自女真文的教本外,清学厅还将传统汉文教本译成清文,《清语老乞大》就是其中之一。司译院内改女真学厅为清学厅后,为了教学和翻译的需要,还编辑了清文教材与词典,如《同文类解》,《语录解》,《汉清文鉴》等。
这类文献基本上是以清朝本士编辑的同类书籍为蓝本的。有关司译院清学书及其研究情况,成百仁先生在他的"现存词译院清学书斟工研究"一文中作了综合介绍。二,满文一谚文文献的特征(一)不同文字代码转换,这也是该是部分文献最突出的特征。主要涉及满,谚,汉三种文字。以《汉清文鉴》"时令部/时令词条一汉字:赐注音:义:——(无)满文:a注音:ol_释义:甘日l-,电……词条三汉字:五行注音:旱义:水火木金士满文:sunjafeten注音:仝对嘈电释义:旱,旱斗,……词条四汉字:水注音:弁1义:詈满文:muke注音:旱释义:对嘈1宅!o1各栏目的内容:1。以汉字为首。所谓《汉清文鉴》,汉字在前,清字在后,顾名思义也。这无论在清代,还是在当前都是非常稀有的。2。以世詈注汉字音。对两种语言的语音研究都非常有意义。。。。3。此栏初看比较混乱,一中使用了省略号,三中用了汉字,四中用的是世詈,写法又与今天的韩文有细微的差别(罟一号)但仔细分析,当属韩文释义。4。满文一栏是《汉清文鉴》的清字,应该是按照前述几种作为蓝本的清文字典确定的。在这里的意义,主要是交换了清字和汉字的关系。5。清字的詈注音。对两种语言的语音研究很有意义。
6。此栏的内容很特别,首先可以确定,它是释义;其次,它使用的文字是世詈;第三,符号标记的内容是清文。也就是说,它是以清文释义却用电詈符号标写。这种文字符号的转换也非常特别。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此词典的内容在所涉及的三种文字符号的使用上是有交叉的。这种交叉体现了文化上的一种关系。(二)工具书,教材占绝大部分由于朝鲜半岛的满文文献主要来自于司译院,而司译院的主要职责又是翻译和培养外交人员。由此带来这部分满文文献的另一个明显特征,是工具书,教材占据绝大部分。其中可分为:1。辞典类:包括《汉清文鉴》,《同文类解》,《语录解》等。2。自女真学书转译的清学教科书:如《八岁儿》,《小儿论》,《新翻老乞大》,《三译总解》等。这些文献所包含的文字符号的来源及其对比,对所涉及的三种文字的研究都非常有意义。以《八岁儿》为例:-在注音方面:以谚文(詈)逐字注音;对谚文无相应音位或有差别者,作出相应处理。参考成百仁,高东浩"韩国的满语研究概况"。《满语研究》1999年第一期。宋基中"朝鲜时代的女真学与清学",《满语研究)2oo4年第二期。成百仁《世平o1q甘鬯干》(Studies011ManchuandAltaicLinguistics)E砷甘^}1999年出版。
37?A。遇不送气唇音以送气者代替之b—P,例:P1bithe,P2bayan;f—P,例:P1fonde。B。以舌尖前代替舌尖后zh—Z,例:P1jakun,julgei;ch—C,例:P2cendeme;sh—s,例:P1hogo。C。元音a,e遇舌尖音加i介音a—ya,例:P1jakuun;e—ye,例:P2cendeme在内容方面:《八岁儿》内容,类同于很多汉文典籍。在此,笔者自朝鲜朝司译院满文教材中选译部分内容如下:八岁儿古时帝国,四海皆清,八方自宁。彼时,帝书日:天下邦内,贫富不分,各处文书通晓,于天门测试,授德才佳名。时'XX县城住有一财贫者名XX,其子八岁……。行数日,至XX城,择伍千生员,八岁儿中,立于后。皇帝见状问之日:后面站立之小儿,你乃何人?八岁儿近前奏日:小人乃应昔日皇上圣旨测试而来。圣上闻过大笑日:小子你年龄虽小,为何如此善于应答?八岁儿近前奏日:小皇上又问:何以见得?八岁儿答称:日升东方,落于西下,故知有首。皇上再问:天有耳乎?八岁儿答日:天下鹤鸟之呜声高,上天乐闻。若无耳,何以闻之?皇上又问:天有口乎?八岁儿答日:……再如:《语录解》,韩满对照虚字集。
