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有十四亿人,就有十四亿个版本的《红楼梦》。可以说,每个人心目中都有属于自己的一个红楼梦。在这个过程中大家都在寻找自己的心,如果把心找着了,这个梦就醒了,也就梦想就成真了;如果这个心没有找着,稀里糊涂一辈子,临终还在做梦没有醒,也就无所谓梦想成真了。
现在,我们就回到2017年1月14日的三智课堂,和“复旦哲学王子”、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王德峰一起,看《红楼梦》与中国文化命运。
中国文化的孤鸿哀鸣
《红楼梦》是一部小说。小说在中国古代文化领域、文学领域当中的地位向来不高,常被文人所贬低。有一个称呼叫稗官野史,其中大多都是小人物所说,故得名。但是小说后来在明清时期得到了比较好地发展。
中国文学发展的一个大概轮廓为:先有诗歌的发展,唐诗是近体诗的高峰,诗之后有了词,随着宋代诗的衰落,词兴起了。宋元之后进入明清小说。可以说,中国文学史的另一次高峰就是小说史。
清朝有三部小说最重要,一个就是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一个就是吴敬梓的《儒林外史》,还有一部就是《红楼梦》。《红楼梦》无疑是清朝三部伟大小说当中最伟大的一部。其实《红楼梦》的意义远远超出清代文学,成为中国小说史上的最高峰,并且被评价为世界文学史上的奇书。围绕着一部稗官野史《红楼梦》,居然产生了一门学问叫红学。
《红楼梦》在讲什么?
《红楼梦》问世于1754年,也就是乾隆十九年。到今天两个半世纪过去了,250多年的光阴消逝了,但是《红楼梦》始终是中国人不断讨论的对象。《红楼梦》中的许多人物都还活在我们的心里。《红楼梦》中最重要的人物金陵十二钗:黛玉、宝钗、王熙凤、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妙玉、史湘云、秦可卿等等可以说是家喻户晓。金陵十二钗是《红楼梦》中塑造的最为成功的人物形象。《红楼梦》因此也有一个书名叫《金陵十二钗》,而《红楼梦》总共有五个书名,其中一个书名就是以此著称。
这部小说直到21世纪的今天,还有无数的人在不断地讨论、研究,红学家还是层出不穷。为什么一部小说能够引起如此大的、经久不息的关注?有如此巨大的影响?我们怎么看文学和社会生活的关系?怎么看一个民族的一部重要文学作品与这个民族的文化命运之间的关系?
我们可以发现,每一个重要的民族,在它最重要的历史阶段,都有一部象征性的文学作品。 比方说意大利在近代之初,倘若没有但丁创作的那部《神曲》,意大利人就不会成为现代人。意大利人之所以能够成为欧洲第一批现代人,他们的思想的转变要归功于但丁的《神曲》。我们知道德国有歌德的《浮士德》,中国就有一部《红楼梦》。两个半世纪过去了,我们今天讨论《红楼梦》,兴趣其实不在学术上,而在生活中。一部《红楼梦》还活在中国当下,这是我们对《红楼梦》不断讨论的根源所在。
我自己讲读《红楼梦》的课程有这样一个标题,叫“中国文化的孤鸿哀鸣”,这个标题其实已经透露出我对《红楼梦》的基本认识。《红楼梦》是部大悲剧,是曹雪芹的一场大哭。第一回就有那首诗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说得很分明,就是一部悲剧,是曹雪芹的一场大哭。那么他究竟在哭什么,为什么而哭呢?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看法了。这就是鲁迅先生讲的“作者和续者姑且勿论”。曾经讨论长久,究竟谁是这部小说的作者?谁又是后四十回的续者?这个续者到今天还在争论,各位手中拿到的这个版本是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新版,这个作者的署名是曹雪芹和无名氏,又把高鹗续书否定掉了,可见还在争论。
