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湖南路285号是一栋拥有70多年历史的古典洋房花园别墅,周围环境优美,景色宜人,它与周围安静优雅的街区和谐相融。
湖南路285号,湖南路285号的前身是上海一代才女、张大千先生的红颜知己——李秋君所创办的儿童保育院。
关于李秋君先生和张 大千的往事请看合集中文章介绍
一九三八年三月,抗战爆发半年后,战时儿童保育会在武汉成立,宋美龄为理事长,全国各地先后成立了20多个分会,53个战时儿童保育院收容、保育了三万多名难童。李秋君1938年创办了上海灾童教养所,后搬到这里。李秋君的父亲李薇庄是宁波巨富,曾任上海闸北民政总局自治公所总长,在上海工商界颇具声望。李秋君是典型的名媛才女,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理事、上海中国画院首批画师、上海文史馆馆员、上海市妇联执委及中国民主同盟上海市委委员等职。
漫步在法国梧桐夹道成林的湖南路,285号显得毫不起眼,低调得让人绝对会错过。可当你走进门去,穿越时光隧道,又便会豁然开朗,别有洞天。一九三八年三月,抗战爆发半年后,战时儿童保育会在武汉成立,宋美龄为理事长,全国各地先后成立了20多个分会,53个战时儿童保育院收容、保育了三万多名难童。李秋君专门创办了上海灾童教养所。所址设于极司斐尔路(今万航渡路)盛公祠内。
一开始收容灾童30人,后来逐渐增加到250余人,盛公祠容纳不下了,李秋君先生把湖南路285号改成了儿童保育院,收留了二百多名由于战争而失去双亲的孤儿。虽然她独身,但她把这些孤儿都当作自己亲生的孩子,悉心照顾。
李秋君(1899年-1973年),名祖云,字秋君,以字行,斋名欧湘馆,别署欧湘馆主。浙江镇海(今宁波市北仑区)小港港口李家人。上海市人民代表,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主同盟盟员。
李秋君先生
李秋君出生于浙江镇海(今宁波市北仑区)小港李家坤四房,兄弟姐妹共十一人。四位姐妹中,李秋君排行老三,被大家尊称为三小姐。小港李家在近代上海金融发展史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小港李家中,家族兄弟两人分为乾坤两房,李秋君属于坤房,其父亲李薇庄是坤房第三代中的第四位兄弟,被称为坤四房。父亲李薇庄和李云书、李徵五三兄弟,他们一起参加辛亥革命,为孙中山的革命出资出力。当时,为帮助陈其美,让起义军购买枪械,李薇庄就动用了官银十万两资助。后因被人告发,他锒铛入狱。辛亥革命胜利后,李薇庄因有功被推选为上海闸北民政长、同盟会参议员等。但李薇庄积劳成疾于1913年初去世,享年40多岁。
此时,李秋君14岁,承受着丧父之痛,母亲带着十一个子女生活不易。但李秋君幸而生活在小港李家,这个家族有着非常好的传统,除了家族团结外,更重视教育和行善。坤四房,有叔伯们的提携,加上李秋君的外公家族乃宁波大户方氏,坤四房才殷富如常,生活如旧,李秋君继续学画。
先生画作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李秋君受爱国人士影响,利用自己独特的身份和家族名望,担负起抗日救亡义务,与何香凝、经普椿(廖承志的夫人)等爱国人士一起,参与募捐活动和救灾工作,为抗日根据地捐赠医疗物资等。李秋君先生,在她最美好的年龄受病魔折磨,也失去了最佳婚期。她不追逐名利,静心在家绘画,侍奉母亲;后结识革命志士,在抗战中为祖国的救亡事业放下大家闺秀的架子,拖着病弱的身子到处募捐。
晚年先生留照
李秋君先生去世后,她的骨灰盒一直寄存在龙华殡仪馆,没有入土,这使得李家几个侄辈心存不安。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李家后辈才将她的骨灰盒安葬在位于苏州木渎的上方山公墓,让李秋君长眠在她钟情的山水之间。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