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旧书店极重视书的品相,一旦有残缺污损,价格就标得低一点。不像有些书商,明知自家货不硬,照壮着胆标高价,能蒙一个是一个,即便被人揭穿,也会用先前没有发现来搪塞。
昨天,我在店里抽出一册老杂志1981年第一期《文史知识》,中华书局出版,竟然是创刊号。封面书口一带烂了个豁口,刚打开,掉下一些纸渣渣,真是老得掉渣。里边的纸严重发黄,发脆,这样的杂志经不起摔打了。再看后边用铅笔标注的价码,还能接受,没有借创刊号的名头自抬身价。
如果到此为止,我就会怀着捡个小漏的喜悦,为这次淘宝之旅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可是我又翻了翻封底,仔细一看,又有点小小的失落。这杂志创刊号不假,却是三年零三个月后重印的,不是正宗的首印创刊杂志。
失落归失落,我又迅速安慰自己,重印就重印吧,内容又没有缺胳膊少腿,咱不说破,照样可以炫耀人前,没有几个人会纠结这个细节的。再说,一本杂志时过三载还能被人想起,被重印,由此可见它多受欢迎。我能收藏,也是多么的荣幸。
宋振庭撰写了发刊词,肯定《文史知识》杂志创刊是一件大好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细瞅一下图里的文字,绝对不是官样文章,犀利泼辣,入木三分。
紧接着的是董纯才的文章,从位置和字号来看,类同于发刊词,批评了重理轻文的不良倾向,阐述了不管从事什么职业,都要学习文史知识的重要性。
从目录上看,有几位作者都是文学史上能写上几笔的,现在此类盛况怕是不易见到了。
封二有叶圣陶修改文章的手迹,不是一般题词的郑重其事的几个字眼,这可是乌泱泱一大片,叶老随意挥洒,难得一见。
新杂志出街照例要贴出稿约,我自忖没有上《文史知识》的才气,所以看上一眼也算多余吧!不过里边的“来稿一般不退,如需退稿,请事先说明。”还算温暖,还算客气。现在这样有温度的话,早已听不到了。
文章结尾通常要给读者来点逸笔,也就是可有可无之笔,让读者朋友们放松一下,好留下精神来赏光咱下一篇力作呢!
您看看,现在的汉字总数是汉朝时的五倍多,单单当个识文断字的初级知识分子,也是大大的不易呢!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