我们先来看鲁迅先生的一段话:
谁是作者和续者姑且勿论,单是命意(所谓命意就是写这本书的主题思想是什么),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究竟什么是《红楼梦》的主题?不同的读者有不同的看法,大家都确认这是一部悲剧,但是是些什么悲剧,什么人的悲剧,或者说一种怎样的悲剧,看法就不一样了。那些做学问的经学家们在《红楼梦》里边看到了《周易》所隐藏的道理,有一个家族出来,由盛到衰,由赢到亏,易就是变化。道学家看到了淫,认为这是一部不好的小说。才子、年轻人看到的是爱情。有人认为一部《红楼梦》其实就是情场忏悔的小说,人生最要紧的事情,也最不应该碰的事情叫风月之情,“戒妄动风月之情”是它的主题,持这种看法的就是第一个红学家脂砚斋。
“革命家看见排满”。这个革命家是有所指的,那就是蔡元培。蔡元培是革命家,要推翻清朝满族的统治者。所以蔡元培那本讨论《红楼梦》的书写的很明确,一部《红楼梦》就是反清复明的小说。
流言家主要是那些旧红学的研究者,他们要索隐红学。索引什么意思呢?就是《红楼梦》从一开始登场的两个人物,一个叫甄士隐,一个叫贾雨村。(《红楼梦》当中许多人物的名字都是谐音)就是把真事隐去,用假语言说出来。那么旧红学家们就干这件事了,你把真事隐去了,我偏要把你那隐去的真事说出来、搞清楚,所以叫索隐。
鲁迅先生用“看见宫闱秘事”来评论这些流言家。也就是他们把一部《红楼梦》看成清朝政治内幕的影射,书中的人物在现实中都有对应的人物,这些人叫窥探宫闱秘事。那么现在新流言家也来了,恕我直言,就是刘心武作为新流言家继续说宫闱秘事,而且他还写出了他的续书。
《红楼梦》就在中国当下
虽然《红楼梦》的文学价值很高,我们并不始终从文学价值的角度欣赏这部小说,而是说它还活在中国的当下,书中的许多人物都还活在中国的当下。我举一个例子,《红楼梦》当中有一个人物叫平儿,也就是王熙凤嫁到贾家随身带来的贴身丫鬟,既聪明又美貌。
平儿跟着王熙凤来到贾府。王熙凤是何等聪明的人物,她很快就发现自己的丈夫贾琏一定是个见一个爱一个的人,与其将来做出丑事,不如预防在先。这个预防的方法很简单,王熙凤相信平儿忠心耿耿,不会背叛自己,所以干脆就让她的丈夫贾琏把平儿收到房内纳了妾,这样平儿的身份就改变了。本来只是一个奴才,现在成了主子,但是平儿在王熙凤面前永远是奴才,在其他的奴才面前她倒是成了主子。这样的人,给她一个称呼比较合适,叫半个主子。这半个主子在今天就是整整一个阶层——政府秘书或办公室主任。中国政治的模式一天不变,这个阶层始终存在。
在《红楼梦》当中有一场轰轰烈烈的大戏,就是探春离家。王熙凤一度病得很严重。先是小产,小产之后又下红不断,失于调养,面黄肌瘦。王夫人心里慌了,就叫凤姐别再管事情了,好生地调养,结果调养了将近一年才慢慢恢复过来。那么这段时间谁来主政呢?王夫人就请出了李纨。但李纨是个佛爷,宽厚下人,压不住。另外找的一个重要的人物就是探春。其实探春、李纨两个人出来主政,真正的主角是探春。
探春可是个改革家,当初王熙凤主政的时候,探春冷眼看着,总觉得有许多的弊端,但是当时没她说话的机会,现在探春被王夫人请出来了。她向来有志向,要兴利除弊,发动一场改革。这个改革的内容我们今天中国人都懂,就是中国改革开放第一阶段的农村改革,叫联产承包责任制。其实联产承包责任制并不是什么发明,《红楼梦》里就写着。探春来改革就要废除王熙凤向来的种种做法,这时候的平儿就面对新主子,旧主子暂时地养病,这是对平儿的一个非常严峻的考验。旧主子病好了之后还会出来,新主子现在正在兴利除弊地改革,于是平儿就周旋在新旧主子之间。
