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先生30日下午在香港逝世,享年94岁。这位武侠小说作者,凭借其15部小说,成为家喻户晓的大家,开启了很多人的江湖梦想。
可你知道吗
金庸曾经与青岛有过一段特别的缘分
1993年3月24日,应山东省政府、省外经办、外经委的邀请,被广大读者誉为“武侠小说界泰斗”的查良镛(笔名金庸)先生以香港《明报》集团董事长的身份从北京来到山东观光访问。
在青期间,金庸会见了当时青岛市新闻界的部分同行,并与大家进行了欢快的交谈。谈话中涉及到了新闻、创作、版权以及对山东的感情等诸多问题,他的亲切、坦诚和幽默,令在场的人无不感慨,“这就是大师风范”。
从副刊编辑到武侠作家
与新闻同行座谈时,69岁的金庸慈祥地笑着,戴着一幅镶边眼镜,看上去分明是一位温文尔雅、满腹诗书的饱学儒雅之士,全然没有许多武侠迷所想像的大侠模样。
据金庸先生讲,1942年他在上海东吴大学法学院国际法毕业后,即从事报刊编辑工作。
谈到为何涉足武侠小说时,他眼睛一亮,说:“这完全是出于一种误会和巧合。50年代末,我才30出头,任香港《新晚报》副刊编辑,当时这张报纸每天都有新武侠小说连载,很受读者欢迎。不料,有一天突然断了顿,一时又找不到人选,于是我仓促上阵,即兴撰写了我的第一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一气写了15部。”
读者喜欢不在乎盗版
从初出茅庐的《书剑恩仇录》到最后一部力作《鹿鼎记》,金庸共写了15部作品,达36册之多。若把前14部书的书名首字连起来,就是一幅绝佳的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读来朗朗上口,殊不知,字字呕心沥血。在创作上,金庸勤勤勉勉,从不“巧取豪夺”。
得知他的作品有广泛的读者,金庸先生高兴地说:“没想到,有那多的读者喜欢我。”但同时他也指出:“除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征得他同意外,其他翻版,既未得到他的同意也未付稿酬。
面对明显的侵权现象,查老宽厚地笑道:”内地版权法不完善,不好追究。既然大家这么爱看我的书,多翻版一些未尝不可。”
问起他在有生之年还想不想写武侠小说的时候,金庸略微沉思了一下,声音厚重地说:“写武侠小说需要很多想像力,也需要很多知识。现代一些年轻人由于认识不到这点,故写出来的作品不是很成熟。现在我年纪大了,这方面的兴趣和情感也没有了,退休之后,我准备写几部历史小说。”
当年青岛日报报道版面
盛赞齐鲁大有希望
对于山明水秀的青岛,金庸赞不绝口。他说自己慕名去了全真道教的胜地崂山,并且感慨地说:“山东是孔孟之乡,自古就有豪侠之风。我这次在威海给朋友们写的两句诗便是‘得交豪杰,大快人生’,表现了我对山东人的一片真情。另外,山东人不光长得高大健壮,而且还漂亮。林青霞就是你们山东人。”
当年青岛日报报道版面
3月25日,在流亭机场候机室,时任山东省委副书记、副省长的李春亭请金庸先生多给山东提意见,他爽快地说:“山东有着淳朴浓厚的风土人情和丰富的物产,实力较强。再过20年,一定会超过一些发达国家……按照目前的高速度发展下去,20年有希望。我寿命长,能看见这一切。”
金庸还说,“山东人聪明,能吃苦,人才济济,我的接班人《明报》社长是山东人。”他表示,回去后报社要好好宣传宣传山东,为山东发展出一份力。
现场
1993年3月金庸先生来青时,青岛日报与青岛晚报的多位记者前往先生下榻的海天大酒店采访,几位当事人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
金庸为我写名片
王铎
金庸先生辞世,让我想起了一桩小事。
1993年,我参加了青岛市政府在青岛八大关宾馆组织的,接待金庸先生的见面会。当时,金先生还是香港《明报》的老板。我在《青岛晚报》主编文史版面。
当金庸先生得知我是青岛历史专家的时候,便向我咨询有关崂山的事情。原因是他在自己的武侠小说中,多次提及崂山。
我问他:“你写了那么多的崂山故事,难道还不熟悉崂山吗?”
他说:“写武侠小说,就是要放在名山大川中去写。青岛的崂山,丛林深涧很多,非常适合武林豪客出没。过去说,崂山是仙人云游的地方。叫我看,崂山也是一座武林名山。”说到这里,金庸先生笑了,他说,“其实,我并不真正了解崂山。”
我问:“那你去过崂山吗?”
