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州会馆
摄影:张璞
会馆,作为“敦亲睦之谊,叙桑梓之乐”的场所,曾经慰藉了很多寓外人士孤寂的心灵。既缓解了他们的悠悠思乡之情,又便捷了身处异地、或宦或贾的乡人彼此提携,成为他们建功立业、光宗耀祖的后盾。
尤其是明清以来,淮安占着漕、盐、榷、驿之优势,城市地位空前提高。作为苏北首善之区的淮安,一度成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吸引着数以万计的士子、商人来淮谋求发展,使其成为苏北地区会馆建立最早、最多的一个城市。
淮安的会馆文化比之别处,多了几分兼容并蓄的雅量,添了几丝旖旎的遐想。淮安的会馆,兴于明,盛于清,而衰于民国。据有关学者统计,各省在淮所设会馆约二百余所。
这些有着联络乡谊、沟通信息、互相互帮、扶贫救急、寄存钱物等功能的古老会馆,也给淮安人的就业、消费、物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会 馆 名 称
人们在研究会馆文化时,普遍钟情于会馆独特的建筑风格或是津津乐道其有效的组织管理方式,亦或探讨其从政或从商的功能性质,视角虽异,却都向人们细致地展现了会馆的演绎轨迹。
而各式各样的趣味盎然的会馆名称,从另一角度折射出会馆的内涵和创建者们的价值观,会馆名称的变化也往往是那个时代变迁的缩影。
它们以地域命名,或以祭祀的神祇为名,或以所营运的行业为名,会馆文化本身的多样性与它所处环境的时代变迁性,由此可见一斑。
百分之八十的会馆是以地域命名的。通常以某郡、府、州、县等冠于“会馆”二字之前,甚至到了后来,出现了以乡为名。
为了能够在充满竞争力首善之地淮安保持着鲜活的生命力,会馆的发展必须与时俱进,不管是其经营理念还是名称叫法都会有所变化。
润州会馆
摄影:张璞
但在会馆的发展历程中大多都以地域命名,浓厚的地缘情节贯穿始终。地域名称在所有会馆命名中始终占有绝对优势,即使是商人会馆,在乾嘉以后一度出现突破了地域界限,向同行业组织转变的情况,但地域性的特征仍是主流。
首先,会馆本身是来自同一区域的名籍商人投资创建的,目的联络乡谊,防范异乡他人的欺诈,其本身便是地域观念的产物。
其次,在苏北淮安这样的首善之区,五方士商辐辏之地,用地域籍贯立馆,不仅强化了本土文化的独特性,还有的会馆以所处的省份或者名山胜水来定名。例如:浙江绍兴人在淮办的会馆,取名浙绍会馆。会馆的创办人是谢仲虞,以开钱店为主。
位于淮安河下古镇湖嘴大街上的浙江四明会馆,“四明”,即源于今浙江宁波市西部鄞县西南和奉化的大俞山,因其山顶有个“四窗岩”,四面如窗,中通日月星宿之光,大有一峰独秀,四面皆明之感。
江宁会馆
摄影:章来福
从会馆的这些名称往往可以看出各省各地不同的价值观念,有的重仕、有的重文、有的重商。如:从河下古镇中街江宁会馆名称与萧湖南岸的润州会馆名称,就可以看出南京人、镇江人的理智、文雅与忠义。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会馆最终消失在历史的舞台,再也无法演绎乡人欢聚、吟诗饮酒、祭祀或演戏的动人场景。但是这些历经风雨,散落于淮安街巷的会馆建筑,至今仍给予我们无尽的怀古幽情。
发表评论