《红楼梦》第五十五回和第五十六回就讲这次改革,我们可以在读这两回的时候关注一下平儿,欣赏她的智慧。看她如何协调新旧主子之间的矛盾,既帮助探春改革事业,又保全了自己,这个真的不容易。这只是其中的一个例子。
说《红楼梦》还活在当下,方方面面恐怕都是如此。2008年金融风暴,为了面对这样一个世界性的金融危机,中国当时对外出口的企业都不行了,外向型企业和患了出口依赖症的企业统统没有了订单,导致大面积的失业。这时候国务院做了一个决策,就是用四万亿拉动基础设施建设等。修铁路、修公路、搞基础建设以保持就业空间,拉动经济。消息传来,我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要造大观园了。
皇帝开恩,元春省亲。元春是皇帝的妃子,让她回家探亲,那么对贾家来说是一件莫大的事情,要造省亲别墅。这个事情一来,贾琏、王熙凤家里就热闹了。因为宝玉的父亲贾政不懂这种事情,也懒得去管,所以全权委托给贾琏。这么大一个工程来了,他家里自然热闹了。多少人来求情、送礼,就是要得到此项目。宁国府里的贾蓉,就是贾珍的儿子,也看重了这件事情。后面贾蓉在凤姐的帮助下,从贾琏手中得到了此项目。贾蓉非常高兴,于是走到贾琏边上,跟他轻轻地说了一句“你要什么尽管跟我说,叫一个人写了单子,我都帮你办齐了。”贾琏非常愤怒地说“还没学会干事,做事情倒有这一套了”。所以大观园造成之后,贾府里边就形成一个新的利益集团,他们从中得到了很大的好处。
所以2008年金融风暴,四万亿砸下去,产生了一个新的特殊利益集团。当然成果也有,代价也大。原中国铁路铁道部部长刘志军的下台与这新的利益集团不无关系。我们读《红楼梦》,就是在读中国的当下社会生活。曹雪芹在《红楼梦》里边除了没有涉足军事学,其他的领域统统都涉足了。比如烹调、服饰、中医、建筑、诗词歌赋、政治等等,真可谓百科全书。
面对这样一部百科全书,能把《红楼梦》讲清楚的人实在是找不到。你要懂得的东西太多,所以各自都有不同的角度。从史学的角度研究或文学批评的角度讨论《红楼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视角。我先要声明我不是红学家,我讲《红楼梦》也只是讲我个人作为一个读者,把我在读的过程中的那些体会讲出来与大家交流分享。
从宝钗、迎春等人物性格的塑造看中国文化的命运
我认为应当从整个中国思想的角度,中国哲学思想的层面来读这部小说。《红楼梦》当然是一部文学作品,但同时是一部伟大的思想作品,曹雪芹这部悲剧在哭什么?哭中国的文化悲剧,哭中国的文化命运。为什么能这么说?金陵十二钗每一个人物都有重大的寓意隐含其中,曹雪芹用他所塑造的这些人物,来反思中国文化的命运。
比方说他所塑造的薛宝钗,从思想的角度来看她是儒家,她待人恭敬有礼,恪守道德规范,温柔敦厚,俨然是儒家风范。
在贾府衰落的这个过程当中,内部斗争那么激烈,当时朝廷还没来抄,他们自己就先抄起了,那叫“惑奸谗抄检大观园”。抄到迎春那里了,迎春居然还捧着一部《太上感应篇》在跟宝钗讨论道家思想,边上向来不管事情的黛玉都看不过去了,黛玉忍不住说了句“你是什么人?你迎春是怎样一种人?虎狼屯于阶陛尚谈因果”。虎狼都冲到你门上来了,你却置身其外,讨论道家,所以迎春是道家思想的代表。
那么探春是谁?你看她搞改革就知道了——法家。她向来不相信以德治国,所以要以法治国。人都有利益追求,治理如此大的一个家族的原则应该是八个字:使之以权,动之以利,所以她就发动了那一场改革。