在满语教学中,掌握虚词的作用非常重要。其中最为常用,也是理解满文句子最为关键者,要数"be","de""i"。《语录解》抓住了这个要点,在简短的篇幅中将这三个虚字与韩文对照讲解,这对于学习满文的人来说,确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语录解》虽然仅有古本书l4幅,其所蕴涵的语法内容是非常重要的。三,几种重要文献举要(一)《同文类解》(1748 词典类文献。?最大的特点是涉及汉,韩,满三种文字,满文全部用韩文标出。二卷,木板,上卷63 页,下卷61 页,附录《语录解》,l4 页,后序 振夏修改编辑,现存奎章阁,汉城大学一蓑收藏馆。 来源于康熙朝《御制清文鉴》(1708 年),《大清全书》,《同文广汇全书》(1702) 等。前述《语录解》 附后。 (二)《汉清文鉴》(17797)十五卷? (Haniarahanonggimetoktonuhamanjugisunibulekubithe)(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 年)为底本修成的汉,满,韩文分类词典。 司译院(朝鲜)编,刊年未详(1779-?),l5 15册,分类,卷头震版心书名:汉清文鉴,木 板本,总941 页,四周双边,半页匡郭,23。
317。3cm,有界 相关研究成果有:闵泳蛙(1956),韩汉清文鉴题解,影印《韩汉清文鉴》,延禧大学校东方学研究所。 对斟q,《晓星女子大学研究论文集))VII,IX。有关该字典的介绍和前人的研究成果,详见成百仁"《汉清文鉴》解题"。 据成百仁"《汉清文鉴》解题"相关部分。 38?朴昌海刘昌悖(1960),《韩汉清文鉴索引》,延世大学校东方学研究所。:。 今西春秋(1958),汉清文鉴解说,《朝鲜》12。 崔宰宇(1997),《汉清文鉴》简论,《民族捂文》5。'(2003),《汉清文鉴》与《御制增订清文鉴》的比较,《民族捂文》2 成百仁(1999)《汉清文鉴》解题,世手叫辞斟 01 清代自康熙年间修成《御制清文鉴》,满文进入成熟期,注重语言的规范化并逐渐向其他语言扩展, 雍正时期修成《御制满洲蒙古合璧清文鉴》《御制满蒙文鉴》,乾隆时期叉陆续修 《汉清文鉴》显然与上述清文鉴系列有相同的背景和语言上的天然联系,但在性质上又有着本质的 不同。 相同之处在于: 与清朝廷纂修清文鉴系列相呼应,《汉清文鉴》是朝鲜朝司译院官修。官修的意义在于:该语言文 字的社会地位,质量的保障。 2。体例相似 以乾隆朝《御制增订清文鉴》为底本,承续了其分类,释义的体例。
不同之处在于: 首先,编纂目的的不同。如前所述,御制清文鉴系列是清廷为了保持并扩大"国语"的 应用范围,使 "国书永贻于千百祀而与日星河汉长存天壤"。而朝鲜李朝司译院的职责是翻译 和培养外语人才,编 纂《汉清文鉴》的目的是为了学习和掌握清语清文,以便与满族建立的清朝进行 交流。 其次,应用范围不同。乾隆朝《御制增订清文鉴》产生并应用与满语言区,而《汉清 文鉴》则是在非 语言区,应用范围显然不同。前者应用于满文与汉文的互见,而后者则是满,汉,韩互 再次,编排格式的不同。体现在词典格式上,《御制增订清文鉴》是满汉对照,相互注音,满文释义; 而《汉清文鉴》则是汉一韩和满一韩对照,相互注音,韩文释义。当然,由于当时的文 字使用状况,很多 释义使用的是汉字。 写后序,金吉昊校对。奎章阁现存资料中的"语学篇":老乞大老乞大谚解,一册,2003 老乞大新译重刊老乞大,一册,2003 《老乞大》原为汉文教本,据闵泳琏(1964)考证,约成书于1382 年,以对话的形式讲 述一个朝鲜盲 人往来于京城和王京之间的各种经历,内容生动翔实,语句贴近生活,是很好的语 言学习教材。被译成 蒙文,清文(满文)。韩国学者很重视对各种版本《清语老乞大》的研究,高丽大学的 郑光和汉城大学的 宋基中各使用不同的版本对其进行了解题,影印和编写索引的工作。 司译院翻译出版的培训满语文翻译的教科书,共十卷。内容为三国时期的故事。(五)《小儿论》 有关清文鉴系列的介绍,详见拙作《康熙(御制清文鉴)研究》,北京燕山出版 社。2001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