他想了想,说:“哎哟,那已经是很久的事情了。大概是我年轻的时候,去过一次吧!”
“去过崂山的什么地方呢?”我问。
他说:“好像是一个遍是竹林的地方,在山的高处。”
我说:“是不是蔚竹庵?”
“对对对,就是那个地方。”
他说着,我们俩都笑了。
交谈之后,我想请他给我留下一点墨宝,作为纪念。
他兴奋地说:“这样吧,现在中国大陆正流行名片,我就给你写张名片吧。日后,你在给人家送名片的时候,还可以说:‘金庸是我的好朋友,呵呵。’”
说完,他就在我的采访本上,写下了“王铎先生 金庸”六个字。为了方便印刷,他还故意将我的名字,分开距离来写。
事后,我并没有按照金庸先生的说法,印上一张名片,而是将他的手迹珍藏了起来。从此,再也没有使用这本采访本。
昨天傍晚,当我得知金庸先生随手关上了世界这扇门的时候,我就想起了我们的这段情谊。今天凌晨快四点了,望着天上高高的明月,旁边还有几颗星星,我记下了这件小事,以此纪念对他的怀念。
没想到“大侠”是位老先生
孙立
1993年3月,金庸先生来青岛,我作为青岛晚报的摄影记者去海天大酒店采访他。之前我看过电视剧《射雕英雄传》,见到金庸本人后,没想到写出那样大手笔的作者,竟是一个非常和蔼的老先生。
当时有热爱武侠的同事带了金庸的书去找他签名,他都一一签了。当时的照片还是黑白的,用胶卷拍的,现在大师已去,这些照片成了珍贵的资料。
遗憾忘记请金庸先生签名
李春声
1993年3月,金庸先生来青岛,我是作为青岛日报的记者去参加采访,回来写了一篇稿子,登在青岛日报上。我当年本身也是武侠的爱好者,家中有金庸先生的全集,一套20多本。但当时没想到带去请他给我签名,现在想想是一件憾事。愿先生走好。
李春声采写的稿件刊登在青岛日报上
金庸曾赞王度庐“承上启下”
青岛学者 鲁海
金庸与有着“北派五大家”美誉、在青岛从事创作12年的作家王度庐有着奇妙的联系。青岛文史专家鲁海先生告诉记者,很多人认为,从历史的观点考察,没有王度庐这样的作家,也就不会有金庸。
“金庸曾经对王度庐的武侠小说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王度庐是中国武侠小说‘承上启下’的人物。他表示自己的写作受王度庐小说影响很大。与王度庐同时代或者前后的武侠作者最大的不同,就是王度庐是‘武戏文唱’,他善于用言情小说的笔法创作武侠小说,并能充分把握江湖儿女内心世界和矛盾心理,以及爱恨情仇相互交织的复杂情境。 ”鲁海说。
王重阳、张三丰都曾在崂山修行
金庸小说中多次提到道教,特别是武功高强的王重阳和张三丰,在其小说中都是响当当的人物,由他们推动的故事情节,精彩之处层出不穷。而历史上,王重阳和张三丰都在崂山修行。
在小说中,全真教创始人王重阳在第一次华山论剑胜出。他和弟子“全真七子”都来崂山修行过,其中长春真人丘处机最为有名,丘处机到崂山后,在太清宫讲道,听讲的人很多。公元1209年,丘处机从胶西重来崂山,“说法阐教,历数载,始回莱州吴天观,临行时复留诗十首。”丘处机在崂山留下许多诗词题刻,神清宫东有“长春洞”,传为他修真处,鹤山“仙鹤洞”三字传为他手迹,上清宫南还有“丘长春墓”。
元朝时,成吉思汗对丘处机非常器重,称他为“活神仙”,在太清宫三皇殿的廊下,记有“元太祖成吉思汗,癸卯九月二十四日,颁发圣谕,褒奖邱长春真人,着勒石于崂山太清宫,以彰厥功……赐金虎符曰:真人到处,如朕亲临。邱神仙至汉地,……以听神仙处置。”
明代,道教在崂山长盛不衰。武当派始祖张三丰,在明永乐年间来崂山修行。明霞洞旁有“三丰洞”,传为他的居住地。相传崂山本无耐冬,是张三丰引入培育的,耐冬后来成为崂山的名花。张三丰的弟子徐复阳,在仙鹤洞修行,在道教中创立鹤山派。 (部分内容摘自《青岛史话 崂山与道教》)
先生 走好!
采写 | 青岛早报记者 单蓓蓓 周洁 李慧 部分图片据新华社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