那么惜春代表哪家呢?佛家。小说里总说惜春还小,是四春当中最小的一个,别看她小,境界可高,她的境界是佛家的境界。抄家抄到她那里的时候居然抄出事情来了。她的那个贴身丫鬟叫入画,在箱子里私藏着她哥哥的东西。入画的哥哥在宁国府,是贾珍身边的小厮,贾珍非常喜欢他,所以经常有东西送给他,有些金银锞子之类的东西还很贵重。他拿到了以后不放心,觉得放在自己身边不安稳,总是叫人传到荣国府里的入画那里,这次抄家抄出来了。其实这个事情是合法的,她没有偷东西,但是这样私相传送也是不对的。看到这样一个情况之后,惜春说“你们把她拖出去,或打或杀或卖,我总不管”。哪有一个主子是这么对待自己身边贴身丫鬟的?都得保护吧。她一概不保护,说“别让我再见到她”。边上的人就觉得惜春心冷心狠。其实因为惜春是佛家的境界,她知道自己可以救得入画一时,却救不了她一辈子,每个人都是这样,所以她干脆不管,这就是惜春的境界。她自己说“不做狠心人,难成自了汉”,这就是小乘佛教,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别的事情一律不管。她说“如果我不了悟,我也就舍不得入画了”。后来王国维评论惜春说这种人叫天然神明,她不需要经历人世间的创伤、红尘滚滚、折腾之后才幡然醒悟。她不需要,她从没谈过恋爱,她连诗词歌赋都不喜欢作,她的爱好是什么?画丹青,还有一个就是跟妙玉参禅,这种叫宿慧,前世带来的智慧。
儒家宝钗,道家迎春,法家探春,佛家惜春,曹雪芹塑造这些人物意义重大。儒家救得了这个衰败的贾氏家族吗?我们从宝钗后来的命运就看出来了。道家行不行?道家当然不行,道家的原则是在乱世中全身避害,任何一个民族都不可能用道家的思想来支撑他的文明和社会秩序。魏晋时期的文人叫名士,他们大部分受道家思想的影响,注重个人的自在,显然道家思想救不了贾氏家族。法家的探春很厉害,她的改革一时有了成效,但终不能解决贾府内部的两党斗争,探春最后不得不“一帆风雨路三千”而远嫁南疆,落得个“千里东风一梦遥”的悲痛结局。
儒家不行,道家不行,法家也不行,只剩一个佛家了。佛家能否挽救贾氏家族呢?不可能,佛家叫遁入空门。佛家不是出路,而是无出路状态的最后完成。
《红楼梦》的书名来自红楼梦十二支曲。在第五回里面的太虚幻景中,警幻仙姑让那些仙女们演唱红楼梦曲给贾宝玉听。十二支红楼梦曲,每一曲都隐含着一个人物的命运,最后有一个尾声。红楼梦十二支曲的尾声是怎么唱的?其中有这样的歌词:“看破了的悬崖撒手,痴迷的枉送了性命。正好是食尽鸟投林,只留下白茫茫大地一片真干净。”从红楼梦十二支曲的这个尾声的歌词里边我们就可以看出来,《红楼梦》一定是一部彻底的悲剧。所以我就认为,一部《红楼梦》是对中国文化命运的大反思,曹雪芹想要寻找出路,终于是找不到了,最后归于佛门。
整部《红楼梦》的思想是曹雪芹佛家思想的一个体现,这说明他找不到出路,这就让我联想到欧洲的思想家尼采。尼采在欧洲思想史上是这样一个人物,他处在欧洲近代社会展开的这样一个阶段。他看到整个从古希腊以来的欧洲传统价值都失去了根基,陷入了虚无主义。所以尼采说“我要重估一切价值”,他对西方传统价值采取了彻底虚无主义的态度。所以我认为中国也有尼采,曹雪芹就是中国的尼采,当然是在文学的领域。尼采既涉猎文学的领域,也在哲学的领域。中国有个文学领域中的尼采,就是曹雪芹。他对儒、道、法等中国传统价值都采取了彻底批判的态度......
《红楼梦》不是一个学术研究的对象,《红楼梦》是当下中国社会生活的一部分,是我们始终没有从中走出来的民族命运。
往期回顾
△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