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为反映中国历史学研究前沿,构建权威、科学、公正的历史学评价体系,引领新时代中国史学繁荣发展,中国历史研究院历史研究杂志社推出2022年度《中国历史学前沿报告》。通过专家推荐、大数据采集、课题组筛选、问卷调查、专家审定等程序,评选出2022年度中国历史学十大研究热点、五部优秀著作和十篇优秀论文。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夏商周断代工程报告》入选“2022年中国历史学五部优秀著作”。
点评专家:方辉(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教授)
该书对“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总结,较好地反映了断代工程的实施与研究过程、取得成果和相关研究最新进展。
断代工程第一个目标“西周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以前各王,提出比较准确的年代”,是其他目标的基础,因此“西周年代学研究”和“武王克商年研究”成为学界关注焦点。该书指出,断代工程为合理构建金文历谱做了两项基础性工作:一是对西周历法的基本规则进行研究,二是对有关青铜器按考古类型学方法进行分期断代。其中第二项工作,通过对西周时期铭文历日四要素(年、月、月相、纪日干支)俱全的青铜器进行类型学研究,综合考察其发展谱系,为金文历谱编排提供了比较可靠的基础。而西周历法的推定面临更多不确定性,为此,断代工程设立关于春秋历法专题,认为周代历法建正并无一定之规,西周历法的实际建正应在建子到建寅间,可能摆动到建亥。该书认为,西周历法是阴阳合历,并采用四分说解释西周金文月相。据此,该书验证宣王年代并推定厉王以至成王、康王年代,认为成王元年在公元前1042年,康王元年在公元前1020年。该书增加了断代工程验收后新见铭文历日四要素俱全青铜器研究成果,并将其排入西周金文历谱,同时介绍了学界不同意见。关于“武王克商年研究”,该书通过解读利簋和《武成》《世俘》《国语》等文献,推定武王克商之年为公元前1046年,并对西周建正为建亥而非建子作了补充说明。当然,该书作者也清楚认识到,若新出土铭文历日四要素齐全器物,还可能导致“西周金文历谱”作出调整。该书的另一项成果,是将西周金文历谱显示的西周王年与14C测年数据相互比对。该书公布的琉璃河燕国墓地、居址和天马—曲村遗址的分期及14C测年数据,为西周王年在位年数提供参考。
断代工程第二个具体目标是对“商代后期武丁以下各王,提出比较准确的年代”。历代文献所记商代后期商王在位年数多有不同,甚至相差很大,只能作为参考,而以考古实物为主的器物编年,即使借助14C测年数也难以判断商王在位年数。该书依据殷墟甲骨文所见武丁时期日月食记录的干支日,利用现代天文学方法回推其发生年代,推排商王武丁年代;根据商末甲骨文、金文所见周祭制度和系统,推排帝辛、帝乙在位年数,并参考文献所载商王在位年数推定商代晚期年代。当然,上述结论建立在武王灭商为公元前1046年基础上。值得注意的是,该书取信清代版本《史记·殷本纪》“正义”所引《竹书纪年》“自盘庚徙殷,至纣之灭,二百五十三年,更不徙都”的说法,将盘庚迁殷定在公元前1300年,与一般依据“二百七十三年”之说有异。
断代工程第三、四个具体目标分别是对“商代前期,提出比较详细的年代框架”和“夏代,提出基本的年代框架”。该书通过对文献所见商代积年、商前期都城迁徙和考古学文化分期与测年分析,将商代的始年推定为公元前1600年,并提出“以小双桥为仲丁之隞、洹北商城为河亶甲之相”的假说。关于夏代年代学,该书从文献所见夏代积年入手,取《汲冢纪年》所载471年之说。该书通过对二里头文化陶器编年和14C测年数据分析,认为二里头遗址应为夏王太康建都的斟鄩,而早于太康的夏代诸王建都之地应重点考察河南龙山文化遗存。该书据登封王城岗、禹州瓦店、新密新砦遗址,建立河南龙山文化晚期陶器编年,并借助14C测年数据建构绝对年代框架,将夏代始年定为公元前2070年。同时,该书考证了文献中“禹都阳城”、“禹都阳翟”地望。夏代天象的天文推算也比较支持上述结论,文献所载“禹时五星聚”为公元前1953年2月发生的一次天文现象,正好在所推定的夏代年代范围内。
正如该书引言指出的,“作为一个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大规模的联合攻关已经告一段落,但作为一项科学研究,一定会在各个方面继续下去”。可以看到,由断代工程推动的多学科交叉研究在考古学上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国等重大项目引向深入的利器,这是断代工程更重要的贡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