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上观学习·文史
山水隐清音文史蕴佳话
谈起明代著名学者归有光的书房,人们就会想起他的故乡江苏昆山的“项脊轩”。因为《项脊轩记》曾经收入中学语文课本,因此,“项脊轩”可谓名扬中华。其实,归有光在安亭江边(今上海嘉定境内)的书房“世美堂”,更有光彩,更有故事。
归有光(1506一1571),明文学家,字熙甫。明史有传,称其“九岁能属文,弱冠尽通《五经》《三史》诸书,师事同邑魏校。嘉靖十九年举乡试,八上春官不第。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学徒常数百人,称为震川先生”。他嘉靖末年中进士,官至南京太仆寺丞,为明文坛“唐宋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有《震川先生文集》传世。
归有光14岁应童子试,20岁考了个第一名,在乡里小有名气。年轻时虽满腹经纶,乡试却连连落第,五上南京,榜上无名,期间惨淡经营,苦读寒窗十五载,1540年(嘉靖十九年)35岁时才以第二名中举。此时的归有光已是纵观三代两汉之文,遍览诸子百家,上自九经二十一史,下至农圃医卜之属无所不通。有人称归有光的“古文”和俞仲蔚的“诗歌”、张子宾的“制艺”并列“昆山三绝”。当时主试江南的张文毅曾谓归有光是“贾(谊)、董(仲舒)再世”。可是,时运不济,第二年他参加礼部会试,还是名落孙山。时年36岁的归有光垂头丧气地还乡后,听从第二任妻子王氏之言,作出了一个人生重大决定——移居妻子老家嘉定安亭江边的“世美堂”。
归有光妻子王氏出身安亭名门大族,是“宋丞相魏公(王旦)之后”,可见门第显赫。“世美堂”是王氏的曾祖父王致谦所建。据其同时代的杨守阯《世美堂记》所载:“筑室百楹”的世美堂构筑于明成化初,即1464年左右,到归有光1541年住进之时,世美堂已有七八十年了。虽是陈年老屋,但在归有光眼中,世美堂“堂宇闳敞,极幽雅之致”,比自己故乡的“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的“项脊轩”真有天壤之别。因此,他对世美堂十分喜欢,在此开始了一边读书应试,一边谈道讲学的生涯。由于归有光是真才实学,故而四方学子纷纷慕名而来,少时十几人,多时百余人,一时名扬江南。但好景不长,嘉靖年间,“世美堂”的拥有人为了还债,将“世美堂”卖与他人。当时归有光“适读书堂中”,得知这一情况后,听从妻子之劝,凑钱将“世美堂”购回。从此,归有光拥有了真正的书房。因为世美堂“堂宇闳敞”,正好以此设塾讲学,广招学生,这里也成了归有光广播儒学、以文会友之地。
居住“世美堂”期间,原本家境困贫的归有光,由于妻子王氏治家有方,一改旧貌。王氏于外治田40余亩,督僮奴垦荒,用牛车灌水,致丰衣足食;于内任劳任怨,贤惠理家,上敬公婆,礼待亲友、学生,致使上下和睦,家庭祥和。尤其对于丈夫治学,王氏更是全力相助,细心修补祖上留存的零散篇牍,广收乡里流散的典籍图书。日积月累,“世美堂”的藏书很快达到数千卷,其中不少为宋元时代的珍贵旧版书。后来,归有光根据其所藏,编纂了《诸子汇函》,汇编了上自周代的鬻熊《鬻子》,下自当代的宋濂《龙门子》,共94家著作,是明末以前收录子部书最多的一部丛书。归有光平生无它嗜好,独喜书籍,藏书印有“世美堂印”、“世美堂琅玡王氏珍玩”等。归有光与第一任妻子魏氏共同生活五年多,有《项脊轩记》为证;而他与王氏前后同甘共苦十六年,有另一篇书斋记《世美堂后记》为证,并遗有“一往情深”、“魏国文正公二十二代女”等印章。王氏去世后,他还在世美堂中写下《王氏画赞并序》一文,深情缅怀亡妻,可与《项脊轩记》媲美。有兴趣者,可查来一阅。
正是在“世美堂”期间,归有光的才学达到巅峰,声名扬于海内,明史这样评价:“有光为古文,原本经术,好太史公书,得其神理。时王世贞主盟文坛,有光力相抵排,目为妄庸巨子。世贞大憾,其后亦心折有光,为之赞曰:‘千载有公,继韩、欧阳。余岂异趋,久而自伤’。”连文坛盟主王世贞也表示折服。也是在“世美堂”期间,归有光不辞辛劳,考察三江古迹,写下《三吴水利录》。后来,海瑞兴修水利,主持疏通吴淞江,许多方面均采用了归有光的建议。
不仅如此,连一向恃才居傲的徐文长对归有光也肃然起敬。相传有一天,状元出身的礼部侍郎绪大绶回乡宴请徐文长。可是从黄昏一直等到深夜,徐文长才姗姗而来。问其缘由,说“避雨一士人家,见壁门悬‘归有光今欧阳子也’,回翔雒读,不能舍去,是以迟耳”。绪大绶闻之半信半疑,命仆人找来归有光的文章,“张灯快读,相对叹赏,至于达旦”。看来连这位状元公也是叹服了。
归有光在“世美堂”一直居住到60岁他中进士,赴长兴知县任才离开,先后凡24年。5年后,归有光与世长辞。
上海地区的明代书房有史可查的不多,除上海城区豫园主人潘允端的“玉华堂”、松江董其昌的“画禅室”外,恐怕就是归有光在安亭的“世美堂”了。至于书房格局,我们可往上海博物馆四楼的“明代书房陈列馆”一睹芳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